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安徽工业大学 /2014-03-31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8)

 

一、学科、专业简介

目前本学科含有电机与电器(08080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2)、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80804)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080805)等二级学科硕士点,我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1993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电气工程专业工程硕士也早已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1996年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被评为冶金部和安徽省重点学科,2004年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实验室被评为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配电网电能质量控制技术”方向主要是针对冶金系统供配电网络和大功率电力负荷的特点,对电能质量的测试评估治理和节能降耗潜能挖掘等问题开展研究,在电弧炉的柔性供电方法及控制系统研究、中高压无功功率补偿理论与装置研究等方面获得了突破。以电力系统为研究对象,涉及电力系统分析、规划、控制、自动化和保护以及企业供电安全等各个领域;“高效节能功率变换技术”方向围绕节能环保型超低压大电流开关电源、高效优波开关线性复合功率变换技术的基本理论及控制方法上开展研究,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资助,取得了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信息产业已成为国家的最重要的产业之一,甚至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信息电子应用、以及采用这个时代最新技术的计算机、汽车电子和家用电器,将有可能成为今后电力电子的最主要的一些应用方面,专门服务于信息产业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应用技术将影响电力电子的进一步发展。本方向围绕多类功率电源运行在特殊条件下对静动态指标兼优的用户需求和若干深层次问题,在节能环保型超低压大电流开关电源、高效优波开关线性复合功率变换技术几个特色方向上开展研究;“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方向围绕着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应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科技部也已明确规定“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以风能等为代表的绿色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运动控制系统及关联技术应用研究”方向针对冶金化工等大型企业的生产线中,大功率传动控制装置复杂、空间位置分散的特点,开展先进控制算法和网络环境下最优控制系统研究,从事大功率整流、变流、逆变装置,大功率电机传动装置以及其有关的控制理论和技术,故障检测、保护、仿真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脉冲功率技术应用研究”方向通过采用新材料器件和技术手段来提高输出脉冲重复频率和功率密度、缩小系统体积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基础研究。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本学科在科学研究、师资力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近几年,本学科先后获得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863和973子课题(军口)等国家级纵向课题以及一大批省部级纵向课题。此外,在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的指引下,本学科积极融入到“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皖江城市带产学研试验区”等,大力开展和相关企业的技术合作,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以此为纽带,在相关企业中成立了一批校企合作研究中心如宝山钢铁公司、马鞍山钢铁公司、上海晶亨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易斯特电源有限公司等。近几年来,我学科已有10余个项目通过省部级鉴定,获省部级奖8项。培养的研究生或者成为大型企业的骨干,或者在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工作,或者进一步在高校深造。

二、培养目标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

(二)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胜任电气工程领域以及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程管理或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等;

(三)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学术基础和科研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并能撰写论文摘要。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2.5年,包括完成学位论文答辩。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需要选修合适的课程,并在硕士论文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分,和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确因研究工作需要,延长学制的须由导师提出申请,学院学术委员会签署意见报学校学位办备案。在校学习与作学位论文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4年。

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并符合提前毕业条件,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获得学位。

四、 研究方向

1.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2.高效节能功率变换技术

3.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

4.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防护

5.配电网电能质量控制技术

6.电力系统动态仿真与控制

7.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8.分布式发电与新能源技术

9.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10.运动控制系统及关联技术应用研究

1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12.现代电能质量

13.电力传动系统及其控制技术

14.新型功率变换技术及应用

15.交流电机及其系统分析与监控

16.交流电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17.电机控制及节能技术

18.脉冲功率技术应用研究

19.配电网自动化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硕士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硕士生必须在规定的年限内课程至少修满30学分,其中学位课16学分,非学位课程14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课程及学分分配如下表。注意:

1.由非电气类及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必须补课,但不计算学分;

2.创新学术讲座共分5个专题,内容为本学科的技术前沿与发展方向、相邻学科的发展动态、某个单项技术开发的过程和经验教训、创业模式及进程或创新与社会发展等。具体内容、学时数以及开设时间。导师负责每次的检查记录,学生需提交听讲座的笔记或学习心得后计2学分。

序 号

课 程 名 称

编 号

学时

学分

上课学期

备 注

 

 

1

自然辩证法

10360001

46

2

1

 

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0360002

30

1

1

 

3

研究生英语读写与翻译

10360030

60

2

1

 

4

研究生英语视听说

10360031

30

1

2

 

5

矩阵理论

10360013

46

2.5

1

 

6

数值分析1

10360012

36

2

1

 

7

计算机控制理论与设计

08110103

36

2

1

上机6

8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08080402

36

2

1

 

9

现代电机理论与控制系统

08080403

36

2

2

上机6

合     计

 

356

16.5

 

 

 

 

 

 

 

 

 

 

 

 

1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仿真

08080434

36

2

1

16

2

高级数字信号处理

08080404

36

2

1

 

3

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

08080418

36

2

1

 

4

电气工程新技术

08080416

36

2

1

 

5

硬件描述语言与系统仿真

08080426

36

2

1

实验8

6

软件工程

08080401

36

2

1

 

7

柔性供电系统

08520703

36

2

1

 

8

文献检索

08080427

20

1

1

 

9

电磁兼容性设计

08110202

36

2

2

 

10

DSP原理及应用

08080410

30

1.5

2

上机8

11

电源技术及应用

08080408

36

2

2

实验4

12

运动控制系统的先进控制策略

08110110

30

1.5

2

 

13

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

08080429

36

2

1

 

14

新能源发电技术

08080425

36

2

2

实验4

15

第二外国语

10360009

36

2

2

无上机

16

现场总线与工业网络技术

08080407

36

2

2

实验8

17

专业英语

08080423

36

2

2

 

18

创新学术讲座

08080420

36

2

2

 

19

科技文献读与写

10360032

30

1

1或2

滚动开出

20

高级英语口语

10360033

30

1

1或2

滚动开出

21

学术交流英语

10360035

60

2

1或2

滚动开出

合     计

 

680

36

 

 

备注:

1.补修课程为非电气类及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课程,但不计算学分;

2.自2011级起,新生在入学前通过CET6(有效期不超过3年)级等的可免修《研究生英语读写与翻译》、《研究生英语视听说》,用非学位选修《科技文献读与写》、《高级英语口语》和《学术交流英语》课程的3个学分冲顶学位英语的3个学分;

3.自2011级起: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号10360036  2学分  36学时 开课学期第1学期;原《自然辩证法》改为《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号10360037  1学分  18学时 开课学期第1学期;

4.对于学术型研究生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在完成本学科培养方案课程学分要求的基础上,任意选择我校:应用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104)中的数学类课程进行学习。

 

六、实践环节

1.每名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除了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以外,应该向导师提交有针对性的书面读书报告或研究报告4份,并在适当场合作口头汇报。每人原则上必须完成做2次公开学术报告要求,其中1份要在学校或学院的学术论坛上公开做报告;必须参加8次各类学术活动。报告结束后,由组织单位填写学术报告登记表,连同读书报告或研究报告,经指导教师或学院学术机构根据报告质量写出评语,合格后计算1学分。每年应有不少于500字的小结(学习、生活、科研、社会工作等方面),交导师签字后由导师或自己保存,毕业鉴定时备考。

2.每名研究生均需参加总计不少于6~8周的教学实践活动,或根据专业特点安排的专业实习。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实践(实习)完成后写出报告,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硕士点所在系领导核批合格后计2学分。学校提倡安排研究生去现场进行专业实习或作专业调查并写出实习(调查)报告,以增强研究生的适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3.创新学术讲座

要求硕士研究生必须选修创新学术讲座课,取得相应学分,缺席不超过两次(含两次)者,必须设法了解每次讲座内容,分别列出讲课纲要并写出学习心得,由导师签字验收;缺席三次以上(含三次)者,必须从新补修,否则不给学分,不予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4.创新实践

根据学科特点,学院将安排一定量的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活动的内容、方式、地点、成果等具体要求由学科点确定报学院审批。

七、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及修改、论文送审及修改、论文答辩及修改等)都应按《安徽工业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的有关条款执行。

1.硕士研究生论文大致可以分为2类,即理论研究型及应用研究型。具体要求是:或者要在相关研究领域有所创新,要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及计算机仿真或实验结果与分析;或者要求在科研中解决一定的理论或技术难题,在系统分析、设计或工程开发中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或应用成果。

2.硕士研究生申请答辩前应公开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在校期间要发表或被录用1篇以上的相关学术论文或申请并进入公告的相关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项以上。建议优先考虑在国际学术期刊、国际学术会议、以下主要刊物以及相关领域的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上发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自动化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仪器仪表学报、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学报、电子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通信学报、系统仿真学报、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控制与决策、信息与控制、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化仪表等。论文工作安排如下:

序号

内      容

时间安排

考核方式

1

文献综述(近15年国内外文献,主要是近5年的期刊)

第2学期末

导师或学科组

2

开题报告(报研究生学院)

第3学期10月初

导师、学科点、学院

3

论文工作

第3至5学期

导师或学科组

4

论文中期检查(报学院)

第4学期6月

导师或学科组、学科点

5

论文预答辩和论文修改

第5学期10月

导师或学科组、学科点

6

论文送审和论文修改

第5学期11月

导师、学院、研究生学院

7

论文答辩和论文修改

第5学期12月

导师、学院、研究生学院

 

在校期间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公告相关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项以上

 

 

附:

 

本学科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一、主要经典著作

1.Power System Economics-Designing Markets for Electricity,Stoft S,Wiley,2002.

2.大电网系统技术,王梅义, 中国电力出版社,1995.

3.电力系统分析(上、下),诸俊伟,夏道止. 水利电力出版社.

4.电力电子新器件及其应用技术,王志良,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

5.电力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马伟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2000.

6.电磁兼容设计基础及干扰抑制技术,钱照明等,.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7.现代电力电子电路,林渭勋,浙江大学出版社.

8.现代交流调速技术,胡崇岳,机械工业出版社.

9.智能控制系统及其应用,王顺晃,机械工业出版社.

10.模糊控制、神经控制和智能控制论,李士勇,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二、主要专业学术期刊

(一)中文期刊

1.电工技术学报

2.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3.电力系统自动化

4.电力电子技术

5.自动化仪表

6.电源技术学报

7.电气传动

8.系统仿真学报

9.电网技术

10.电工电能新技术    

(二)外文期刊

1.IEEE Transaction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

2.IEEE Transaction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3.IEEE Transaction on Energy Conversion

4.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Systems

5.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Electronic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