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120202)
一级学科名称:工商管理
一级学科代码:1202
一、学科介绍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点依托于我校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本科专业。目前该专业有教师3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位的24人。其中具有理工科本科背景博士、硕士学位的约占三分之一,擅长管理与经济理论的教师超过三分之一,其它的则是有本科数学或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教师,他们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多名硕士生导师在企业担任管理顾问。10年以来在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60篇,国家级以上60篇,出版学术专著15部。承担各类科研课题45项,目前在研的科研课题20项。学校有安徽省人文社科基地“公司治理与运营研究中心”, 宝钢、马钢等企业的产学研研究基地,以及经管实践中心、ERP研究中心。总体看,本学科点具有较强的学科支撑、较强的师资队伍,具有必备的实践条件和研究条件。
企业管理学科是研究企业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本专业培养特色有:(1)具有冶金行业特色和工程背景的学科特色。培养中注重以行业为背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为研究手段,研究企业发展中重大的应用性问题(如技术创新体系与机制、企业发展战略、企业资源战略等)。(2)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计算机应用和应用数学等交叉学科的支撑。研究企业发展中具有综合性、交叉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并注重将企业现实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研究(如企业经济运行模式研究、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3)充分利用大型企业的产学研基地,在合作研究中联合培养研究生。(4)充分利用ERP研究中心,开展企业管理系统的模拟教学以及相关的研究。
二、培养目标
企业管理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具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的总方针;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具有严谨的学术态度,勤奋创新的科研精神;具有高度的事业感和责任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系统掌握企业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数理分析能力;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以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调查研究以及检索、查阅和整理文献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3.了解本学科和熟悉研究方向相关的国内外学术前沿及发展动态,了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熟悉企业管理实践及其重要问题,熟悉本领域的研究方法,具有综合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或担任专门管理工作的能力。
4.身体健康。
三、研究方向
(一)企业战略与运营机制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1)公司治理与企业战略;(2)企业系统与管理决策;(3)企业组织与制度环境。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激励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1)经营者激励理论与实证;(2)分配制度与薪酬设计;(3)人力资源开发与规划。
(三)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1)现代营销理论与方法;(2)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3)营销行为与市场反应。
(四)资本运营及财务控制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1)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2)公司治理与财务战略;(3)财务控制理论与方法。
四、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本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5至3年。其中一年半时间为课程学习,最后一年围绕学位论文进行课题研究、实习调查、论文撰写和论文答辩。
硕士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以及学位论文工作。如提前完成培养计划,按有关规定经领导批准,可提前毕业。在校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不超过五年。
研究生在校期间,按规定课程至少修满33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选修课16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课程设置应坚持以下原则:(1)品质。重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培养;(2)前沿。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适应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高、精、深的要求以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关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新发展,并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调整;(3)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言,关注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保证所设课程的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4)优化。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和知识结构。合理安排规定性学位课程和选择性非学位课程的结合,以满足各培养方向研究的需要。
具体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情况如下:
序号 |
课 程 名 称 |
课程编号 |
学时 |
学分 |
上课学期 |
备 注 |
|
学 位 必 修 课 |
1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10360001 |
36 |
1 |
1 |
|
2 |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 |
10360003 |
46 |
2 |
1 |
|
|
3 |
研究生英语读写与翻译 |
10360030 |
60 |
2 |
1 |
|
|
4 |
研究生英语视听说 |
10360031 |
30 |
1 |
2 |
|
|
5 |
运筹学 |
12020201 |
60 |
3 |
1 |
上机20 |
|
6 |
现代管理理论 |
12020401 |
60 |
3 |
1 |
|
|
7 |
高级经济学 |
12020102 |
60 |
3 |
1 |
|
|
8 |
计量经济学 |
12020210 |
40 |
2 |
2 |
上机12 |
|
合计(至少修满17学分) |
|
17 |
|
|
|||
非 学 位 选 修 课 |
9 |
企业战略(必选) |
12020402 |
40 |
2 |
2 |
|
10 |
人力资源管理(必选) |
12020410 |
60 |
3 |
2 |
上机20 |
|
11 |
高级理财学(必选) |
12020226 |
60 |
3 |
2 |
|
|
12 |
高级营销学(必选) |
12020204 |
40 |
2 |
2 |
|
|
13 |
管理研究方法(必选) |
12020420 |
40 |
2 |
2 |
|
|
14 |
现代信息技术与应用 |
12020227 |
40 |
2 |
3 |
上机20 |
|
15 |
统计分析及应用 |
12020211 |
40 |
2 |
2 |
上机40 |
|
16 |
系统理论与方法 |
12020203 |
40 |
2 |
2 |
上机20 |
|
17 |
现代公司理论 |
12020124 |
40 |
2 |
2 |
|
|
18 |
风险防范与管理 |
12020205 |
40 |
2 |
3 |
|
|
19 |
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 |
12020206 |
40 |
2 |
3 |
|
|
20 |
生产运作管理 |
12020218 |
40 |
2 |
2 |
上机12 |
|
21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
12020207 |
60 |
3 |
2 |
上机20 |
|
22 |
资本运营 |
12020118 |
40 |
2 |
2 |
|
|
23 |
财务报表分析 |
12020224 |
40 |
2 |
2 |
|
|
24 |
电子商务 |
12020225 |
40 |
2 |
3 |
上机20 |
|
25 |
技术经济评价模型 |
12020220 |
40 |
2 |
3 |
上机20 |
|
26 |
高级英语口语 |
10360033 |
30 |
1 |
1或2 |
滚动开出 |
|
27 |
学术交流英语 |
10360035 |
60 |
2 |
1或2 |
滚动开出 |
|
合计(至少修满16学分) |
800 |
39 |
|
|
|||
补修课程 |
管理学 |
10644001 |
56 |
3.5 |
|
同等学力及非经济管理类学生 |
|
微观经济学 |
02020508 |
48 |
3 |
||||
宏观经济学 |
11734005 |
48 |
3 |
备注:
1.补修课程为同等学历以及非经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必须补修的课程,只计成绩,不计研究生学分。要求第三学期前完成,以自学辅导为主,参加学校同专业本科同卷考试。
2.自2011级起,新生在入学前通过CET6(有效期不超过3年)级等的可免修《研究生英语读写与翻译》、《研究生英语视听说》用非学位选修《高级英语口语》和《学术交流英语》等课程的3个学分冲顶学位英语的3个学分;
3.自2011级起: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号10360036 2学分 36学时 开课学期第1学期;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改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0360038 1学分 18学时 第1学期。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成立企业管理硕士生导师组,总体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导师组设组长一人,秘书一人。
2.研究生指导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团队集体指导或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指导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还要重视发挥相关专业系集体的作用和研究生个人的才能,要充分借助于有关教师的业务专长。
3.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在导师的指导下,贯彻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讲授与研究生自学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原则,着重培养研究生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硕士研究生,要贯彻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的原则。无论是课程学习还是课题研究,都要理论联系实际,使研究生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又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应重视扩大其知识面和对新兴学科、相关学科的了解和应用,处理好广博与精深、求实与求新的关系。
5.导师不仅在业务上起指导作用,而且在政治思想和学风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在政治方向、道德品质、组织纪律、健全体魄和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等方面也要担负起教育责任。
七、实践环节
1.社会实践。深入企业、社会,进行同本专业方向有关的调查、分析与实践活动,记1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一是某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如人力资源管理,要求课程必须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二是利用第一学年学期结束后的暑假,结合开题报告的准备阶段,深入单位进行考察与调研,明确现状,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三是学位论文实习。根据选定的论文专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企业或其它单位,进行深入的较长时间的实习、调查和研究。
2.学术活动。学术活动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每位学生必须完成作2次公开学术报告且其中必须有一次是在院学科点及以上做的公开学术报告;必须参加8次各类学术活动,记1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3.科学研究实践。培养和提高科学研究能力,是研究生阶段的重要内容。一是提高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要求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给出课外阅读和查阅资料的篇数。围绕学位论文至少阅读10本以上专著和100篇以上文献资料;二是发表学术论文至少一篇(省级);三是积极参加教师组织的或其它的科研项目。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研能力,解决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研究课题的全过程。每个研究生用于论文研究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1.开题报告。研究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论文选题,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及开展调查研究和初步实证分析后,撰写文献综述并提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动态、论文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具体实施方案、研究工作基础(包括研究条件、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研究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文献综述合格者方能开题,开题报告须有至少3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审定并签署意见,开题报告通过者方能进行论文工作。对一次或二次仍未能通过者,学科组应做出相应的处理决定。开题报告一般应在第三学期中期完成,记2学分。
注:开题报告一般应为0.5~1.0万字,开题报告按学校硕士《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和《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的有关规定撰写。
2.论文中期考核。要求研究生必须以书面和讲述两种方式,作论文研究中期进展报告,并提前一周在在研究生学院网页网上培养表格系统中填写相关信息,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要求有至少3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对中期报告进行考核,就课题的理论分析、研究方法、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及初步结论的正确性等进行评审,对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指导性建议。对一次或二次仍未能通过者,学科组应做出相应的处理规定。论文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四学期末完成。
3.论文撰写及预答辩。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研究生在申请论文送审答辩前,必须提交学位论文初稿,同时以讲述方式,作论文预答辩。研究生论文经导师审阅同意、导师组预答辩合格、导师组组长签字后,送研究生学院进行论文内审,内审合格者送校外专家评阅,符合学校学位论文要求者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论文撰写应遵守《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的要求,并按标准封面装订。
4.学位论文答辩。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并通过学位论文预审者,按照《安徽工业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进行论文答辩,并提前一周在在研究生学院网页网上公告系统中填写相关信息进行答辩公告。
5.学位论文环节的进程安排。
序号 |
内 容 |
时间安排 |
考核方式 |
1 |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报研究生学院) |
第3学期 |
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
2 |
论文中期考核 |
第4学期 |
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
3 |
论文预答辩(学位点通过预答辩) |
第5学期10月底 |
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
4 |
论文送审 |
第5学期11月底 |
研究生学院 |
5 |
论文答辩 |
第5学期末 |
答辩委员会 |
6 |
在校期间发表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一篇以上(省级)。 |
学位论文为必修学分,记34学分(不包括开题报告的2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九、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一)推荐阅读名著:
1.亚当·斯密著,国富论(1776)
2.泰勒,科学管理原理(1911)
3.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
4.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20)
5.梅奥,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1933)
6.明茨伯格,管理工作的性质,1937年
7.马斯洛,动机激励与人的个性(1954)
8.哈罗德·孔茨,管理原理(1955)
9.巴纳德,管理人员的职能(1938)
10.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1945)
11.彼得·德鲁克,管理实践(1954)
12.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1980)
13.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1985)
14.威廉·大内,Z理论(1984)
15.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1990)
16.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1993)
(二)推荐阅读期刊:
1.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经济研究,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3.新华文摘
4.中国软科学,中国软科学研究会
5.南开管理评论,南开大学
6.管理科学学报,天津大学
7.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8.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9.南开经济研究,南开大学
10.人大复印期刊
11.ASQ(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2.AMR(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3.AM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4.S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5.OS(Organization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