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欣在致辞中表示,天津大学与东盟在高等教育领域有着坚实的合作基础。中国-东盟智慧海洋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依托天津大学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和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稳步推进与东盟高校间的务实合作,在扩大涉海学科教育双向开放、提升教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打造中东盟人文交流知名品牌等领域硕果累累。
中国—东盟智慧海洋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潘德炉院士表示,中国—东盟“向海而学”学生视频大赛连续举办两届,规模日益扩大,硕果不断涌现,大赛已成为中国—东盟学子展现自己保护海洋生态、参与海洋建设意识与行动的重要平台,充分符合习总书记“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殷切希望。他期待同学们以赛促学、以赛促行,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做到真正地理解海洋、敬畏海洋,从而在良性的互动中建设海洋,为中国—东盟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印尼驻华使馆教育参赞Yaya Sutarya充分肯定了本次大赛。他表示,中国与东盟一衣带水,山水相连,海洋把彼此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命运与共,守望蔚蓝。”是中国—东盟彼此民心之所向。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恰好是双方青年学子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不同文明的理解交流,助力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沟通桥梁之体现。
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会长Chek Lim Bock、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中文教育学院院长Vuth Sophakna、泰国教育部国际战略合作事务综合科科长Sudaporn Imcharoen分别从中国—东盟人文交流、人才培养等角度出发,鼓励和支持新时代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稳定向好,持续开展中国—东盟合作办学,构建起更为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交流机制,着力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在本次颁奖典礼中,同时举行了天津大学与国家海洋博物馆海洋科技教育实践基地的共同揭牌仪式,基地将成为未来天津大学开展“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
随后,本次大赛的评审专家代表印尼泗水理工学院Saut Gurning教授、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技术与装备研发部谭攻克部长以及参赛选手代表就本次大赛的评审、参赛感受依次发言。
中国海洋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曲探宙、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副院长汪珉、福建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厦门大学)院长薛雄志以海洋科普工作、涉海教育工作、国际传播工作等方面为出发点进行了发言。
本次大赛在中国-东盟中心和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的支持下,由天津大学中国-东盟智慧海洋中心主办,福建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协办,面向中国与东盟高校的学生,围绕“向海而学”的中心思想,以“海洋环境保护”为主题,赛道涉及海洋微塑料、碳中和等热点话题。大赛自2021年世界海洋日(6月8日)开赛,共吸引了来自中国(含港澳台)、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柬埔寨、菲律宾等7个国家、41所高校的近千名参赛选手参加,有效投稿达到359个,投稿数量和参赛人数均创新高。大赛最终角逐出10名一等奖、20名二等奖以及40名人气奖。
(编辑 张华 张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