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病原生物系介绍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7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病原生物系于2002年3月由原上海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和寄生虫教研室合并组建。在编人员18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助教2名、技师5名。具有硕士和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10人,硕士生导师2名,博士生导师1名,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7名。
   微生物研究组曾与日本大阪大学合作,在上海地区首先成功分离人疱疹病毒-6型及报道人群对疱疹病毒-6的免疫水平;研制的葡萄球菌肠毒素B突变体蛋白具有超抗原疫苗作用。肠毒素的纯化和检测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建立了幽门螺杆菌成功感染Balb/c小鼠实验动物模型。曾从事乙型肝炎病毒单克隆抗体和干扰素的研制,其中干扰素反应和动物模型获国家教委奖;目前正在从事志贺菌致病基因和分子耐药机制的研究。
  寄生虫学方面主要从事医学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和机会致病寄生虫的研究,发现凝集素相辅蛋白对阐明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机制和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医学螨类的研究中,已研制出诊断、治疗、预防过敏性疾病的生物制剂。目前正在深化变应原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
  我系已成功建立重组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应用该技术,已研制成功抗SARS病毒、抗恶性疟原虫、抗溶组织内阿米巴等的抗体库。抗体库的建立极其重要地推动了病原生物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
病原生物系主任
   程训佳,医学博士,1960年7月生于上海市。现在复旦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系任教,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机理的研究和其它医学原虫的生化、免疫、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及重组人单克隆抗体在病原生物学方面的应用研究。近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了上海市科委启明星、启明星后基金项目和国家教委启动基金项目,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项目。至今已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为中华医学会、中国寄生虫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医学寄生虫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编委,曾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优秀青年科技启明星等称号。研究生招收方向偏重机会致病寄生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抗体工程在病原生物学方面的应用研究。
 
教学情况
我系承担了七年制必修课医学微生物学(72学时)和人体寄生虫学(54学时)的教学任务,并为五、七年制开设了病原生物学新进展、病原生物学医学昆虫学等选修课,并承担了专升本、夜大学等继续课程。目前正着手于准备开设现代病原生物学课程。
所用理论教材为我校自编的医学微生物学和卫生部规划教材人体寄生虫学,参考教材为Medical microbiologyFoundations of parasitology。实验教材为自编的实验指导。
教学管理由各专业主管,系部统筹。根据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的教学特点,分别建立了青年教师培养性讲课、高资教师指导性讲课、预实验、检查性听课等系列教学规章制度。每年组织教学总结、质量评估、试卷成绩分析等工作。
目前在读博士生二名,硕士生5名。主要从事厌氧菌、微需氧菌致病机理、病原菌耐药基因、致病基因、工程抗体、机会致病原虫分子生物学、尘螨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进度
 
1.  教学安排: 共有72个教学学时,其中大班理论课为40学时,实验室教学为32学时,具体安排见表1。
            表1  医学微生物学学时数分配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大班理论课
40学时
40学时
40学时
小班讨论课
6学时
6学时
12学时
实验课
26学时
26学时
20学时
2.  教材:医学微生物学为教研组自编教材,配有教学大纲、试题库、实验指导及部分多媒体软件。
3.  教学内容及进度: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进度见表2,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室教学的具体内容分配。
表2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进度表
  第 次
  讲课1 (2学时)
  讲课2 (2学时)
         实验 (3学时)
     
    1
1. 微生物学概论
2. 细菌的形态与
   结构(一)
1. 细菌的形态与
结构(二)
2. 细菌的生理
实验一: 1. 微生物学发展史(录像)
        2. 实验室规则介绍  
        3. 革兰氏染色
        4. 细菌形态与特殊结构 (示教)
    2
  
1. 细菌遗传与变
   异 (一)
1. 细菌遗传与变异
   (二)
2. 细菌的的致病
   作用(一)
实验二: 1. 消毒与灭菌(录像)
        2. 细菌学检查(小课)
        3. 细菌的接种与培养
        4. 抗酸染色
    
    3
  
1. 细菌的的致病
   作用(二)
2. 抗细菌的感染
   与免疫
1.  病毒形态与结构
2.  病毒的增殖
实验三: 1. 质粒的提取与转化(录像)
        2.转化试验
        3. 氧化酶试验
    4
  
1. 病毒的遗传与
   变异
2. 病毒的致病作
   用
1. 病毒感染的免疫
2. 微生物感染的特
   异防治
    
实验四: 1.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录像)  
        2. ELISA
        3. 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示教)   
        4. CPE (示教)
    5
1. 病毒感染的实
   验室诊断
2. 微生物感染的
   分子诊断
1.    葡萄球菌
2.    脑膜炎球菌
3.    淋球菌
实验五: 1. 链球菌、肺炎球菌(小课)
        2. 抗“O”试验
        3. 菌落形态 (示教)
    6
  
1.    肠道杆菌概论
2.    沙门氏菌属
3.    志贺菌属
1.    大肠杆菌
2.    变形杆菌
3.    霍乱弧菌
4.    副溶血弧菌
实验六:1. 白喉杆菌,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HP (小课)
       2. 血标本分离 (一)
    7
1. 厌氧菌.
1.    分枝杆菌
 (TB、麻风杆菌)
实验七: 1. 厌氧菌录像  
        2. 血标本分离 (二)
    8
  
1. 呼吸道病毒 (流感病毒、麻疹病毒)
2.风疹病毒
1.    肠道病毒
2.   轮状病毒
实验八: 1. 血标本分离 (三)
        2. 肥达氏试验
    
    9
  
1.  肝炎病毒(一)  
   
1.    肝炎病毒 (二)
2.    黄病毒
实验九: 1. 钩端螺旋体 (录像)
        2. 衣原体、螺旋体 (小课)  
        3. 血标本分离 (四)
       
    10
  
1. 出血热病毒
2. 逆转录病毒
1.     疱疹病毒
2.     狂犬病毒
3.     HPV
实验十: 1. 真菌 (录像,小课,示教)  
        2. 支原体,立克次体 (小课)  
        3. 粪便标本分离鉴定示教
       
    11
 
                 机          动          
 
 
                     人体寄生虫学
 
1.教学安排:共有54学时,其中大班理论课为36学时,实验教学为18学时,
   具体安排见表3。
表3 人体寄生虫学学时数分配
年度
班  级
理论课(学时)
实验课(学时)
2000
98级七年制
36
18
2001
99级七年制
36
18
2002
00级七年制
36
18
 2. 教材:采用七年制规划教材人体寄生虫学
 3.教学内容及进度: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进度见表4,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表4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进度表
第  次
讲课1(2学时)
讲课2(2学时)
实验(2学时)
1
总论(Ⅰ)
总论(Ⅱ)
蛔 虫(鞭虫自学)
1.实验室规则介绍
2.幻灯片放映
3.操作:粪便直接涂片法
4.自看标本:受精、未受精蛔虫卵
5.示教
2
蛲虫、钩虫
旋毛虫、丝虫(罗阿、盘尾)
1.自看标本:钩虫卵、蛲虫卵、旋毛虫囊包、未染色微丝蚴、班氏、马来微丝蚴
2.操作:饱和盐水浮聚法
3.示教
3
吸虫概述、 肝吸虫、(姜片虫自学)
肺吸虫、日本血吸虫(Ⅰ) 
1.自看标本:肝吸虫卵、姜片虫卵、肺吸虫卵、血吸虫卵
2.操作:鱼肉直接压片法
3.示教
4
日本血吸虫(Ⅱ)(埃及、曼氏血吸虫)
绦虫概述、猪带、牛带绦虫
1.自看标本:带绦虫卵、猪/牛带绦虫孕节
2.实验操作:血吸虫感染小鼠的解剖
3.示教
4.操作示教:血吸虫病诊断方法
5
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短膜壳绦虫自学)
蠕虫专题讨论、原虫概述
1.自看标本:棘球蚴囊壁切片
2.录像:包生绦虫
3.示教
6
溶组织内阿米巴、自生生活阿米巴、阴道毛滴虫、贾第虫
利什曼原虫、锥虫、疟原虫(Ⅰ)
1.自看标本:阿米巴(活)、杜氏利什曼原虫(活)、阴道毛滴虫(活)
2.实验操作:溶组织内阿米巴吞噬红细胞实验
3.示教
7
疟原虫(Ⅱ)
弓形虫、隐孢子虫
1.自看标本:间日疟原虫
2. 示教
8
肺孢子虫(结肠小袋纤毛虫自学)
原虫专题讨论
1.自看标本:恶性疟原虫、弓形虫
2.操作:疟原虫厚、薄血片制作及瑞氏染色
3.示教
9
医学昆虫1
医学昆虫2
1.医学昆虫示教
2.实验总复习

教学改革
 
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特点为理论课、实验室教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改革教学的重点是基础教学与临床教学相结合,通过问题及病例分析,启发学生以科学性思维掌握知识。
1.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消毒灭菌,微小杆菌等,均围绕教材或教学录像内容,提出若干问题,供学生自学或进行课堂讨论讲解,培养学生自学和提问的能力。
2.以病例为中心讨论微生物的致病、诊断和防治。如梅毒、痢疾、白喉、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均以病例为中心,通过自学和讨论,启发学生学习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与致病、实验室诊断和疾病控制的相互关系,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3.引入分子微生物学教学和实验内容,介绍微生物基因组、分子致病、分子诊断和防治技术,开设质粒纯化等分子实验,以开拓学生应用分子手段防治疾病的创新意识。
4.开设自行设计实验课,如肥达试验,要求学生提前1周写肥达试验实验方案,包括目的要求、实验方法、预期结果及实验预算,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及结果分析,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方面,根据复旦大学要求,我们使用自编教材、教纲及实验指导,自编医学微生物学题库及部分多媒体软件。其中教材及题库均为立项研究项目,完成后均已使用3年。题库已修改2次,发表论文2篇;教材第2版已完成编写并投入使用。
 
人体寄生虫学学习由理论课讲授、实验教学和自学相结合,改革和教学的重点是密切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联系。通过对流行病学动态的掌握及临床病例的分析,启发学生科学思维。
 
1. 改变课堂教学的内容: 近年来增设世界重要寄生虫(曼氏、埃及血吸虫,锥虫,罗阿、 盘
尾丝虫)的教学内容;删减部分生物学内容;列出部分内容作为自学,如鞭虫、姜片虫、结肠
小袋纤毛虫。
 
2. 结合临床病例改变传统的注重生活史的教学模式,侧重疾病的致病及机理,结合介绍临床病
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合流行病学的最新动态将学会每年介绍的最新流行动态趋势融入我们的教学中,引导学生
掌握寄生虫病防治中的最新动态,亦便于指导学生将来的工作实践。
 
4. 结合科研课题,拓宽教学内容,比如,近年来因HIV感染及AIDS所引起的新兴寄生虫病疾病谱的
改变,机会致病寄生虫病的研究成为热点,课堂上即提示新传染病发生的机制、其流行因素、如何
应对及医学生的社会责任等等,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5.  双语教学: 部分实施双语教学,英文提纲、中文讲解为主,增加专业英文的讲解。 
6.  实验教学的尝试: 增设世界重要寄生虫(曼氏、埃及血吸虫、锥虫、罗阿、盘尾丝虫)的示教
内容;解剖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以增强学生对血吸虫致病过程的认识;应用活体标本有助于提高学
生学习兴趣;引入功能性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科研概况
承担国家级、市级、校级及横向的科研项目近十项。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
     1.厌氧菌和微需氧菌致病机理的研究
     2.病原菌致病基因和分子耐药机制的研究
     3.肺部感染相关病原体的研究
     4.工程抗体在病原生物中的应用研究
     5.机会致病寄生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6.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机理和分子诊断的研究
     7.室内变应原的研究
     8.尘螨过敏反应免疫治疗和诊断  
近5年来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综述)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