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分子细胞生物学团队(简称“MCB团队”)回答了上述部分重要科学问题,揭示了ASXL1突变促癌的新机理。7月18日,相关成果于以《肿瘤来源的ASXL1突变导致BAP1-ASXL1-FOXK1/K2转录网络紊乱》(“Tumor-derived neomorphic mutations in ASXL1 impairs the BAP1-ASXL1-FOXK1/K2 transcription network”)为题在线发表于生物学综合期刊《蛋白质与细胞》(Protein & Cell)杂志。
![](http://news.fudan.edu.cn/_upload/article/images/19/47/5785fba74be0a44312612115ff23/b8a78ee1-ce51-42e0-be5e-a50554408951.png)
该研究主要发现,由ASXL1与BAP1构成的PR-DUB蛋白复合物,通过与FOXK1和FOXK2等能识别特定DNA序列的转录因子结合,进而被招募到基因组特定区域(如基因启动子等),降低该区域组蛋白H2AK119ub1水平,转录激活下游靶基因,如VHL, SOCS1/2,TXNIP等抑癌基因;在血液肿瘤中,C端截短型ASXL1突变蛋白仍然结合BAP1,却完全丧失了与FOXK1和FOXK2蛋白的结合能力,导致ASXL1突变体通过显性负性突变效应(dominant-negative effect),显著削弱BAP1-ASXL1-FOXK1/K2复合物的转录调控功能,下调系列抑癌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葡萄糖代谢、缺氧感知、JAK-STAT等肿瘤相关信号通路,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自我更新,并抑制缺氧状态下的细胞凋亡。
![](http://news.fudan.edu.cn/_upload/article/images/19/47/5785fba74be0a44312612115ff23/e6b95290-d477-4431-82ca-1c2a52d965c5.png)
肿瘤来源ASXL1突变抑制BAP1-ASXL1-FOXK1/K2转录调控网络
事实上,除了FOXK1和FOXK1之外,ASXL1和BAP1还分别与众多能识别特定DNA序列的转录因子结合。该工作丰富了人们对PR-DUB蛋白复合物决定下游靶基因转录的科学认知,也将为深入探讨ASXL1和BAP1突变如何调控肿瘤相关信号通路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复旦大学博士夏玉坤、博士生曾伊蓉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叶丹为通讯作者。该工作还得到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丁琛、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副教授杨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杨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唐玉杰的大力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3238-020-007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