博士生导师
宁一中
男,汉族,1957年出生于湖南洞口。湖南师大外语学院硕士(1988),北京大学英语系博士(1997),美国加州大学厄湾校区博士后(1997-1998),美国康乃尔大学School of Literary Criticism and Theory 学员(1998),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2003-2004)。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外语学院院长,中国英国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美国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员,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语教学》、《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与外语教学》等杂志编委,《外语语言文学研究》顾问委员会委员。曾在湖南师大外语学院任教多年,曾任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外语学院院长、湖南省翻译协会副会长,入选“湖南省首批百名青年教师骨干”,并多次获湖南师大青年教师课堂艺术一等奖、湖南师大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及学校、省级科研奖多项。代表论文有:《作者:是死去还是活着?》,《论巴赫金的话语理论》,《吉母之为“爷”》,《论对话与〈吉母爷〉“荣誉”主题》,《论康拉德小说的喜剧性》,《康拉德对世界作家的影响》,《文化、比喻、比喻的翻译》等;代表著作有:《狂欢化与康拉德的小说世界》(专著,英文),《后现代叙事理论》(译著),《英美小说选读》(主编)等;参编(写)或审校各类著作或译作多种。已完成省部级课题共4项,正在进行的省部级课题2项。主要研究方向:英美小说、当代西方文论、中西小说及小说理论比较。
王振亚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师从北京大学英语系资深教授、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胡壮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1991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从事应用语言学、功能语言学、文化语言学教学与研究。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语言学导论、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学研究设计与统计、第二语言习的、语言测试、心理语言学、语言学与语言习的理论中的功能主义等。先后承担教育部项目“英语系统网络其应用”、北京市项目“外语教学互动模型”、北京语言大学重大教改项目“语言学导论与英语人才培养”。发表论文、著作几十种,主要著作包括:《语言与文化》、《实用英语语言文化》、《系统功能语法与外语教学》、《英汉语言测试词典》、《语言测试》、《现代语言测试模型》。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2007年获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奖。2008年获北京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9年作为课程负责人的“语言学导论”被评为北京市高校精品课程。
吴平
男,浙江慈溪人,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9年),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美国富布赖特高级驻校学者(2012年)。
学术研究领域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理论语言学方向。现阶段主要从事基于形式化分析的句法-语义接口问题研究。
代表性专著《句式语义的形式分析与计算》(2007年)荣获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09年)和第一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奖二等奖(2010年),已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已主持完成或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教育部各类项目3项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此外,近年来多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结项成果、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以及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申报的评审专家工作。
曾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先后在英国约克大学语言与语言科学系和计算机科学系两系(2000年-2001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滩校区语言学系(2004年-2005年)作访问学者,并曾由教育部选派前往第35届联合国教科文大会(巴黎)做大会翻译工作(2009年10月)。
王雅华
王 女,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文系,获英美文学专业硕士学位,2000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7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2012年获得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留学基金,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英国牛津大学做高级研究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及讲授研究生课程:英国戏剧、现当代英国小说及诗学、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出版了专著(英文):《走向虚无-----赛缪尔·贝克特小说的自我探索与形式实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不断延伸的思想图像:贝克特的美学思想与创作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在国家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过论文《大世界与小世界的对立:评塞缪尔·贝克特的长篇小说〈莫菲〉》,《从认知危机到语言表征危机:评塞缪尔·贝克特的长篇小说,〈瓦特〉》,《理性与非理性的对话:塞缪尔·贝克特〈莫洛伊〉之双重文本解读》,《作者之死与游戏的终结:塞缪尔·贝克特的〈马洛纳之死〉之后结构主义解读》,《难以命名、异延、意义之迷团:塞缪尔·贝克特小说<难以命名者>之解构主义阐释》,《超越女性话语,走向‘无我’境界:艾丽斯·默多克小说的美学追求,兼论〈在网下〉》,《理论小说极其对后现代诗学的影响》,《世界是‘我’的表象:解析贝克特〈徒劳无益〉中的写实主义》,《“小说”的终结和“文本”的开始:》等;参与撰写和编著文学、英语语言及教学方面书籍和教材5种;参与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组主要成员),独立主持完成了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崔顺姬
女,朝鲜族。文学博士,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韩国语词汇学、语义学、韩中语言文化对比研究。1984年、1988年毕业于延边大学朝鲜语言文学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2005年在韩国仁菏大学校国语国文系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9月调入本校,从事韩国语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任外国语学院韩语系主任、韩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东方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高丽学会亚洲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韩国语教育研究会理事、国际韩国语教育学会会员、国际笔会韩国分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延边分会会员。先后编写出版《精选韩汉-汉韩词典》(商务印书馆)、《走遍韩国》系列教材(外研社,一套共12本,副主编)、《跟我说韩语》、《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朝鲜语》、《韩语交际口语》、《韩国语201句》、《脱口而出说韩语》,出版专著《韩国语词汇教育研究》、散文集《共饮一杯爱情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词汇研究与韩国语教育”,“韩国语固定词组研究在教学中的运用”,“论中国的韩国语能力考试”,“韩中称呼语的对比研究”,“韩中同素反序词的对比分析”,“女性词汇和女性的社会地位”等论文30多篇,多次参加在韩国、朝鲜、日本、英国举行的学术研讨会,完成韩国学术振兴财团韩国学研究项目。曾获得“首届海外文学奖”, 尹东柱文学奖,doraji文学奖,张洛柱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