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人物都活起来了!在情绪极其强烈的对话和表演中,我对‘法律’本身的思考超过了在课堂上文字。法律人‘深入田间地头’,才不会让我们丢掉捍卫法律的良心。”大一学生杨春蕾感慨说。
“话剧《雷经天》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的共产党法官形象。他在情理法中纠结,战友间的情,老百姓的理,不确定的法,逼得他走投无路。心中的信仰,胸怀的人民,让他从泥土里找到法。这是艰难的决定,这是伟大的判决。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底色,今天看来依然熠熠生辉,震撼心灵。”上海市高院宣传处处长李则立说。



5月21日,由我校出品,联合上海戏剧学院创排的原创大型话剧《雷经天》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成功首演,致敬敢为人先的前辈先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该剧入选“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重点项目,从21日首演至23日共公演五场,场场火爆。
当晚,美琪大戏院座无虚席。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专题学习,市政法系统、教育系统,相关市委办局,科研高教单位,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观看《雷经天》,重温雷经天的革命历程和历史贡献,弘扬革命精神和法治精神,向历史寻经验、求规律、探未来,汲取蕴藏在历史中的政治营养和法治思想。
雷经天是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的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开拓者,曾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华东政法学院院长、上海市法学会首任会长和上海社会科学院首任院长。话剧《雷经天》以雷经天审断“黄克功案”的经历为主要情节线索,通过华政“中国法制史”课堂中现代的眼光回溯、剖析这段历史,展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段重要的法制建设历史,展示以“人民为中心”的革命法治传统和“纪严于法”的红色法治精神。让我们党的法治初心使命看得见、摸得着。






重温延安时期法治精神
“听春水,已在冰封的河底涌动。第一次,把人民放在正义的天平。曾最艰难的决定,也是纯净的初心。把公平交给人民的一刻,未来就有了风景。”原创主题曲《天平》久久回荡在剧院上空,旋律深情优美,谱写了法律人投身法治建设的纯朴初心,寄托了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追求公平正义的真挚情感,并向所有奋战在法治建设道路上的法律人致敬。

多位法制史学戏剧领域专家倾心指导,近百名我校师生倾力参与,《雷经天》由制作人石春轩子、编剧刘思和导演汪起正等一批80后的优秀青年主创团队,联袂舞台美术设计胡佐、服装造型总设计徐家华等全国一线戏剧艺术家合力打造。通过话剧,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史,更深入理解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意义,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精神内涵。

《雷经天》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老百姓订立一个新的契约,一个人人平等的契约故事。舞台整体空间再现了延安黄土高原风貌和陕甘宁高等边区法院旧貌,随着戏剧情景发展,华政师生、雷经天及革命青年、延安百姓三组对比明显的群像一一呈现,让今天的人回眸光辉的历史,以抒写新中国的法制史为精神内核,展现历史质感。

一堂特殊的党课
“笃行致知,明德崇法。守护社会正义,肩负时代使命,报效祖国人民。为国家昌盛、人类进步、奋斗终生!至死不渝!”演出最后,观看话剧的华政学子和台上我校学生演员共同宣誓,现场掌声雷动。

在建党百年之际,《雷经天》的上演让观众回顾党的百年历史,重温延安时期的法治精神,了解党为什么能够走到今天并不断壮大。倾听前辈华政人、法律人的心声,展示中国共产党人不平凡的法治建设历程,更好地回答我们为什么学习法学,应该做一个怎样的法律人。


校党委书记郭为禄全程参与了《雷经天》的创排。他表示整个过程对他而言是一个接受教育和洗礼的过程。雷经天主审黄克功案,为新中国建立了一个好的法律榜样,必须传承弘扬好共产党人的法治初心和优良的法治传统。重温延安时期的法治精神,他有几点深切体会,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法治实践是扎根中国大地的。延安时期形成了独有的法治传统,这是从中国自己的土地里生长出来的。二是中国共产党人法治初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其价值立场是“把屁股在老百姓这一面,坐的端端的”。三是延安时期的司法实践坚持推进“民主化和群众化”,强调“一刻也不离开群众”,极大发挥了法治的教育功能。四是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强调党员“不能不执行更加严格的纪律”,“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表示雷经天不仅是学校的老领导,同时也是我党司法战线上的卓越领导者和实践者,人民司法的开创者。作为政法院校,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讲好共产党人从严治党、依法治党的故事,讲好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党的法治思想教育,把红色文化精神火炬一代代传递下去。要向雷经天表示崇高的敬意,永远怀念他、牢记他,传承他的红色基因和法治精神。政法教育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文字|崔雅琴 高云微
雷经天之子雷炳坚说,“《雷经天》生动再现了我父亲的形象,展现他作为一个边区司法工作者,刚正不阿、执法如山的精神风貌和浩然正气,为我们留下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希望能够传承下去。”
百色起义纪念馆副馆长农逢新,“上海市政府和华东政法大学非常重视红色教育,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习雷经天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华东政法大学学工部老师黄小园:看完《雷经天》话剧表演,重温了华政老院长审判黄克功案件的过程,所有演员都融入在角色状态中,用饱满的精神和情感演绎了那一段岁月时光,用心的道具设计和灯光场务让整场演出流畅自然,最后全体演员和学生的铮铮誓言振奋人心,感谢精心制作的精彩演出!
华政校友王奕威:很久不看正剧,今天的剧目更是有着非凡的意义。这部剧从校园内部演出到正式商业公演,打磨了多年,观看时让我热血沸腾和倍感自豪,怀念大学时的逐梦青春,致敬每个追求公平正义的法律人!
华政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吉崇菽: 因为是第一次看《雷经天》,又是在专业的舞台上,所以一上来就被演员们的台词、演技和剧场专业的舞美灯光音效深深地震撼到了。可能我坐在后排不太看得清楚演员细微的表情变化,但仍然能够被整个剧情带动和感染。整个剧的剧情转折和场景转换也都感觉很流畅,特别是可以感受到雷经天和黄克功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演员的情感变化,包括雷经天面临艰难抉择时的内心挣扎,黄克功不同阶段的情绪反差都很有代入感,是一场有深度也有温度的话剧表演。
华政文伯学院学生林晓仪:无论是雷经天院长还是刘茜、同学们,让人体会到信仰的力量。信仰会有一个崭新的、平等的、公平正义的新世界!正因如此,他们面对黄克功枪杀人民时才会感到愤怒,他们在法庭上维护的不仅是刘茜的公平,更是自己的信仰。
华政文伯书院学生杨春蕾:《雷经天》在戏剧冲突上体现了“理”与“情”的矛盾——杀人偿命是理,优待功臣是情。法律向来是平衡的艺术,在各种利益的纠缠中戴着镣铐起舞,在当时法制尚处空缺的阶段,这一审判的意义远不止处死一个黄克功,甚至是在相当程度上奠定了中国法治精神的基础。在各种资料中,我们看到的是冰冷的事实,是一份冷静到极至的判决书,但是在话剧中,所有的人物都活起来了,在情绪极其强烈的对话和表演中,我对“法律”本身的思考超过了在课堂上冰冷的文字。法律人不单要理性判断,还需要对生活和人性多一些感性的了解,“深入田间地头”,才不会让我们丢掉捍卫法律的良心。
华政文伯学院学生彭家宝:在当时陕甘宁边区的法治建设尚不完备,无法可依,且按照苏区立法革命有功之人还应优待的情况下,雷经天审判长顶住重重压力,秉公执法判处黄克功死刑。将正义还给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承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行为准则,雷经天用实际行动告诉人民,革命英雄在法律面前并不拥有比人民更高的地位,法律面前谁也不能拥有特权,死刑的判决结果不仅还人民公道与正义,更让人民更加信任中国共产党,中国的法是人民的法,无论是谁,只要侵犯了人民的利益就必将得到法律的制裁。
网友“一个土豆!”:昨天去看了!真的太震撼了!冲鸭!
网友“_沽酒_”:看过的人都说好!!!为母校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