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佳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2-10

xm:李佳
xb:男
zc:研究员
xl:博士
dh:+86-;+86-
cz:
dzyj:jli@simm.ac.cn
grzy:
zjlb:研究员;****;新药;
zw: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组长、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化合物样品库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txdz:1.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祖冲之路555号;2.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郭守敬路189号
grjj: 李佳研究员1992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药学系。1994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于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负责国家新药筛选中心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建立。2003年2月至8月应邀访问英国剑桥大学病理系参与细胞凋亡和新生血管生成相关研究。2004年8月至2005年2月作为访问****应邀赴澳大利亚Garvan医学研究所从事糖尿病相关合作研究。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课题组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佳研究员在国内系统建立了符合国际规范的治疗糖尿病的多靶标集成、多功能筛选、多层面药效评价的标准化技术体系和靶向酶分子家族的多靶标集成筛选平台,已发现数百个新活性化合物,有15个候选新药进入系统临床前研究,其中6个候选1类新药实现转移转化,两个候选1类新药已经获得临床研究批件。已授权国际国内发明专利65项,申请66项。在Chem Soc Rev、Advanced Materials、Nat Commun、Diabetes、Diabetologia、JBC、Chem Sci、Chem Commun、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MC、Sci Rep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338篇,其中通讯作者文章171篇,影响因子总和超过1200,总引用超过5100次,h因子为35。2011年获得国家****科学基金资助,2011获得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2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十大****称号,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才工程,2016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上海药学科技奖一等奖各一项。承担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973课题、863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基金委优秀群体、基金委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项目和中科院先导专项、重点方向性项目以及上海市的重大、重点科学研究项目。


yjfx:1.创新药物发现与评价研究;
2.药物作用机制和新靶点研究;
3.细胞识别和细胞命运调控化学生物学研究。

dblz:(2016.01.01-至今)

1.SIRT5 Regulates Brown 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 and Browning of Subcutaneous White Adipose Tissue. Shuai L#, Zhang LN#, Li BH#, Tang CL, Wu LY, Li J*, Li JY*. Diabetes. 2019 Apr 22

2.Design, synthesi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novel 4,7,12,12a-tetrahydro-5H-thieno[3\',2\':3,4]pyrido[1,2-b]isoquinoline and 5,8,12,12a-tetrahydro-6H-thieno[2\',3\':4,5]pyrido[2,1-a]isoquinoline derivatives as cellular activators of 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 Gu Z, Wu L, Duan Y, Wang J, Zhou S, Li J, Chen K, Li J*, Liu H*. Bioorg Med Chem. 2018, 26(8):2017-2027.

3.AMPK regulates anaphase central spindle length by phosphorylation of KIF4A. Li QR, Yan XM, Guo L*, Li J*, Zang Y*. J Mol Cell Biol 2018, 10(1):2-17.

4.Remote light-controlled intracellular target recognition by photochromic fluorescent glycoprobes. Zhang J, Fu Y, Han HH, Zang Y, Li J*, He XP*, Feringa BL, Tian H*. Nat Commun. 2017, 8(1):987.

5.GPCR activation and endocytosis induced by a 2D material agonist. Dou WT, Kong Y, He XP*, Chen GR, Zang Y*, Li J*, Tian H.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7, 9(17):14709-14715.

6.Targeted Intracellular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by a 2D Molybdenum Disulfide Glycosheet. Ji DK, Zhang Y, Zang Y, Li J*, Chen GR, He XP*, Tian H. Adv Mater. 2016, 28(42):9356-9363.

7.Foldable glycoprobes capable of fluorogenic crosslinking of biomacromolecules. Li KB, Li N, Zang Y, Chen GR, Li J*, James TD, He XP*, Tian H. Chem Sci. 2016, 7(10):6325-6329.

8.Regulation of Ubiquitin-like with PHD and RING Finger Domain 1 (UHRF1) Protein Stability by Heat Shock Protein 90 Chaperone Machinery. Ding G, Chen P, Zhang H, Huang X, Zang Y, Li J, Li J*, Wong J*. J Biol Chem. 2016, 291(38):20125-35.

9.Eucarobustols A-I, Conjugates of Sesquiterpenoids and Acylphloroglucinols from Eucalyptus robusta. Yu Y, Gan LS, Yang SP, Sheng L, Liu QF, Chen SN, Li J*, Yue JM*. J Nat Prod. 2016, 79(5):1365-72.

10.A Novel GSK-3β inhibitor YQ138 prevents neuronal injury induced by glutamate and brain ischemia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Nrf2 signaling pathway. Pang T, Wang YJ, Gao YX, Xu Y, Li Q, Zhou YB, Xu L, Huang ZJ, Liao H, Zhang LY, Gao JR, Ye Q*, Li J*. Acta Pharmacol Sin. 2016, 37(6):741-52.

11.Targeted multimodal theranostics via biorecognition controlled aggregation of metallic nanoparticle composites. Hu XL, Zang Y, Li J*, Chen GR, James TD, He XP*, Tian H. Chem Sci 2016, 7(7): 4004-8.

12.Targeted Intracellular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by a 2D Molybdenum Disulfide Glycosheet. Ji DK, Zhang Y, Zang Y, Li J*, Chen GR, He XP*, Tian H. Adv Mater. 2016, 28(42):9356-9363.


jyjl:浙江医科大学,大学本科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gzjl: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新药筛选中心,模型建立部负责人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课题组长 英国剑桥大学病理系,访问**** 澳大利亚Garvan医学研究所,访问****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所长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
ktxm: 1.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靶向蛋白折叠调控紊乱所致重大疾病创新药物发现的网络药理学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2.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小分子药物的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3.国家****科学基金,代谢性疾病药物药理学,项目负责人 4.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靶向一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发现治疗2型糖尿病新型候选药物,项目负责人 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脂肪肝和高脂血症的早期干预及原理验证研究,参与 6.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人口健康与医药科技创新药物研发网络,参与 7.上海市科研计划项目(生物医药),靶向DPP4的抗糖尿病候选新药DC407的临床前研究,项目负责人 8.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BTK抑制剂候选新药抗血液肿瘤的个性化研究 9.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际科技合作基金项目),靶向DRAK2的抗糖尿病候选药物研究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1选择性别构激活剂的发现及抗血液肿瘤活性研究 11.王宽诚率先人才计划卢嘉锡国际团队,细胞代谢紊乱疾病的药物新靶标和新分子实体研究 12.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共价结合药物研发技术体系 13.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原创候选新药发现关键技术研究及新药研发
ryhj: 2016年上海领军人才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国家百千****才工程 第十一届中国科学院**** 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上海药学科技奖一等奖 中国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xpwj:http://sourcedb.simm.cas.cn/zw/gb2020/yjzz/202008/P.jpg
kycg:1.围绕代谢性疾病及肿瘤关键分子,建立多靶标集成、多功能筛选和多层面药效评价体系,开展创新药物候选物的发现、作用机制及临床前药效学研究;

2.围绕激酶、磷酸酶、转移酶等酶分子家族关键靶标集成的药物筛选体系,开展先导化合物发现和临床前新药评价;

3.结合小分子探针开展细胞识别和细胞命运调控研究。


shrz: 1上海市药理学会 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2 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 委员

3 中国药理学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4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代谢专业委员会 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5 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培训中心 特邀专家

相关话题/中国科学院 上海药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