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风云三号”D星成功接收第一幅图_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06

12月8日14时许,“风云三号”D星首幅可见光图像成功传回地面。该图像清晰可见我国南海到西北地区的大气、海洋、陆地等观测信息。该星正式投入业务应用后,将在提高天气预报水平、应对气候变化,服务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救灾、“一带一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风云三号”D星首幅可见光图。图片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风云三号”D星于11月15日成功发射,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的第二颗业务星。12月8日下午,“风云三号”D星由南至北飞过我国上空,并于14时07分开机传回首幅数据,形成由三通道合成的真彩色图像。

  “从图像的细节和纹理可以看出,‘风云三号’D星的成像质量非常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杨军介绍。从图中不仅可看到南海、雅鲁藏布江、青藏高原、西北沙漠等海洋和陆地信息,还能清晰辨认出盐湖、冲积扇、积雪等局地信息。

  成功接收的图像来自于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这是“风云三号”系列卫星的核心仪器之一,可与美国最新发射的联合极轨气象卫星JPSS的成像仪器相媲美。它还是世界上首个能够获取全球250米分辨率红外分裂窗区资料的成像仪器,可每日无缝隙获取全球250米分辨率真彩色图像。除了“看图”之外,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还具备对云、气溶胶、水汽、陆地表面特性、海洋水色等大气、陆地、海洋参量的高精度定量反演能力。

  “风云三号”D星还有9台各具神通的遥感仪器,将分别为我国中长期数值天气预报、空间基础设施安全、国家航天强国战略等提供重要支撑。

  “风云三号”D星第一幅图像的数据接收任务由广州、乌鲁木齐、佳木斯三个卫星地面站“接力”完成。目前,负责卫星全球数据接收和传输任务的国内外5个地面站接收设备状态全部正常,特别是南极卫星数据接收站的启用,可确保90%的全球观测数据都能从观测之时算起80分钟内传回国内,星地数据传输速率增加了30%,计算能力增加了17.5倍,数据存储能力增加了近10倍。



“风云三号”D星首幅图像(雷州半岛)。图片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表示,第一幅图的成功接收,标志着“风云三号”D星在应用方面迈出了第一步。气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卫星遥感综合应用体系建设,将卫星资料用好、用足,充分发挥效益,为美丽中国建设、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提供更有力的气象科技支撑。

  从12月中旬起,“风云三号”D星将开启为期半年的在轨测试,有望在2018年汛期之前完成测试交付业务应用,届时将与“风云三号”C星形成上下午卫星组网观测业务布局。
相关话题/图像 数据 观测 海洋 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