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12)
一、学科介绍
本一级学科下设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和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3个二级学科。
本学科2003年获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在人工智能 ,网络技术、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生物芯片技术,多媒体应用,计算机仿真,计算机控制与检测,管理信息系统、嵌入式系统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近年来,已累计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以及各类横向项目8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和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余项。现有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现实图像处理三个研究室(所),硕士生导师23名,其中教授7名。研究生就业行业面较广,主要有大专院校、研究所、IT公司、大中型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等。
二、培养目标
(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年轻一代;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应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系统掌握有关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各种专门知识,熟悉现代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和工具,有娴熟的计算机使用技能。
(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通过与其他学科交叉,能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多种研究及应用课题。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作风。
(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并能撰写论文摘要。鼓励有能力的研究生撰写外文论文。
(六)可在研究院所、工厂企业以及高等院校从事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科研、工程技术和教学工作。
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照培养方案要求选修课程。研究生的科研及论文工作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集体培养。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研究生入学后,在两周之内进行指导教师和研究生的双向选择。双向选择确定后,指导教师可根据研究生的来源、去向、导师的科研项目等情况确定培养类型、制定培养计划。在培养过程中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可以分阶段、也可以平行或交叉进行。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在校学习全部课程,论文开题报告、论文答辩等非课程环节以及大部分论文研究工作可在校内完成,鼓励实行与企业、科研院所、外国大学等联合培养的创新培养模式。
硕士生学制为2.5-3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5年。硕士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特别优秀的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并符合提前毕业条件,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并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
硕士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硕士生必须在规定的年限内,至少修满课程30以上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6学分,非学位课程14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
(1)各类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如下:
序 号 |
课 程 名 称 |
编 号 |
学时 |
学分 |
上课学期 |
备 注 |
|
学 位 必 修 课 程 |
1 |
自然辩证法 |
10360001 |
45 |
2 |
1 |
|
2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10360002 |
30 |
1 |
2 |
|
|
3 |
研究生英语读写与翻译 |
10360030 |
60 |
2 |
1 |
|
|
4 |
研究生英语视听说 |
10360031 |
30 |
1 |
2 |
|
|
5 |
矩阵理论 |
10360013 |
46 |
2.5 |
1 |
|
|
6 |
数理统计 |
10360015 |
36 |
2 |
1 |
|
|
7 |
随机过程 |
10360016 |
36 |
2 |
1 |
|
|
8 |
组合数学 |
08120314 |
40 |
2 |
1 |
一级学科必修 |
|
9 |
高级软件工程 |
08120301 |
40 |
2 |
2 |
一级学科必修 |
|
10 |
算法设计与分析 |
08120312 |
40 |
2 |
2 |
一级学科必修 |
|
11 |
分布式数据库 |
08120303 |
40 |
2 |
2 |
一级学科必修 |
|
12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08120302 |
40 |
2 |
2 |
一级学科必修 |
|
13 |
高级人工智能 |
08120305 |
40 |
2 |
2 |
一级学科必修 |
|
合 计 |
|
502 |
24.5 |
|
|
||
非 学 位选 修 课 程
|
1 |
嵌入式系统 |
08120304 |
40 |
2 |
2 |
|
2 |
软件开发环境 |
08120326 |
40 |
2 |
2 |
|
|
3 |
面向对象方法与技术 |
08120310 |
40 |
2 |
2 |
|
|
4 |
IT项目过程管理 |
08120327 |
40 |
2 |
2 |
|
|
5 |
计算机体系结构 |
08120328 |
40 |
2 |
2 |
|
|
6 |
科技文献读与写 |
10360032 |
30 |
1 |
1或2 |
滚动开出 |
|
7 |
高级英语口语 |
10360033 |
30 |
1 |
1或2 |
滚动开出 |
|
8 |
学术交流英语 |
10360035 |
60 |
2 |
1或2 |
滚动开出 |
|
9 |
程序设计语言理论 |
08120325 |
40 |
2 |
2 |
|
|
10 |
数据挖掘 |
08120329 |
40 |
2 |
2 |
|
|
11 |
智能信息处理 |
08120330 |
40 |
2 |
2 |
|
|
12 |
Agent技术 |
08120331 |
40 |
2 |
2 |
|
|
13 |
计算机图形学 |
08120332 |
40 |
2 |
2 |
|
|
14 |
系统仿真技术 |
08120333 |
40 |
2 |
2 |
|
|
15 |
并行程序设计 |
08120334 |
40 |
2 |
2 |
|
|
16 |
计算机视觉 |
08120335 |
40 |
2 |
2 |
|
|
17 |
多媒体信息技术 |
08120336 |
40 |
2 |
2 |
|
|
18 |
数字图像技术 |
08120311 |
40 |
2 |
2 |
|
备注:
1.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需要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2.自2011级起,新生在入学前通过CET6(有效期不超过3年)级等的可免修《研究生英语读写与翻译》、《研究生英语视听说》,用非学位选修《科技文献读与写》、《高级英语口语》和《学术交流英语》课程的3个学分冲顶学位英语的3个学分;
3.自2011级起: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号10360036 2学分 36学时 开课学期第1学期;原《自然辩证法》改为《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号10360037 1学分 18学时 开课学期第1学期;
4.对于学术型研究生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在完成本学科培养方案课程学分要求的基础上,任意选择我校:应用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104)中的数学类课程进行学习。
(2)必修实践环节
实践训练环节 1学分
听讲座或学科领域学术活动和学术会议 1学分
实践训练:各学科可以根据学科的具体情况,规定是否要求研究生进行“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等工作。完成者可以计1学分。本学科研究生需协助教师指导本科生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具体考核办法由学院另定,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文献阅读(专题研究):文献阅读环节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题研究”课程。课程内容可以反映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前沿课题等,也可以为培养方案和开课目录中所没有的试验(试开)课程等,列入学术活动中,可计算参加一次学术活动。研究生需要在第3学期开题报告前阅读本学科经典著作和主要学术期刊20部(册),开展文献阅读和进行研究性学习。
五、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记1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本学科高水平学术会议;每位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原则上必须完成做2次公开学术报告要求且其中必须有一次是在院学科点及以上做的公开学术报告;必须参加8次各类学术活动。必须提前一周在研究生学院网页上公告系统中填写相关信息,在学术报告中公告。学术活动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每次参加学术活动应有书面记录,做学术报告应有书面材料,并交导师签字认可;或由学院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在申请学位前,经导师签字的书面记录(或电子文档)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保管,并记相应学分。
六、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1.开题报告
以书面和讲述两种方式,就论文选题作报告,必须提前一周在研究生学院网页上培养表格系统中填写相关信息,在开题报告中公告。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对国内外近15~20年中的40~70篇有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硕士生一般不少于40篇);研究方案,阐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研究工作基础,说明具备的研究条件、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研究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
开题报告须有至少3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审定并签署意见,对一次或二次仍未能通过者,做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硕士生的书面选题报告一般应为0.5~1.0万字,书面选题报告按学校硕士《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和《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的有关规定撰写。
2.论文中期考核
要求研究生必须以书面和讲述两种方式,作论文研究中期进展报告,必须提前一周在研究生学院网页上培养表格系统中填写相关信息,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须有至少3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对中期报告进行考核,就课题的理论分析、实验方法、数据、结果的可靠性、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初步结论的正确性等进行评审,对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指导性建议。各学科培养方案还应就课题中期进展和阶段成果水平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对一次或二次仍未能通过者,做出相应的处理规定。
3.学位论文预答辩(预审)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研究生在申请论文送审答辩前,必须提交学位论文初稿,同时以讲述方式,作论文预答辩;硕士学位论文提交送审前的预审方式及办法由学院制定。
学位论文必须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要体现充分的工作量和成果的先进性。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特别是创造性工作,必须是研究生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要文句简练、通顺、数据可靠、图表清晰,严格准确地表达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提出结论。
学位论文撰写应遵守《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的要求,并按标准封面装订。
研究生在学期间,须撰写与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有关的学术论文后,才可以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具体标准和操作规定由各学科按学科特点和要求分别对学术型和应用型按不同的培养目标进行规定。
4.学位论文抽查和盲审
对于学科专业学位授予有一定年限且师资队伍较好地学科实行抽查制;对于学科专业学位授予工作年限不足3年的实行盲审制。
5.学位论文答辩
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并通过学位论文预审者,按照《安徽工业大学授予硕士科学学位实施细则(暂行)》进行。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按《安徽工业大学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的实施办法》进行。提前一周在研究生学院网页上公告系统中填写相关信息进行答辩公告。
6.各培养环节时间要求
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报告、预答辩、论文答辩等各环节之间应有充分的实际工作时间。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原则上在第三学期上半学期结束前(即10月底)完成,以保证有足够的论文工作时间,提交选题报告与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一般不得少于9个月。预审报告与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此项规定适用于相应的各类硕士研究生。
学术型学位论文及答辩工作时间安排如下:
序号 |
内 容 |
时间安排 |
负责单位 |
1 |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报研究生学院) |
第3学期 |
院学位评定分委 |
2 |
论文工作(鼓励创新培养,提倡理论联系实际) |
第3-5学期 |
院学位评定分委 |
3 |
论文预答辩(系、学科组) |
第5学期初 |
院学位评定分委 |
4 |
论文送审 |
答辩前1个月 |
研究生学院 |
5 |
论文答辩 |
校学位委员会开会前20天 |
答辩委员会 |
6 |
成果要求:在校期间发表与专业相关学术论文1篇以上(标准由各学科确定)。 |
||
7 |
根据校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会议时间安排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