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Larin教授作客上外欧亚前沿讲坛,解读21世纪中国在俄罗斯远东政策中的地位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6

2019年7月8日上午,应上海外国语大学欧亚文明研究特色研究生班的邀请,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历史、考古与民族志研究所前所长维克多·拉林(Viktor Larin)教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四教109教室,以《China in the Russian far-eastern Policy in the 21st Century》为题开展了专题讲座。欧亚班成员以及包括本科、硕士、博士、青年研究人员在内的夏令营暨方法论训练营全体营员参加。
讲座伊始,拉林教授谈到,尽管俄罗斯有四分之三的领土位于亚洲,但75%的居民位于欧洲部分。俄罗斯是一个基于西方的文化传统结合亚洲元素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国。由此引到一个俄罗斯欧亚研究领域的经典问题,俄罗斯究竟属于欧洲还是亚洲?俄罗斯究竟是横跨欧亚大陆上的一座桥梁还是屏障?他认为,在当今21世纪,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而以孤立主义、保护主义为代表的逆全球化与之对立,东西方的角逐和对抗出现新形态。迫于北约扩张、西方制裁等带来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压力,出于对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欧亚主义的渴望,同时遵循俄罗斯历史、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传统,立足于克里姆林宫一贯的以国家利益、民族独立、主权国家和领土完整性为核心的外交政策,制定俄罗斯远东政策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拉林教授指出,俄罗斯远东政策分为三个阶段:17世纪~19世纪领土扩张,20世纪保护领土安全并发展地缘政治优势,21世纪加大经济渗透力度并大力发展远东经济。而中国始终是贯穿这三个发展阶段的俄罗斯太平洋政策的关注重点与核心。
俄罗斯东征的第一步是哥萨克领袖叶尔马克率兵征服西伯利亚,也是其远东政策的初始阶段;远东政策的第二阶段是20世纪保护领土安全并发展地缘政治优势。中国一系列革命、共产主义的传播和亚洲的大范围的革命运动、中美苏大三角关系、越南战争、朝鲜战争、两次日俄战争等都体现了苏联作为革命的源头,给远东地区的革命事业注入新动力。根据国家经济发展规划,苏联实施了科技东移的发展战略,以逐步加强远东地区的科技实力并出于自然条件和战略利益的考虑加速重工业东移进程。朝鲜半岛问题、越南战争、中国崛起、与日本的领土纷争成为二十世纪下半期苏联地缘政治新挑战。
第三阶段是当今21世纪,俄罗斯加大经济渗透力度,开发远东经济。拉林教授为大家梳理了从公元九世纪到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远东政策发展脉络并总结出以下特点:欧洲中心主义,地缘政治的对外目标和经济发展的对内目标相结合,周期性等。构建大欧亚和广泛的欧亚伙伴关系是俄未来十年主要的地缘政治目标。俄希望与中国一同协作,重塑欧亚政治和经济版图。中国向西推进,俄罗斯向东推进,双方迎来历史机遇,将会开拓大欧亚地区合作和发展新空间。俄罗斯将焦点从亚太地区重新转移到欧亚大陆,致力于在亚太地区创建经济立足点发展经济以及建立双边关系。
拉林教授在讲座结尾总结道,尽管俄罗斯将焦点从亚太地区重新转移到欧亚大陆,亚太地区仍是其对外和对内政治的重要优先方向。虽然全区域基础设施项目的实现由于政治因素仍然受限,但能源、农业和旅游业的合作对各方来说都是最有希望和最有利的。目前中俄在高科技、科学等领域的合作仍然不足以满足21世纪的要求,需要特别的关注和投入。随后维克多·拉林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并且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欧亚班是上外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和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两院以及政治学学科和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两个一级学科点的协同创新合作的结果,已作为子项目入选“上海市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项目——上海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研究特色研究生项目”。

相关话题/政治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