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简介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7

肿瘤学系位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创建于1931年,前身为“中—比镭锭治疗院” 是我国最早成立的肿瘤专科医院,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目前院长为蒋国梁教授。医院拥有众多肿瘤学的学科带头人、教授和副教授,拥有完善的人才梯队。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医院以临床及临床基础研究为主,技术力量雄厚,并拥有高、低能直线加速器、钴60治疗机、后装治疗机、立体定向放疗设备(X刀)、模拟定位机、放射治疗计划系统、CT、ECT、钼/铑双靶乳腺摄片机、立体定位穿刺仪等各类先进的仪器设备。医院尤其重视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以综合治疗为特色,对各部位及各病期的肿瘤均按国际 规范,充分利用手术、放疗、化疗、中医中药、介入治疗及生物治疗等手段,制订综合治疗方案,特别强调肿瘤初次治疗的重要性。医院在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控制恶性肿瘤的复发与转移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使各种肿瘤远期疗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有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逐渐形成了以放射治疗、肿瘤病理、乳腺肿瘤和大肠癌为优势学科的医疗特色。
   医院承担了医学临床和基础专业(五年制和七年制)、预防专业和护理专业等本科生研究生的肿瘤学教学和临床实习,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现有上海医学院聘任的授课教授13名,授课副教授16名,授课助理教授10名。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47名,硕士研究生54名。医院同样重视经验的积累和交流,主编了一系列肿瘤学专著,如沈镇宙教授和邵志敏教授主编的现代乳腺肿瘤学进展,蒋国梁教授主编的肿瘤伴发性综合征,刘泰福教授主编的现代放射肿瘤学,许良中教授主编的高级肿瘤学,曹世龙教授主编的肿瘤学新理论与新技术等。
=========================================================
学科介绍
=======================
头颈外科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始建于1960年,治疗颅外头颈部肿瘤已有40年的临床经验。每年收治近千例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病人,其中大多数为外院术后复发及各种疑难杂症,均得到了良好的疗效。现头颈外科拥有一个病区,42张病床,教授3名,副教授4名主治医师4名。
  头颈外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各种不同类型、病期的肿瘤拥有一套规范的治疗方案,并注重利用医院放射、化疗科齐全的优势,注重综合治疗。尤其甲状腺、唾液线恶性肿瘤及颈部软肿瘤的疗效在全国居领先水平。1981年头颈外科王弘土教授首创了舌骨下肌皮瓣(IHMCF)再造舌以来,头颈外科在较晚期头颈部及口腔恶性肿瘤的修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胸外科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独立分科始于1983年,2000年6月肿瘤医院新病房大楼启用,胸外科再划分为乳腺外科和胸外科,胸外科现位于新病房大楼五楼。胸外科主要从事胸部肿瘤(肺癌、转移性肺癌、食管癌、贲门癌、乳腺癌、胸部软组织肿瘤、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治和临床科研工作,在食管癌方面,着重开展三野淋巴结清扫管癌根治术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在肺癌方面,着重开展术前新辅助化疗及支气管动脉介入化疗结合外科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乳腺癌方面,参加由乳腺外科制定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转移性肺癌的外科治疗已有近30年经验,累计治疗病人约150例,其中转移性肺癌冷冻外科治疗曾获得上海市科委科技成果叁等奖。肿瘤医院胸外科现有正教授一人,副教授二人。
乳腺外科
  1956年,由李月云教授创建的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前身)肿瘤外科划归至肿瘤医院,肿瘤外科正式成立。1965年,肿瘤外科分为头颈组、胸组及腹组。1983年在原肿瘤外科胸组的基础上成立胸外科,以治疗乳腺癌、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及软组织肿瘤为主。1993年,成立了上海市乳腺肿瘤防治中心,沈镇宙教授担任主任。2000年6月,肿瘤医院新大楼正式启用,乳腺外科成立,共有床位44张,每年可手术乳腺癌病例400例以上。
  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如今的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已成为以乳腺癌为主攻方向,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乳腺癌诊治中心。目前,该科室共有教授3名,副教授2名,主治医师2名,在职住院医生1名,另有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8名。邵志敏教授为科主任。
  目前上海市乳腺癌每年新发病例1500例,我院每年手术新发病例300余例,占20%左右;同时在乳腺癌的治疗后生存率方面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I、II、III期病例的五年生存率分别达到93%、81%、49%。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该科室不断跟踪国际乳腺癌诊治的新动向并努力探索新技术新方法。1978年,在国内首先开展了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改善了IIb期及III期患者疗效;1984年起进行乳腺癌术后综合治疗的研究;1987年,首创了乳腺癌改良扩大根治术;90年代以来,致力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小手术大放疗、内分泌治疗等多项研究。1995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迄今已有近100例,保乳手术的疗效完全能与常规根治性手术相媲美,并且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997年10月,开展了一项新的乳腺疾病诊治方法--乳管镜检查,有助于乳头溢液的诊断治疗和导管内癌的早期发现;1999年12月,又首次在国内应用乳腺X线机及立体定位和穿刺活检系统对早期乳腺癌进行诊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正在研究的内容还有提高乳腺癌疗效的优化综合治疗方案和新疗法(包括缩小手术范围、哨兵淋巴结活检、大剂量化疗等),乳腺癌高危人群发病的检测,早期乳腺癌检测方法,乳腺癌术后预测复发、转移指标的模型及防治方案的研究。
  门诊:每周三、四、五上午设有乳腺外科专家门诊。诊治病种:乳腺癌、乳腺分叶状囊肉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纤维腺瘤、各类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等。另外每个工作日均开设普通门诊,并随时接受乳腺癌患者的随访。
  病房:乳腺外科所属八病区共设有病床44张,各项医疗、护理设施齐全;病房清洁明亮,环境优雅;医护人员服务周到。在乳腺癌的治疗方面,乳腺外科开展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方式包括: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根治术、保留乳房手术、乳腺癌扩大及改良扩大根治术、单纯乳房切除术、哨兵淋巴结活检术等。另外,针对不同病期和情况的患者开展各项辅助治疗措施。
  乳腺影像诊断中心: 配备有新型钼铑双靶乳腺X线机、乳腺近红外线扫描仪、彩色多普勒超声、纤维乳管内视镜等多种先进的诊断仪器,并开设门诊乳腺X线筛查、X线立体定位乳腺穿刺活检、乳头溢液的内窥镜检查等乳腺癌早期诊断的项目。
  乳腺外科坚持以科学研究带动临床工作的思路,多年来在李月云、沈镇宙、韩企夏、邵志敏等国内知名的乳腺肿瘤专家的带领下开展了许多临床科研工作,并撰写了大量论文和相关著作。由于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作后盾,使得该科室的乳腺癌治疗水平已达到的全国乃至世界的先进水平。除了临床研究外,在邵志敏主任的带动下,乳腺外科引进国外先进的实验技术和设备,建立起分子生物实验室,并开展乳腺癌基础研究工作,使我院的乳腺癌基础研究亦走在了全国的前列。1984年科室成功进行了乳腺组织诱发新生血管的研究;1988年又与病理科合作在国内首先开展酶联法测定雌孕激素受体;90年代起,开展了乳腺癌癌前期病变的研究;建立了乳腺癌各种预后指标,了解其不同生物特性,用以指导临床治疗;首次建立了炎性乳腺癌动物模型,用以研究复发及转移机理;研究了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还进行了维甲酸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机制研究,证实了维甲酸在治疗ER(+)乳腺癌中有较好的疗效,为临床应用维甲酸治疗乳腺癌提供理论依据。目前正在进行的课题还有血管生成因子和蛋白酶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Genestin对预防乳腺癌的作用机制的研究,雌激素受体作用机制的研究,导管原位癌的病理及分布等。
  此外,科室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部委级、市级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卫生部科研基金2项,上海市百人计划1项,上海市医学发展重点项目1项。目前已获得的主要科技成果奖包括: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三等奖3次,明治乳业杰出奖1次,上海市临床医学奖1次。
  乳腺外科与欧美、日本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著名的肿瘤医学中心和乳腺疾病中心有着密切的工作联系与学术交流,如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乳腺癌中心和马里兰大学癌症中心保持长期协作关系,并开展有关乳腺癌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在人才培养方面,乳腺外科历来重视学科梯队的培养,并为优秀的中、青年医师提供施展才干的舞台。目前该科室在一线工作的中青年骨干有4人,其中有全国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教育部****计划及上海市百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上海市医苑新星1人。乳腺外科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名,每年都面向全国招收临床及科研型博士、硕士研究生。科室还承担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讲课及带教任务,并参予"全国肿瘤外科学习班"、"全国肿瘤外科继续教育学习班"的授课。此外,科室每年还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乳腺外科医师前来进修。
腹外科
  目前有正教授3名,副教授6名。床位63张。
  治疗疾病:胃肠肿瘤、腹膜后肿瘤及腹腔间质肿瘤、肝胆系统肿瘤、胰腺肿瘤、肾癌、膀胱癌、男性生殖器系肿瘤、软组织肿瘤、恶性黑色素瘤。
  治疗特色:能进行几乎所有腹部肿瘤的手术。对肠癌、胃癌(包括贲门癌)、肢体软组织肿瘤、恶性黑色素瘤、睾丸肿瘤的诊治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收治很多难度很大的原发性和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及腹腔恶性肿瘤病人,通过配合放、化疗取得了良好疗效。胰腺、肾、胆道、肝脏等肿瘤的手术治疗也达到一定水准。
  主要研究成果或正在进行的研究包括:大肠线瘤与大肠癌的关系及治疗原则;多原发大肠癌的研究;遗传性大肠癌的研究;大肠癌综合治疗方案的优化;大肠淋巴瘤的诊治;直肠癌手术后性功能的研究;胃癌的综合治疗;肢体软组织肉瘤的综合治疗和保肢指征;软组织肉瘤增殖活性的检测;原发性和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再手术及手术切除率的提高;恶性黑色素瘤的综合治疗;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的腹膜后巴结清扫和综合治疗;局部晚期男性外生殖器肿瘤的扩大切除后缺损的修复。
放疗科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物理室建立于1953年。是国内最早的放射治疗物理研究的专门机构。目前,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拥有国内最为齐全的设备,特别是近几年来,医院根据国际放射治疗发展趋势,引进国际先进的放射治疗设备,较系统地开展放疗先进技术。现有2台钴-60治疗机,1台后装治疗机,3台电子直线加速器。是国内拥有从低能到高能的大型放疗设备最多的医院之一。能做到根据病员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90年代以来,放射物理室相继引进了三维治疗计划系统,X刀立体定向治疗计划等国际先进设备,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在肿瘤的局控率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在正着手引进开发逆向治疗系统和调强放疗技术。一旦开展,我院放疗技术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放疗科的设备维修力量相当雄厚,精湛的维修技术保证了所有治疗机正常运转。目前我科所拥有的一切治疗设备,从手动到数控治疗机到模拟机及后装的保养维修都由自己解决,每年为医院节省15万美元的包修费。
  放射治疗的质量是关系治疗成败的关键,那么,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就格外重要。我院放射治疗监控经过数十年实践,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保障制度,并得到落实和执行,甚至详细到每天、每周具体的工作。质量控制仪器的完备,人员的配置在国内也屈指可数,使质控水平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我们的工作得到市卫生局医政处的认可,特将上海市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在我院放射治疗科,为推动上海的放射治疗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化疗科
  化疗科成立于1965年,为国内最早设立的少数几家肿瘤内科之一。不久,即成为卫生部抗肿瘤药物南方基地。1983年成为国内首批卫生部药品临床基地之一。现有二个病区共84张床位,门诊人数每年超过二万人次,并频繁担任市内外临床会诊任务。本科重点收治恶性淋巴瘤、肺癌、胃肠道肿瘤、乳腺癌及其他适于肿瘤化疗的肿瘤患者。诊疗水平处国内前沿。本科并设有临床药理室,在国内率先开展各种层次的抗肿瘤药物敏感试验及抗肿瘤药物血浓度检测,并参与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合理、有效、安全使用临床化疗上得到同行认可。多年来,本科一直是国内外抗肿瘤新药的试用基地,素以作风严谨、结果可靠著称,在肿瘤化疗与国际接轨上不断有所拓进。
中医科
  中医科成立于1964年,主要从事原发性肝癌和各种转移性肝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各种肿瘤的中医药治疗,以及相关新药物的开发。目前为上海市中医肝癌医疗协作网络的中心单位。中医科有42张床位,有医师14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名(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各一名),副教授6名,主治医生6名,住院医生2名。
  门诊是以中医中药治疗各种肿瘤为主,部分病人作为放疗、化疗的辅助治疗和减轻毒副反应的治疗。专病门诊主要是针对中晚期肝癌的中西医综合治疗。住院病人以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综合治疗为特色,中晚期肝癌治疗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
  中医科自60年代开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治研究,原发性肝癌的放射治疗、化疗、介入治疗、超声介入治疗以及中医中药治疗均进行过相当多的研究,临床治疗效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通过多项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中医中药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的地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健脾理气方法是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最佳的方法。因此结合健脾理气方法和放射、介入等治疗方法,使得我们对原发性肝癌的非手术治疗效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中医科的特色制剂有免疫冲剂、肺病冲剂、消瘤I号胶囊等十几种,其中专病的特色制剂有熊胆消瘤胶囊、肝97-I冲剂等达四种以上。科室除临床治疗工作外,还承担科研工作,目前在承担的课题有上海市科委资助课题2项,上海市卫生局课题1项。还承担举办了三期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同时与长海医院、普陀区中心医院形成学术网络,定期进行学术交流。
妇 科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妇科是我院主要科室之一,现有床位88张,各级医师26名,其中正副教授18名、博士硕士学位7人。常年开展各种常见妇科肿瘤的诊治,盆腔复发转移癌的治疗和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在妇科肿瘤的临床治疗和科研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前身即是“中比镭锭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宫颈癌腔内镭疗的医院,解放前后治疗了一大批宫颈癌患者,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肿瘤医院妇科划分成立于1960年,经过40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一整套妇癌的诊治规范,现有9病区10病区2个病房、门诊治疗室、后装治疗室和妇科实验室等部门,宫颈癌、卵巢癌、绒癌的治疗均处于国内领先。有国内一流诊治设备和技术,如阴道镜、宫腔镜、CT、阴道彩超、肿瘤标志物的放免检测、癌基因检测、介入治疗、各类妇癌的根治性手术、后装放疗、各种疑难及复发癌症的诊治等,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坚实的后备中间力量,每年培养研究生1-3名,培训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10-15名,还召开一次50人左右妇癌研讨班。每年收治全国各地的病人愈千名,手术700-800人次,临床治愈率在2/3以上,有效率达80-90%。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还开展妇科肿瘤的研究工作,先后进行了宫颈癌高剂量率后装、绒癌化疗、宫颈癌早期诊断、外阴癌根治术、介入治疗、宫体癌受体、宫颈癌卵巢癌基因等研究,1985-1998年共发表论文123篇。宫颈癌后装、人宫颈癌裸鼠模型的建立、原发性卵巢癌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研究等分别获卫生部或科委科技进步奖。
  目前,肿瘤医院妇科妇癌新的诊断方法有:(1)阴道、宫腔彩超,可以更好地提示子宫肿瘤的情况;(2)阴道镜、宫腔镜、腹腔镜检查,可直视肿瘤的大小等;(3)各种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对肿瘤的诊断、随访有很大的意义;(4)应用肿瘤抗体与同位素结合进行放射免疫显象显示肿瘤的位置等;(5)基因检测,对肿瘤的诊断和预后估计有一定的帮助;(6)化疗药物敏感试验,可指导临床用药。
  进行和研究的新治疗技术有:(1)介入治疗,包括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同位素介入放疗等;(2)新的化疗药物的应用,如泰素、草酸铂、健择等对常规化疗耐药病人均有较好疗效;(3)妇癌的新辅助治疗,即术前应用1-2疗程化疗后在进行根治术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期;(4)同位素化学治疗,特异性抗体和同位素及化疗药物结合后注入体内,与肿瘤抗原结合后对肿瘤直接进行化疗和同位素放疗;(5)免疫治疗,通过各种方法提高肌体免疫力,达到抗肿瘤作用;(6)基因治疗,尚处于研究阶段。
  肿瘤医院妇科将在妇癌的治疗、研究,妇科肿瘤教学、人才培训作出更大的贡献。
内窥镜科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内窥镜科1978年建立,是从事内窥镜诊断和内窥镜下治疗专业科室和医务人员。拥有日本Olympus公司各科型号最新电子内窥镜系列和内窥镜下治疗设备。在胃肠道各种病变诊断和内窥镜下治疗,胃肠道癌前期病变、胃肠道病变、胃肠道良恶性肿瘤、胃肠道早期癌诊断和治疗,晚期癌诊断和治疗,食管癌放疗后狭窄、吻合后狭窄、内窥镜下的扩张术,食管癌导致狭窄、吻合后狭窄、气管食管癌等病变食管支架置放术,具有丰富经验。尤为创立结肠镜独特操作技术病人痛苦小。插达回盲部时间短,成功率高。对复杂肠道疾病、肠粘连都能顺利插达回盲部,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1996年获得上海医科大学临床科技成果一等奖。结肠镜在大肠病变中的应用,多原发大肠癌、大肠癌前期病变和早期病变的内窥镜下诊断和治疗,在国内享有盛誉。发表论文25篇,参与编写著作有“现代肿瘤学”、“现代内镜学”、“现代外科学”、“现代结、直肠癌学”、“中国外科专家经验文集”、“医学百科全书”等12部。
检验科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建立于1946年,当时工作人员只一名,同时还兼做病理工作。1957年医院成立病理科,检验科和病理科分开为独立科室。随着业务的发展,目前工作人员已增加到20人,仪器设备也逐年添置,检验科现已拥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净水装置、干式生化分析仪、酶联免疫分析仪、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尿十联分析仪等先进的设备。全科20人包括副主任技师一名、主管技师七名、技师五名、技士五名、工人二名。检验科共设生化检验组、临床检验组、免疫检验组和血库(包括微生物),开展各项常规检测项目,并及时增加一些临床需要的检测项目。
药剂科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前身是上海中比镭锭医院,是外国人开办的,以放射治疗为主(当时化疗药物很少)床位不多。解放后(1952或1953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药剂科起先只有两名药剂专业人员(一名大专,一名中专)加上公务员一名。当时工作量很小,称药剂室。也不分门诊、住院等小部门。随着业务量加大,适当增加两名药剂员(高中毕业经培训)。1961年又调入药剂人员3名,1962年分配大学本科生1名,1965年分配大学本科生1名,1966年调入上医大药学系教师1名。以后逐年增加。
超声波室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超声科建立于1959年2月,是全国最早开展超升诊断研究的第5家医院。目前全科共有10人,仪器5台,其中2台为彩超仪。
  科室成立的早期,参与了第六人民医院、新华医院、仁济医院、广慈医院、肿瘤医院五家医院组成的超声医学研制小组对ABP型超声显像研制工作。71年我科较早地引进了东芝SAL-30双稳态超声仪;80年代初,引进了美国Picker手动接触式灰阶超声显像仪。日立EUB-25m、EUB-40m显像仪,并获赠Aloka SSD-650超声显像仪。90年代购置了Diasonic Spectra-Vst及Vms Gate Way 彩色多谱乐超声仪,开展了各项肿瘤的超声诊断,使肿瘤医院的超声诊断水平保持全国先进行列。
  1959年我科参与<<超声临床诊断研究的初步报告>>中的头颈部肿瘤和子宫颈肿瘤部分的攥写。参加了第一次全国肿瘤学术会。60年后原超声科主任朱世亮教授发表论文达90余篇,参加了全国各类超声学术会,并参与<<超声诊断学>>、<<肿瘤的防治>>、<<腹部疾病超声图像诊断>>、<<腹部疾病超声诊断>>、<<临床介入性超声学>>、<<中国超声诊断40年>>等30余部著作的的攥写。
  原科主任朱世亮教授1986年获得"中国有贡献的超声医学专家"之一,1998年获得中国超声诊断"先驱奖"。
  科室目前10人,3名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2名住院医师,均具有较好的肿瘤方面的超声诊断技能和经验,近年来共发表论文十几篇。
  科室每天诊查来自全国各地的肿瘤患者近百人,平均诊断率90%左右,为临床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此外,开展介入性超声已有十几年之久。
  科室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每位医务人员廉洁行医,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接受病员的监督。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