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生物医学研究院和附属肿瘤医院雷群英团队研究报道支链氨基酸代谢重塑在胰腺导管腺癌早期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和分子机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0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没有早期诊疗的靶点,目前五年生存率低于8%。由于临床诊断较晚并且对化疗耐药,在全球范围内,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是造成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可用于PDAC的有效治疗方案仍非常有限。先前的研究表明,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之前病人血清中的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BCAA)是异常的,但其在PDAC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不明。
近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雷群英课题组在《自然》(Nature)子刊《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发表文章“BCAT2-mediated BCAA catabolism iscritical for development of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首次揭示了癌基因Kras突变驱动的支链氨基酸-支链氨基酸转氨酶2(BCAA-BCAT2)代谢轴在PDAC早期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和分子机制,以及靶向抑制BCAT2或饮食中BCAA限制如何减缓PDAC的进展。

在这项研究中,雷群英课题组通过多种研究手段在细胞水平、组织特异性小鼠模型和临床样品水平发现KRAS突变导致的支链氨基酸代谢重塑促进胰腺癌的发展,尤其在早期发生中的关键作用,并进一步通过筛选和深入研究阐明了其内在的分子机制。最后,课题组利用PDAC小鼠模型研究了低BCAA饮食或Bcat2抑制剂潜在的临床相关性。

值得一提的是,同期配发的专题评论文章“The KRAS-BCAA-BCAT2 axis in PDACdevelopment”指出,“这项研究凸显了肿瘤细胞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可塑性。作者指出了BCAA-BCAT2代谢轴在Kras突变驱动的导管细胞肿瘤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并阐明了BCAT2上调的分子机制。在临床前动物水平上,通过药物配合饮食干预治疗肿瘤,该研究给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据悉,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和附属肿瘤医院为共同第一单位,复旦大学2014级博士生李金涛,2015级博士生王迪和尹淼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雷群英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6-019-0455-6
评论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6-020-0467-2
相关话题/临床 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