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介绍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7

实验室简介
     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于1985年经卫生部批准建设,1986年开始运转,2002年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教授担任学 术 委员会主任, 袁正宏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确定的主要学术方向为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及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基因变异、致病性和机体防御机理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目标是从分子生物学及分子免疫学两个方面研究病毒及细菌性感染的机理,探索终止感染的途径,为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病毒和细菌性感染提出新思路和新方法.
  近期的重点研究内容包括:
1.        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与分子免疫学研究:
(1)以乙肝病毒为重点,兼顾丙肝病毒。根据我国不同毒株特点,以病毒复制与宿主细胞及整体抗病毒复制为核心,揭示病毒的致病相关基因。
(2)研究病毒与细胞间相互作用及细胞基因表达图谱。
(3)结合临床研究治疗性疫苗的理论基础,发展新的治疗性疫苗。
2.        细菌基因组结构与功能:重点为在已完成的表皮葡萄球菌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以生物膜形成机制为核心,寻找控制细菌感染的新靶点, 并进一步发展功能基因组学。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选择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乙型肝炎为重点分别从病毒分子生物学及分子免疫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近五年,获得国家863,973计划,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欧盟合作基金等30多项课题的资助,到位经费900多万;发表论著200余篇,其中近20%在国际杂志发表。已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一项获美国发明专利授权;举办过四次国际学术会议;已培养硕士生,博士生35名,博士后2名。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已成为一个在国内领先、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实验室,已与美、英、德、澳大利亚及香港大学等的多个国际著名实验室建立了合作关系。
   “十五”期间, 实验室发展的总目标是成为从事病毒和细菌等疾病发病机理、防治等研究的具有国际水准的中心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 向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拟通过以下措施使实验室的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

  1)加大引进人才力度, 加强导师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以拥有一批能及时掌握学科发展前沿研究动向、不断开展创新性研究的高层次科研人员队伍, 以及一支可保证实验室持续进行高水平科研任务的技术队伍。
  2)继续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拟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研究生参加国际性和全国性学术会议及技术性培训班,与国外著名大学开展优秀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 鼓励研究生根据实验室及导师的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探索性研究,并培养独立设计研究课题和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
  3)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单位的合作和交流. 通过与国外著名大学及境外单位合作,举办讲学班及国际学术会议, 派遣骨干交流,推进实验室向国外及境外开放,以进一步提升实验 室的科研水平和国际化进程; 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在技术和设备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向全国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等开放实验室,支持来本实验室工作或进行科研合作;定期组织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和/或国家级继续教育进修班等,或到边远地区讲学, 进行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以发挥重点实验室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4)重视横向联系,努力使科研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开拓科企合作的途径, 加速实验室科研成果的转化。
  5)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优化创新环境和完善激励机制的措施.
  在实验室实行高要求、高速度、高效率的管理机制,提倡合作、互助、主动为实验室的荣誉而努力工作的精神。在业务方面强调创新性、技术上精益求精,在实验室内定期举办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或由实验室高级研究人员报告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传达国内外学术会议内容。引入鼓励创新性研究的机制, 鼓励对学术问题展开讨论, 设立创新建议奖, 对具有明显创新性的课题在科研经费、用房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实验室工作人员合影
 

科研条件
本室拥有设施齐全的普通和专门实验室,包括:
(1)分子病毒学公用实验室
(2)酵母双杂交实验室
(3)细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4)流式细胞仪实验室
(5)同位素实验室
(6)实验动物室
(7)细胞培养实验室
有可进行分子病毒学、分子免疫学及细菌分子生物学的主要仪器设备,如各种
超高速离心机、液体闪烁仪、图象分析仪、分子杂交仪、倒置荧光显微镜、流式细
胞仪等,总价值达人民币约 700万元。
 
获奖成果
获奖名称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
 内容简介
1.自猝死成人心肌分离柯萨奇B5病毒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980年
 
2.深部念珠菌病的特异性免疫学诊断
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乙级
1982年
 
3.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在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存在状态的研究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6年
 
4.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C)基因突变的发现
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年
 
 
5.乙型肝炎慢性化机理的研究
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参加者:北京医科大学等4个单位
1991年
本成果采用国际先进的病毒学及免疫学技术,系统地研究我国乙型肝炎慢性的机理,提出了新见解,为合理治疗乙型肝炎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采用国际先进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基因、定向点突破、克隆、核苷酸序列分析、转染肝癌细胞致病毒复制技术,发现我国有乙肝病毒突变株,DR区突变可致线基因增多,及线型HBV 抗原及浸润细胞亚群研究揭示胞浆模型S、C、PreS是主要靶抗原,OKT8+细胞是主要杀伤细胞。HDV感染与乙肝患者肝病的活动性及病情进展有关。首次建立单克隆抗PreS2细胞系及病情特异的T、B细胞克隆,为研究调节免疫紊乱药物及因子提供了细胞模型。首次建立病毒性肝炎IL-4,IL-6及TNF活性研究,认为后者和肝细胞坏死有关。提出的治疗策略为:尽早治疗青少年患者,减少变异株的发生率;抗病毒治疗优先发展导向入肝,针对抑制病毒DNA多聚酶,DR及核心区基因,应防治肝坏死;不应一味求降低转氨酶。可作患者免疫学分类及治疗。dDNA的产生机制。对大量肝组织作PreS1、PreS2,PoL、X、
 
6.鸭乙型肝炎病毒实验模型
 
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年
 
7.乙型肝炎动物模型(鸭乙肝病毒感染)的体液免疫与干扰素研究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1年
 
8.应用生物技术在细胞培养系统中研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复制及表达的研究
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 
 
我国约有1亿人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为寻找特异、有效的治疗药物,1987年9月-1993年9月,为用生物技术开发新的抗HBV制剂,首先建立了数种分别代表HBV基因复制、表达与整合的细胞模型。如一、用我国克隆HBV脱氧核糖核酸(DNA)双体质粒转染Hep G2获HBV短暂复制与表达的细胞系。二、从国外引进的有HBV基因整合、复制的Hep G22.2.15及Hep G2T14传代细胞系。三、以牛疣病毒为载体含HBV PreS基因的质粒转染LTK细胞所建立的HBsAg稳定表达细胞系BHS23。四、含HBV PreS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VTMS-1感染Hep G2细胞、建立短暂表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细胞模型。五、建立检测细胞分泌白蛋白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评价抗HBV制剂对细胞活力及功能的影响,该法具较高敏感性,特异性强,简便易行。
及纯化的全套技术,并获一定数量的产品。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了针对HBV前S2基因的互补寡聚脱氧核苷酸-多聚赖氨酸及针对HBV基因多个位点的寡聚脱氧核苷酸硫代衍生物。经上述细胞模型研究显示,与前S2蛋白、核心蛋白编码基因翻译起始码5’端互补的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可有效抑制HBV基因的表达,为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治疗乙肝提供了依据。用含HBV]3’加Poly-lysine及硫代衍生物[建立了适于国内的合成反义脱氧寡聚核苷酸 EN Ⅱ片段的质粒和含HBV DNA双体的质粒共转染HpeG2细胞,获适当比例下抑制HBV基因表达的结果。
发现修饰HBV核心基因可干扰HBV基因复制与表达。该结果为开发抗HBV制剂开辟了新途径。
9.乙型肝炎免疫耐受动物模型的确立及消除免疫耐受状态的应用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年
本研究应用DHBV感染1日龄纯种鸭后,建立了DHBV持续感染,并对DHBV免疫耐受的鸭实验模型。该DHBV免疫耐受动物模型的建立,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研究者应用DHBV PreS区,通过多个合成肽段的研究,证明了PreS 125-146为强免疫抗原性决定簇。本研究应用固相抗原-抗体复合物(SMAA)的方法,初步证明,对部分DHBV耐受鸭的免疫耐受状态有明显的消除作用,对DHBV DNA 、DHBV的表面抗原转阴,并出现了表面抗体,这研究结果具有独创相对今后人体乙肝免疫耐受状态的消除,提供了依据,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的新的途径之一。
 
10.戊型肝炎病毒抗体(IgG、IgM)诊断试剂的研究
上海医科大学校级科学技术成果荣誉证书
1996年
 
11.乙型肝炎病毒结构基因变异机理及意义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7年
 
12.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性感染的机理和对策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7年
及核衣壳为靶设计的反义寡聚核苷酸及修饰乙肝病毒核心基因表达质粒,在细胞系统中可抑制病毒的复制与表达,是新型的特殊基因治疗策略。3。发现我国接种乙肝疫苗不被保护婴儿中,病毒S基因变异株很少,对改进疫苗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4。在机体免疫应答多样化现象中发现抗-HBC亲和力与病程相关;抗原表位肽在体外可激活、增强细胞免疫。提出根据机体免疫应答的机理作免疫学的新观点。并对我国最常见的部分免疫耐受类,建立了模拟围产期感染鸭乙肝免疫耐受动物模型并进行了实验治疗。在获得有效结果的基础上,组建乙肝疫苗与人抗-HBS免疫球蛋白复合物,在小鼠中证明有强免疫原性。其机理为改变了细胞摄入、加工、提呈HBSAG的途径,激活耐受的T、B细胞,消除耐受性。新的治疗策略已申请发明专利。e)需保持二级结构的稳定性,其中第15位与第28位密码子核苷酸序列有相应配对限制关系,故该变异株多见于我国。以e本项目属生命科学领域。乙型肝炎病毒所致持续性感染危害严重,但机理不明确,难以制定有效对策。十年来,经研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特点与规律,1.确证我国90%乙肝患者中,病毒以复制型持续存在于肝细胞,为导向人肝治疗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2.首次发现我国患者肝内有不表达HbeAg变异株,发现前C区中病毒包装信号(
13.乙型肝炎病毒结构基因致病性的研究
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
本项目从HBV全基因水平研究了结构基因的致病相关性。从分析病毒基因的结构入手,结合其基因片段的变异,基因组存在的完整性,在细胞及动物中的复制和病毒抗原的表达,抗原的结合力以及DNA的免疫原性等,明确了部分S基因和前C基因的致病相关性。此外,还提出了肾脏及PBMC中HBV感染类型不同的初步依据和见解。在国内外文献中未见类似报道。
 
14.抗原-抗体-重组质粒DNA三重复合型疫苗的实验研究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9年
 为探索预防及治疗病毒持续性感染的新路线,开拓发展多价预防性疫苗的新途径,该研究提出了组建抗原-抗体-质粒DNA复合型的新思路,并进行实验研究:(1)构建乙肝表面栾怡真核表达质粒;(2)创新性地将质粒DNA与HBsAg-抗HBs免疫原性复合物组建成三重复合型疫苗;(3)分别研究所诱生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过程。在小鼠体内,HBsAg真核表达质粒可诱生抗-HBs,与CpG同时免疫动物可明显提高HBV DNA疫苗的免疫原性;质粒DNA与HBsAg-抗HBs共同免疫可增强HBsAg-抗HBs所诱生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且针对两种抗原的免疫应答相互间无抑制作用。该课题是863重大项目的一部分,研究路线新颖,实验数据可靠,结论准确,已获国家专利,并已申请国际专利,为我国拥有知识产权的科学技术。
15.快速检测HGV RNA RT-PCR的建立及上海地区HGV感染的研究
 
校级科技成果奖
1999年
 
16.乙肝病毒抗原-抗体 -重组质粒DNA复合物组建及在治疗乙肝中的应用 
中国高校技术发明一等奖 
2001年
 
17.乙肝病毒致病基因的研究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
获奖人:闻玉梅 何丽芳 林  旭
        姚  忻 马张妹
18.痢疾杆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200301034P1509)
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04年
获奖人:闻玉梅 袁正宏
 
 
承担课题
1996年以来承担课题
-------------------------------------------------------------------
  1. 治疗型乙肝疫苗的研究,863重点项目(1996-2000)
  2. 新型治疗型乙肝疫苗的研究,863项目(1996-2000)
  3. DNA疫苗的研究,863 项目(1996-2000)
  4. 乙肝表面抗原-课题-DNA三重复合型疫苗的研究,国家教育部(1997-2000)
  5. 肝炎病毒致病相关基因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97-2000)
  6. 肝炎病毒基因的复制与表达,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1998-2000)
  7.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复制、表达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B类科学基金(1999-2001)
  8. 丙型肝炎病毒RNA多聚酶的蛋白质联系图谱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9-2001)
  9. 感染性丙型肝炎病毒cDNA克隆及RNA转录体构建,国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1997-2000)
  10. DNA芯片制造与应用研究,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999-2001)
  11.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3’端非编码区的应用性研究,卫生部科研基金(1998-2000)
  12. 英国Wellcome Trust基金(1998-2000)
  13.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复制机理的研究,霍英东教育基金(1999-2001)
  14. HCV基因、病毒蛋白和细胞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教育部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奖励基金(2000-2004)
  15. 病原微生物基因组研究,863项目(合作)(1998-2000)
  16. 乙型肝炎病毒致病机理及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0-2005)年到位科研经费达200多万元。
  17. 表皮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功能基因组及功能性基因的研究,国家科技部 863计划 (2001.1-2003.12)
  18. 抗原-抗体-DNA三重复合型乙肝治疗性疫苗的研制,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 (2001.1-2003.12)
  19.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资助基金(2002-2004)
  20. 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新功能区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2-2004)
  21. 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形成生物膜的分子机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2-2004)
  22. 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基因变异表达及功能研究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上海市重点项目(2001-2004)
  23. 乙型病毒型肝炎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复旦大学Med-X基金重点项目(2001-2003)
  24. 中国农村地区细菌性痢疾疾病负担研究,国际合作(国际疫苗研究所)(2001-2003)
  25. 亚洲乙型脑炎性疾病及其后遗症的研究,国际合作(国际疫苗研究所)(2001-2003)
  26. 抗微生物感染药靶的研究(表皮葡萄球菌),上海市重大项目(2002-2004)
  27.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药物新靶标的发现和功能研究973项目分课题: 抗葡萄球菌的药物靶标的发现和功能研究
  28. 表皮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功能基因组及功能性基因的研究,国家科技部863计划(2001.1-2003.12)
  29. 乙肝治疗性疫苗的研究,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重大专项, (2002-2005)
  30. La蛋白导丙型肝炎病毒研究 自然基金 (2002-2004)
  31. 上海地区非典型肺炎病原学的研究(上海市卫生局)(2003年)
  32. SARS病毒灭活疫苗研究(上海市科委)(2003-2004)
  33. SARS疫苗研究 复旦大学 (2003)
  34. SARS快速诊断技术和方法研究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3)
  35. SARS病原学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上海市卫生局 (2003)
  36. 病原性细菌后基因组研究 国际合作项目(巴西)
  37. 病原性细菌生物膜研究 国际合作项目(丹麦)
  38. 肝癌病毒基因致肝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863子课题(2003)
  39. 抗结核杆菌药物靶标的发现和验证
  40. 复旦生命科学院“973”合作项目 (2003-2007)
  41.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中蛋白表达差异的研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青年科学基金 2003
  42. 双信号传导系统对表皮葡萄球菌蛋白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青年教师启动基金(2003 )
  43. 上海市结核分支杆菌流行菌株DNA指纹图谱研究,上海市科委 (2004-2005)
  44. 结核杆菌新的索状结构基因的功能研究 自然基金 (2004-2006)
  45.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new drug targets of M.tuberculosis using comparative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WHO TDR Program 2004-2005
  46. Alpha辅肌动蛋白对丙型肝炎病毒RNA多聚酶的调控 自然基金 (2004-2006)
 
自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以来,已培养的硕士生24人
编号
姓名
论  文  题  目
导  师
毕业年份
1
单玉君
闻玉梅
1982
2
黄晓莉
HBsAg无症状携带者感染和免疫的研究
葛治华
1982.6
3
胡纯达
 
闻玉梅
1985
4
李自力
鸭乙型肝炎病毒抗体中和作用的研究
闻玉梅
1988.7
5
陈章国
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携带者血清对Namalva 细胞某些生物功能的影响
闻玉梅
1988.7
6
毛跃华
鸭外周血白细胞及肝细胞干扰素反应的研究
闻玉梅
1989.6
7
戴志浩
HepG2T8肝癌细胞系表达乙肝病毒抗原的研究
闻玉梅
1989.6
8
徐永耀
用合成肽研究鸭乙型肝炎病毒前S抗原决定簇及其与靶细胞相互作用的关系
闻玉梅
1990.12
9
张蕾青
乙肝患者血清和肝组织中HBV“C”基因研究
何丽芳
1991.6
10
任向东
 
葛治华
 
11
汤嘉铭
 
葛治华
 
12
陈 益
 
葛治华
 
13
钱利生
 抗HBs-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结合力的研究
闻玉梅
1992.5
14
刘应广
鸭乙型肝炎病毒在天然宿主中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
闻玉梅
1993
15
邓卫文
鸭乙型肝炎病毒DNA体内转染的研究
闻玉梅
1993
16
阎欣华
小鼠体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免疫原性调控的研究
闻玉梅
1994
17
兰水云
丙型肝炎年度基因3’末端非编码区及RNA多聚酶的研究
袁正宏
1999.5
18
应哲康
竞争性RT-PCR检测技术在免疫应答类型研究中的应用
瞿  涤
2000.5
19
邱海军
核酸疫苗用表达载体的优化
袁正宏
2000.5
20
牛  巍
复方药物ZL991在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中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瞿  涤
2001.11
21
胡芸文
丙型肝炎病毒NS5A蛋白与干扰素疗效关系的研究
袁正宏
2001
22
张悦庆
表皮葡萄球菌ATCC12228株的全基因组测序
瞿  涤
2002.5
23
姜  红
不同亚型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B与细胞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袁正宏
2003.6
24
王  华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3′非编码区对IRES介导的翻译和多聚酶合成RNA的影响
  袁正宏
2004.6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