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蔡潇博士在文科一级学科权威期刊《文艺研究》上发表论文_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8-05-05












编者按:近年来,我校通过出台和修订论文分类办法、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制度激励措施,进一步鼓励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的积极性,已先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学研究》、《文艺研究》等文科一级学科权威期刊和《解放日报》理论版等主流报纸刊发成果,进一步提升了我校的学术影响力和美誉度。

近日,文科一级学科权威期刊、文化与艺术研究领域拥有最高影响因子的杂志《文艺研究》(2018年第2期)刊发了我校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蔡潇博士的一篇学术论文《间奏,日常与时空体美学——电影中的“沉寂时间”》,在圈内引起巨大反响,该文目前已被多家文艺理论公众号推送及转载。



  蔡潇博士的论文围绕吉尔·德勒兹(GillesDeleuze)“时间——影像(Time-image)”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展开,“空白与沉寂时间(idle period)在影像作品中的本体性位置及其构建意义共同体的价值”。这一论题在德勒兹的原著中只被模糊地定义为由“现代电影的非理性剪辑(irrational cut)所决定的影像间不可通约的关系”。蔡潇的这篇文章扩展了德勒兹这一理念,在“沉寂时间”与影像的间奏及日常性的关系方面探究了不同类型的先锋艺术电影如何在运动和静止之间制造了瞬间(the moment)的自足与整体的统一,并尝试去厘清这一悖论在以日常为表征主体的电影里如何制造了影像的地层学意义。这种延伸既囊括了侯孝贤(Hou Hsiao-hsien)、阿克曼(Chantal Akerman)等人的非纯粹日常主题的电影也涵盖小津、塞米?卡普拉诺格鲁(SemihKaplanoglu)的纯粹生活流电影。

文章通过对这类电影美学范式的梳理,以及对德勒兹,塔可夫斯基,玛丽·安东(Mary Ann Doane),和里欧·恰尼(Leo Charney)等人观点的融合,提出个人“纯存在时间”包含着过去以及不曾显示的空白,是一种漂流状态以达到影像重构自身的目的,这一目的是对线性时间的反抗以及对个体生命时间的强调。这一推论在同类研究中被首次提出并论证。



相关话题/电影 论文 博士 文艺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