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化工学院供稿)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赋能研究生导师人才培养工作,增进研究生群体幸福感、获得感,12月10日下午,化工学院组织召开“天津大学研究生导师求是论坛化工分论坛”。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安莉、化工学院党委书记赵金铎、学院副院长范晓彬、研究生导师及学院办公室相关人员参加本次论坛,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晶主持。
本次论坛分为“导师心理育人讲座”“研究生工作介绍”“学生工作体系介绍”三个部分。
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安莉就“导师心理育人”进行专题报告,从多维度、多角度分析导学关系,深化师生理解,提供有效方法。她结合近五年我校学生数据,分析说明了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导师介绍了心理中心的金字塔型临床工作机制,建议导师掌握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以及策略干预应对等能力。她指出,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研究生导师应掌握良好导学关系形成的有效途径,多反思、多沟通,以促进学生更好成长成才。
学院副院长范晓彬向与会导师介绍了学院导师队伍建设情况、评聘机制,并指出导师在招生、培养、学位各个环节中的工作职责。他分享了自己指导研究生的经历,希望新聘导师关心、宽容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尽量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并结合学位论文抽检不合格案例的经验教训,阐述了学位论文质量对于学科、导师、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强调导师们要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在日常指导中要注重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维护学术尊严,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学院副书记李晶就学生工作做了全面解读,系统介绍了学院学生规模与管理模式、学生党建、奖助体系与评选机制、学生获奖及毕业生就业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她指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重在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守好安全稳定底线,希望导师们结合阶段性工作安排,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引导工作,建立和谐的导学关系,助力学生更好地发展。
最后,化工学院党委书记赵金铎对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给予高度评价,对三位主讲嘉宾表示了诚挚感谢,同到场导师深入交流,向大家提出了三点期望:一、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要积极引导研究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二、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秉持科学精神,坚持严谨治学,带头维护学术尊严和科研诚信,以身作则,强化研究生学术规范训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科研成果。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关注关心学生各方面,及时发现学生困难,真心真情助力学生成长。
本次论坛是加强研究生导师在心理育人、思想引领、学生培养方面工作的重要环节。此次活动进一步推进了师德师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引领工作的开展,提高了研究生导师对于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认识,为今后学生相关问题的预防、干预及处理提供了有效参考,进一步明确了导师的全过程育人责任,要求导师践行师德规范,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努力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编辑 张华 张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