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芙芸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03


吴芙芸 教授 部门:英语系
导师:博士生导师
邮箱:fywu@sjtu.edu.cn




主要经历 复旦大学英美语言文学学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UoA)第二外语教学硕士、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语言学硕士、南加州大学(USC)博士。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二语加工与习得、认知神经语言学。
欢迎以下背景的本/硕/博(后):
语言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汉语国际教育等。
工作经历(含海外访学)
2017.4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导
2017.9-2018.8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系,富布赖特访问研究****
2009.8-2017.3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副研究员
2006.8-2009.5 美国南加州大学语言学系,助教
2004.1-2004.5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东亚系,助教
2000.8-2002.5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英语系,助教
1996.8-2000.7 复旦大学外事处,项目协调员兼翻译

教学科研 期刊论文(*为通讯作者) Journal Papers
[1] Chang, W., Duan, Y., Qian, J., Wu, F.*, Jiang, X. & Zhou, X. (2020). Gender interference in processing Chinese compound reflexive: Evidence from reading eye-tracking. Language, Cognition and Neuroscience, 35(10), 1355-1370.
[2]Wang, F. & Wu, F.* (2020). Postnominal relative clauses in Chinese. Linguistics, 58(6), 1501-1542.
[3] 向课书、吴芙芸. 待刊. 区域类型特色壮语双宾论元交替句式的产出. 《当代外语研究》.
[4]王芳、吴芙芸. 2020. 汉语话题结构的心理实验研究:进展与展望. 《外语学刊》第6期,9-16页.
[5]李金满、吴芙芸. 2020. 句首名词做主语还是话题?来自SVO和TSV句子加工的证据. 《现代外语》第43卷第4期,477-488页.
[6]吴芙芸. 2020. 英汉反身代词-先行词依存加工中的语义干扰效应. 《现代外语》第43卷第3期,318-329页.
[7] Wu, F.* , Kaiser, E. & Vasishth, S. (2018). Effects of early cues on the processing of Chinese relative clauses: Evidence for experience-based theories. Cognitive Science, 42(3), 1101-1133.
[8] 盛亚南、吴芙芸. 2018. “生命性”对指量词和关系从句位序的调节作用。 《外语学刊》第1期,58-63页.
[9] 吕骏、吴芙芸. 2017. 试论指量词在汉语关系从句中不对称分布的可习得性:来自二语语料库及产出实验的证据。《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4期,62-70页.
[10] 王芳、吴芙芸. 2016. 汉语非典型后置关系从句的分布态势——基于真实口语语料库的考察。《语言科学》第15卷第6期,599-611页。
[11] 吴芙芸、吕骏. 2016. 汉语关系从句与指量词的位序:二语产出视角。《汉语学习》第4期,84-94页。
[12] 钱晶晶、吴芙芸. 2016. 汉语复合反身代词加工中性别一致性的即时效应。《现代外语》第39卷第4期,495-506页。
[13] 吴芙芸、盛亚南. 2016. 试论语境条件下限定词的必要性——再谈主语关系从句的加工优势。《外国语》第39卷第2期,11-20页。
[14] Yang, Y., Wu, F.* & Zhou, X.* (2015). Semantic processing persists despite anomalous syntactic category: ERP evidence from Chinese passive sentences. PLoS ONE, 10(6): e**. DOI:10.1371/journal.pone.**
[15] 吴芙芸、李立园. 2015. 汉语辖域关系的在线理解:以全称量词与否定词为例。《当代语言学》第17卷第4期,400-413页。
[16] Wu, F.*, Luo, Y. & Zhou, X.* (2014). Building Chinese relative clause structures with lexical and syntactic cues: Evidence from visual-world eyetracking and reading times. Language, Cognition and Neuroscience, 29(10), 1205-1226.
[17] 吴芙芸、盛亚南. 2014. 指量词的前置优势及宾语关系从句的产出优势:二语学习者视角。《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6卷第3期,401-411页。
[18] 吴芙芸、盛亚南. 2014. 关系从句中指量词的位序选择及其对言语产生理论的启示。《外国语》第37卷第3期,49-58页。
[19] 吴芙芸. 2013. 增加的中心词会增大加工难度吗?来自汉语的证据。《外国语》第36卷第3期,60-67页。
[20] 盛亚南、吴芙芸. 2013. 指量结构在汉语关系从句中的不对称分布及其原因—一项基于真实口语语料库的研究。《现代外语》第33卷第2期,150-157页。
[21] 李金满、吴芙芸. 2013. 类型学概括与二语学习者汉语关系从句产出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5卷第1期,80-92页。
[22] Wu, F.*, Kaiser, E. & Andersen, E. (2012). Animacy effects in Chinese relative clause processing. 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27(10), 1489-1524.
[23] 吴芙芸. 2012. 论基于记忆资源的依存局域理论的潜在问题——来自汉语关系从句的挑战。 《当代语言学》第14卷第4期,365-379页。
[24] 吴芙芸. 2012.《核心词后置结构的加工与生成》述评。《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4卷第1期, 137-141页。
[25] 吴芙芸. 2011. 基于经验还是基于工作记忆?来自汉语新闻语料库中关系从句生命度格局的证据。《语言科学》第10卷第4期,396-408页。
[26] 吴芙芸. 2011. 试论量名不匹配构式在语料库中的低频出现率及内在原因,《现代外语》第34卷第2期,135-142页。
[27] 吴芙芸. 2011. 试论Hawkins的领域最小化理论于汉语关系从句加工之意义及潜在问题,《外国语》第34卷第1期,19-27页。
[28] Wu, F. (2011). Frequency issues of classifier configurations for processing Mandarin object-extracted relative clauses: A corpus study. Corpus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Theory, 7(2), 203-227.
书籍章节 Book Chapters
[1] Wu, F., Kaiser, E. & Andersen, E. (2011). Subject preference, head animacy, and lexical cues: A corpus study of relative clauses in Chinese. In Yamashita, H., Hirose, Y. & Packard J. (Eds). Processing and Producing Head-final Structures, 173-194. The Netherlands: Springer.
[2] Wu, F. (2010).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focused cleft Wh-constructions on Chinese speakers’ L2 knowledge of English wh-movement: Evidence from two experimental studies. In Roberts, L, Howard, M., O Laoire, M. & Singleton, D. (Eds.) EUROSLA Yearbook 10, 142-168.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专著 Books
吴芙芸. 待刊. 《句子加工研究》.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科研/教学项目
在研
2020-202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BYY160),“记忆理论视域下汉语长依存构式中句法与语义加工的机制研究”
2019-2021,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2019BYY005),“汉语语序特异句与常规句的加工探究:指代依存视角”
已结项
2020.03-09, 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CTLDT20T0038), "《语言研究方法》线上与线下教学设计与效果对比"
2013-2018,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3BYY152),“指量结构在关系从句加工进程中的消歧与结构预期的作用”
2013-2018,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重大项目(KX161053),“句子语篇层面的跨语言实时加工与心理认知机制”
2010-2013,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2010BYY003),“处理汉语句子的心理过程和神经机制”
2010-2012,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第40批),“汉语关系从句的心理加工过程和神经生物基础”
人才项目
2012-201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907)
2010-2012,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10PJC066)

研究生课程
“心理语言学”,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
“心理语言学及研究方法”,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20
“语言学研究方法”,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合作课程),2016-2017
“形式句法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2012-2014
“实验心理语言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2009-2016
“语言学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合作课程),2010
“专业英语写作”,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2010
本科生课程
“语言学研究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
“句法学”,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
“英语语言学概论”,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
“英语语言学概论(2)”,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
“英语视听说(2)",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
“英语视听说(4)",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
“高级英语听说(1)",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
“二专英语写作”,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
“语言学导论”,上海外国语大学通识教育课(合作课程),2016
“语言与心理”,上海外国语大学通识教育课,2010
“Intermediate Chinese II”(Chinese 202),科罗拉多学院德语、俄语和东亚语言系,访问教授,2011.2-3
“Language and Mind” (Linguistics 275),南加州大学语言学系,助教, 2006-2009
“In a Word” (Linguistics 110),南加州大学语言学系,助教,2006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e”(Chinese 199),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东亚系,助教,2004
“Literary Analysis” (English 107),亚利桑那大学英语系,助教,2002
“Literary Analysis” (English 102),亚利桑那大学英语系,助教, 2001
“Rhetorical Analysis” (English 101),亚利桑那大学英语系,助教,2000
“大学英语精泛读二级”,复旦大学大学英语部,1997
学位论文指导
在读
硕士:彭思源(2018-)段晨曦(2019-)William Ariza(2019-)Gbemileke Soyoye(2020-)
学士:朱聪慧(2021)李天宇(2021)
已毕业
博士:盛亚南(2016)钱晶晶(2016)
硕士:郭雪杨(2018)向课书(2017)吕骏(2016) 陈瑶(2016) 杨洋(2013)
李立园(2013)杨华娟(2012)盛亚南(2012,上海市优秀硕论 [2014])
学士:李林颖(2020)郑鑫源(2020)王翰坤(2019)郑妍佳(2019)罗黎(2019,校级优异毕设)
其它本科学生指导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第18期(2018-2020,升级为国家级)、第20期(2019-,升级为上海市级)

社会兼职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CAP)理事(12/2011-10/2014)、常务理事(11/2014至今)
中国心理学会语言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6/2015至今)
第二语言加工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12/2016至今)
其它学术服务
受邀审稿人(Language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anguage, Memory and Cognition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Language & Speech、Journal of Research in Reading、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LinguaLingua Sinic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Association、Frontiers in Psychology、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s、SLRF 2014-2015、CUNY 2014-2015AMLaP-in-Asia 2020、《当代语言学》、《外国语》、《外语教学与研究》、《语言科学》、《心理科学》、《华语文教学研究》等),2009至今




相关话题/上海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