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思政深聚焦之国际法学院:奋进在时代最前沿 精耕于育人最深处_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8-05-04

“国际法学院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我们需要培养学生们国际法的视野,注重他们对国际规则的了解,用规则来捍卫国家利益。”国际法学院院长李伟芳教授如是解释着学院官网上的口号:站在时代最前沿的学科。





国际法文明历来是人类精神的一种汇编和法学王冠上的明珠,也是现实世界的积极性生成力量,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人工智能化的世界性历史时代,尤其如此。作为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成立的国际法学术研究机构和教学、人才培养机构之一的国际法系,在忧患中奋进、逆境中崛起,因时而进、随势而新、缘事而为,始终坚持“与世界同步、对现代用力、向未来前行”的方针,秉承“追求完美、服务国家、追求卓越、立德树人”的开拓创新精神,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可贵精神、名闻遐迩的国际法“凝聚力工程”品牌和“勇于挑战、善于引领、甘于奉献”的站在时代最前沿的国际法学科,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端涉外法律人才和大量致力于治国理政建设法治文明的社会中坚骨干,赢得了业内与社会的高度认同与好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重大关键历史时期,如何戮力同心共继传统,在坚持发展中继承和在坚持继承中发展,推进“凝聚力工程”的深化发展延伸,真正做到全员、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地把思政工作、立德树人和青年发展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这是全院上下无论是学科教材建设、课堂传道授业、党建思想引导抑或是学生成长辅导都无不循此方向不断思考、不断努力、不断改革和推进落实的。
一、法律世界中维护国家利益的先锋

(一)天然流淌爱国血液的专业

南沙群岛的法律地位问题、“港独”“台独”违法性的阐述、98年“五八事件”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中国正当权益法理的解释、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对于国际法的老师们来说,这是他们每天要去研究、去和学生们讨论的主题。这并非一种刻意,而是学科特色、教育理念所在——可以说,在法律世界里,国际法具有天然浓厚的育人血液与道德元素,如何在日常专业课的教学中达到爱国与文明、专业与成长、理性与道德相融合的思政育人的效果,是每位国际法的专业老师们的必修课和基本功。



(二)处处闪耀育人因子的课堂

“除了以一个学生的中立身份去学习法律,你更要站在中国角度去看待WTO法,想到如果有一天你站在国际法庭之上,能否代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为我们寻求利益。”这是国际经济法党支部书记马乐每次在“世界贸易组织法”课堂上强调的观点与立场:要用法律去维护中国在世界贸易舞台上的地位和利益。教授“国际公法”课程的国际公法支部书记王勇有着同样的观点。他觉得,法学教师要把“育人”工作灵活地贯穿于专业知识的教育过程中,从而做到既不呆板地“育人”,也不“越俎代庖”地育人。通过蔡英文上台引发的台独势力加剧问题、马航MH370引发的空难搜救和航空责任赔偿问题个个鲜活的案例,从国际法的角度培养学生理性地分析和看待现有社会问题的能力,践行着自己的思政育人观。

(三)不懈传播法律文明的使者

教师要比别人更多地揭示价值,他所进行的探索比别人困难,对国际法的老师来说尤其如此。国际公法教研室原主任管建强教授一直以来坚持的一个观点认为,“我们教学生爱国,不是仅仅去鼓动学生的情绪,而是要以学者的良知、专业的学养、深厚的法理来维护我们国家的利益。”多年来,他也是一直身体力行、以身示范、孜孜汲汲。如对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他向学生讲授他的前瞻性研究成果为反对“台独”包括为在台湾的“反独派”提供了斗争的理论武器;在日本国东京高等法院以学者的身份出席作证,证明《日中联合声明》以及“日华和约”没有以及无权放弃民间个人对日索偿权,其证词导致日本高等法院以及日本最高法院在731细菌战受害者诉讼的判决中,不得不回避对个人请求权是否被国家放弃的判断;再如,在中日东海大陆架以及钓鱼岛争端、东京审判的管辖权依据论证、日本修宪、靖国神社等问题上,通过清晰的论证和课堂讨论,不仅提高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意念等。




华东政法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STEPHEN为国际法学院本科生授课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多元法律观、国际法治观、法律价值观、权利义务观,促使学生养成信仰法治、践行法治、维护法治、为法治而斗争的法律人精神,这些都是国际法学院老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通过点点滴滴亲身实践总结出来的实践心得。
二、课程征途中追求卓越品质的精英

美国著名的课程专家施瓦布说:“课程影响的不是理想或抽象的表象,而是真实的事物、具体的个案。”通过课程使学生受到专业的丰富养育而不是受到贫瘠的束缚,助推学生的学业成长而拒绝给予学生劣质的精神食粮,这是国际法学院追求卓越、追求一流的课程建设长期以来的自觉要求。

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育人的“命门”和“根基”,经过全体国际法教师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努力,基础课程由少到多、由“薄”变“厚”、由弱渐强。如三卷本大型系列专著《国际经济法新论》在六个领域填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而且获得了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和全国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著作奖,曹建明教授主编的《国际经济法概论》一书获得全国普通高校法学优秀著作一等奖,丁伟教授主编的《冲突法论》一书获得全国普通高校法学优秀著作二等奖,王虎华教授主编的《国际公法学》获得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新兴边缘课程属于学科领域的新“幼苗”和“曙光”,在不断完善基础课程体系、巩固传统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新兴课程、边缘课程,加强课程的引进、扶植、培育与提升,努力使课程内容与最新的科研成果挂钩、与最新的时代特征相联结,如随着我国税收法治的不断进步和税收法定的落实,学院顺应这一趋势专门成立了国际税法研究中心,还从海外引进了专业的税法师资人才,全方位、大力度地扶持这一新兴课程,目前,以国际私法教研室主任张泽平副教授领衔的国际税法课程团队已把该课程从理论研究到学生培养诸多方面都推至了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取得了一些较为引人注目的成绩。




军事法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管建强教授指导研究生

特色课程、交叉课程是课程育人的“凝聚”与“精华”。面对传统法律人才日趋饱和的挑战,学院以教育国际化和培养复合型高端法律为重点,扎实有序地推进特色课程、交叉课程的探索、开发、拓展与强化。如,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方面目前已逐步形成了理念先进、方法合理、水平高挑、实力雄厚、符合国情校情、接轨国际世界、成龙配套的全英语、双语课程建设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国际法学院现在已自主开发设立国际经济法等10门主干课程,引进开发了比较公司法与实务、跨国银行法等8门选辅修课程。拥有两个博士学位、精通三门外语的国际经济法教研室主任彭溆副教授,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推进双语课程建设、认真做好双语教改,受到了师生的好评。甘瑛副教授的“国际商法”、司平平教授的“国际公法”、张泽平副教授的“国际税法”、李晶副教授的“国际私法”项目在继刘晓红教授的“国际商事仲裁”双语课程之后也都成为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建设项目。此外,模拟法庭竞赛进行课程化建设获得了上海市教委重点教学改革项目支持,该课程化成果已为本科生开设“国际商事仲裁”等多门竞赛类课程。作为模拟法庭竞赛课程化建设团队代表之一的国际私法支部书记李晶副教授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认为:“深化本科模拟法庭竞赛课程化建设的关键是要着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术调查和研究技能,使知识传授与能力运用高度结合。”确如其言,不管任何课程,只有帮助学生真正成长与进步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真正的喜爱。



这些为持续提高学院本科人才涉外卓越和国际顶端的双语化、国际型、复合式培养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三尺讲台上不倦立德树人的师尊

国际法听起来“高大上”似阳春白雪,像国际法可以做世界和平的促进者、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人类进步的推动者。究实而言,却是学生感觉高深玄奥太难学、业界觉得扑朔迷离太难用、教师感觉头绪纷繁太难教的一门学科。所以,能做国际法老师不易,能站好国际法讲台更属艰难。但国际法自创系起,不论三尺讲台之上如何辗转易人,仁爱育人之风却是一直潜滋暗长、前后相继、绵延不绝、熠熠生辉,不断催生出一批批坚定理想信念、深谙中国国情、甘享生活清贫、理论功底深厚、专业知识扎实、师魂厚重高尚的高水平法学专家和教师群体,其中不乏优秀的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这为深化学院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满足当代法学人才需求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




本科教学实践

讲台即人生,课堂即风光。“丁老师是华政的乔布斯―――会一直在课堂上走来走去,非常有感染力,听着过瘾。”毕业多年的2004级毕业生杨东妍同学仍对国际公法教研室丁成耀教授的课记忆犹深。这也难怪,丁成耀老师是国际法学院长期坚持在一线给本科生上课的众多教授之一,声若洪钟、力破屋脊,有学生形容说在丁老师的课上想睡觉没门,因为瞬间就被他的声音震醒。有同事问他为什么要一直站着讲课、从不坐下,他淡然地说:“这也没啥,主要是为了学生提问交流方便,班里同学随时可以打断我提问,我可以马上和学生面对面交流,这比较自然;还有你一直站着、走着说话,适当时候再加点动作,学生听讲会特别聚精会神,带劲!”其实,我们都知道丁老师历来把课堂看成战场,每次课前都是如临大敌要准备很长时间,每次课堂上总是讲授的内容好、表达的语言好。所以,敬业、专业恐怕这才是他堂堂精彩、课课出彩最关键的原因。爱时进趣、追求理想、徜徉一流的积极态度实际上早已融入国际法学院众多老师奋战在讲台上的生命图景。

选择即担当,付出即成长。教国际法不易,教好国际法更不易;做国际法学生有挑战,做国际法老师更有挑战。国际法虽贵为“国际”、事涉“国家间体制”,但却长期被视作“弱法”,所以,要依事理与情势以德循理、以学论道、以法建制,还要不离中国心、不易中国志、不忘中国情,个中难度可想而知。诚如国际私法教研室袁发强教授所说:“教国际私法时时要面对‘断崖式’知识挑战,单单一个‘准据法’知识点就可能要运用到国内诉讼法管辖规则、国际法的系属公式和当事国不同实体法规定,而且具体到案例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没有一点经历感受的。”但即便如此,我们每次去听袁教授的课都能切身感受他的认真、严谨、智慧、匠心,连外校专家组的行家听过他的课都由衷对他竖大拇指:“国际私法这么难教,您都能把它教这么好,真不容易。”不仅如此,袁发强教授还以敢于在课堂上给学生立规矩,以敢管、真管、严管而出名,有同事和他开玩笑说:“您管得太严了,如果有很功利的学生报复,给您评教打分打的很低怎么办?”他认真地说:“我不在乎,我在高校做老师就是帮助学生成长的,不为评高分。”已经许多年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国际法老师因为课程安排时间、专业特点等诸多原因无缘学校“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师”,但他们不为所动、初心依旧、真诚前行,既使学生“通其业”,还要“成其德”。可以说,胸襟开阔、精神淡泊、朝气昂扬为学生成长而付出、为学院未来而担当始终是国际法学院众多老师的自觉追求。




高水平学术研讨会

特色即作为,个性即理想。千人一面是育人的大敌,个性林立是课堂的福气。国际法老师个个都秉承着法律人的理想--成为一个人,并尊重他人为人,并常年浸染国际法堂奥、精研国际法、传道国际法、求学国际法、运用国际法,在课堂这个小小三尺讲台上不倦地以业立身、以道讲学、以德化人、以心育生,深受广大国际法学生喜爱。比如,国际公法教研室管建强教授长期来以国际法视角潜心研究中日战后历史遗留的系统性问题的科研成果,充满了理性的维护国家利益逻辑论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讲课充满正义感、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在学生中形成了一支喜爱管老师教学的“追管族”。又如,国际经济法教研室李娟教授几乎连续多年在全校评教中拔得头筹,她在教学中善于用提问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思考,自己寻找解决方案,使学生的法律分析判断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深得学生的认同,学生中一度留传着“选课一定要选娟姐”。国际公法教研室主任张磊副教授长期耕耘于教学第一线,曾获得第二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社科)组二等奖及多项奖教金,深受学生爱戴,他说他能站稳讲台的秘笈是教好学生首先要让学生愿意听,他的每一张PPT拿出来都很唯美,赏心悦目、美轮美奂。国际私法教研室的新进教师许凯副教授则经历了快速的升级蜕变,成为国际法学院新“网红”,他说他的课堂教学心得是要研究学生、走进学生,把学生当成最好的客户,尊重学生的感受和需求。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新中国60年上海百位杰出女教师”“WTO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指示性名单成员”
国际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朱榄叶教授与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合影

师德砥砺风范,专业守护希望。学院历来重视和强化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和教书育人责任,坚持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建设。国际经济法教研室朱榄叶教授从教30多年,一直奋战在教育第一线,而且一直坚持为本科生授课,认真地守护三尺讲台的神圣,传递着教育的伟大。“即使前一秒心里还有事情挂念或烦闷,甚至生着病,但只要站在讲台上开始讲课,就什么都忘了,什么都好了,就像吃了兴奋剂一样。”她的严是出了名的,可她的讲课在学生中享有盛名,但她坦言,直到现在每次上课前仍然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因此每次总会认真地重新备课,充实新的内容。“我所负责的学生的论文,我每一个字都会看,连标点符号的错误都要找出来。”三十多年,多少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论文要经她的手,每一篇论文又是多么庞大的文字总数。对其中每一个字,甚至标点都要过目,不难想象会是一项多么繁重的工作。这使她的学生感到有些“怕”她,但又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个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老师。




国际法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林燕萍教授在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专业研究生招生30周年庆典上与校友合影


创新即出路,改革即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对于教学而言同样适用,因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创新有道固无陈规。国际法老师世界意识强、国际视野宽,对国际化的教育趋势通常感觉更为敏锐、把握更为精到、实践更为前卫。如在“慕课”渐火、“互联网+”流行的背景下,国际私法教研室林燕萍教授率先推进“国际私法”在线课程建设并于2016获得上海高校优质在线课程建设项目支持、率先着眼“互联网+”法律文献检索教学研究,该研究于2016年获得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2014年,国际私法教研室刘晓红教授长期教学实践、改革创新所总结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创新》《实务类课程开发与精品化建设》分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再如,国际法学院教师推动科研成果深入融入教学、带动教学、提升教学,形成了“教学相长”“教研资合”“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国际公法周洪钧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台海关系”的研究,国际私法丁伟教授一直从事跨国投资法律监管制度的研究,刘宁元、司平平教授一直从事国际反垄断法的研究,他们在出科研成果的同时就不断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在课堂过程中讲解、传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国际私法教研室主任张泽平副教授主持的市级示范课程“国际税法”及时把追踪以BEPS行动计划为代表国际税收规则大变革和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即将成立的中国国际税收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转入本科教学工作,大大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思考空间;国际公法教研室王勇教授主持的“完善我国条约司法适用制度研究”上海市哲社项目把国际公法中条约法部分的现实性和前瞻性融入教学,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科研兴趣。再如,李泳副教授、张磊副教授、甘瑛副教授、施海渊讲师、陈国军博士等完成了“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下以模拟竞赛为抓手的学术体系建设”“‘学生如何提问’研究教师坐班答疑的利用率”等6篇教改论文,并获得公开发表。前不久,在学校举办的华东政法大学第六届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中,学院张磊、马乐、张皎、李晶、于南、倪静等多位青年教师发挥出色、整体表现突出、步瞻折桂。其中,张磊、马乐分获法学学科组、双语课教学组特等奖,张皎、李晶分获双语课教学组一等奖、二等奖,于南、倪静分获法学学科组三等奖。
四、实践平台上矢志知行合一的标兵

法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生命就在于实践。充分结合时代形势、社会需要、学科优势与育才原则,精心设计、广泛搭建、不断开拓本科生的各类专业实践实习、实训实战平台就成为学院的明确选择。

(一)搭建实践平台 练兵国际竞赛

在学校和学院历任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学院先后组队参加了“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IHL国际人道主义法模拟辩论赛等7大类知名国际国内赛事40多项,参与师生500多人次,在各个重大的国际重大模拟法庭竞赛中总活跃着华政国际法学院学生的身影。虽然每一场赛事和光鲜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学生的努力付出,但更不可忽视的是国际法老师们的无私奉献,挑选、面试、训练、带队、参赛,每一场竞赛中大到整个培训计划的制定,小到学生一张饭票的报销都需要参与老师们的心血付出。国际经济法教研室于南老师从博士毕业留校后便开始带队参加VISMOOT和JESSUP以及其他模拟法庭竞赛。带队五年来,她凡事都身先士卒,始终冲在最前线,虽身怀六甲仍然和学生一起奋战在北京的VISMOOT贸仲杯;即使过年在老家,还是一边带娃、一边用微信视频ORAL几个小时,并最终讨论确定赛场方案。国际法学院众多的带队老师正是凭着这种勤奋的敬业精神,长时间义务地、免费地、额外地感染培育着学生,所以学生才会开放地、愉快地、快速地成长。天道酬勤、春华秋实,在国际法学院上上下下协同努力下,各代表队曾多次获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全国选拔赛全国一等奖、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冠军、第五届中国WTO模拟法庭比赛冠军等共39项重量级奖项,很好展现了学院学生培养的国际水准、专业素养与实战能力。



国际法学院班级凝聚力活动合影

(二)放大实践边际 拓展实践内涵

学院针对软硬件建设的薄弱环节,创设了模拟仲裁庭、国际贸易争端解决实验室、国际法综合实验室,为学生切实提供实践保障;大力拓展实习实践基地,合作共建了14家与法律实践息息相关、各种类型交相辉映、不同层次互相配合的实习基地体系,为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际、实践法律、了解社会提供了厚实的平台;开拓Fladgate律所、捷克布拉格等新的海外实训基地;与美国耶鲁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等众多国际知名学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与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建立学期制的培养项目,大力探索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此外,为切合学生专业成长实际、提高具体实践效能,学院于丹、郑雷、张虎等老师特意安排国际航运法律中心研究生赴东航物流有限公司(浦东机场货站)现场观摩学习并举行法硕导师见面和经验交流活动,使学生们零距离感受国际航运,增强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国际私法教研室张泽平副教授在认真授课“国际税法”之余,反复思考怎样使自己的课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说服力、吸引力和亲和力。当他指导并推荐修习“国际税法”的多名学生参与全国税法知识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后,他就觉得自己的路子走对了。





(三)引领社会服务 强化实践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说:“创新及其成果决不能仅仅落在经费上、填在表格里、发表在杂志上,而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推动力,转化为人民福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专业老师们的现实取向对学生就是无声的语言,对其成长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导向作用。所以,如何强化专业的实践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学院一直高度重视、支持并鼓励专业教师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法治建设,不断对接国家战略发展的现实需求,积极参加国家和地方立法实践,有效提供涉外司法专业咨询。截至目前,已参与了《领海和毗连区法》《仲裁法》《对外贸易法》《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保障措施条例》等许多重要法律的论证、修改等工作。仅“十三五”开局以来,由国际经济法教研室贺小勇教授领衔的教师团队完成了“国内市场规则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谈判规则比较研究”,并得到了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的肯定指示;由林燕萍教授、杜涛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为最高人民法院、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等相关实务部门出具了多件高质量的《法律意见书》,完成了涉外“法治思维下中国涉外民商事法律体系之完善”“境外追逃追赃重点潜逃地法律研究”,并应邀担任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大选国际观察员;王勇教授等参与撰写了“南海仲裁案”裁决批驳文件,并得到了外交部的来函表扬;曲涛副教授等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修改建议稿)审核研究等,完成了外国法查明、为重大决策提供参考、建章立制建议、实务问题咨询等重要工作,努力形成本土化、国际性的认识话语、政策话语和智库话语,体现国际法人的专业情怀与自信。

新时期,如何继续研判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形势与变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围绕中央的“一带一路”倡议、“自由贸易区”和上海的四个中心建设,继续深化服务涉外法治实践、参与全球治理和维护国家利益,争取高起点、高水准、高含金量地把国际法学院建成一个瞄准国家新战略、追踪发展新格局、领航涉外法律新智库、服务中国法治新文明的重要实践基地,这是全院上下正在思考探索的问题。
五、人生道路上关怀立德树人的向导

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墨翟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当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说:“教师要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是教学问的;一种是人师,是教行为的。”作为大学生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辅导员知行并进、学教相合,努力使学生们放眼全球、心存天下、理解世界、改进人生、创造生活,进而成为一个对将来拥有十分自信且不可替代、不可复制、有潜力、有价值、有前途的未来社会的主人翁,这是国际法育人实践追求中从不回避的核心。

(一)坚持向一流党建要育人的力量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育人导向没有例外,完整的教育不但要体现在通识专业课这第一课堂之上,更要贯穿于学生培养的第二、第三课堂之上,其中,党建首当其冲,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院党委书记寿新宝反复强调:“不管哪个课堂都不能忘记立德树人。立德树人要做就做‘立人立心、树人树根’。‘立心’要尊重和满足学生的生命感受和发展需求,‘树根’要坚持和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争取以一流党建、一流服务的创建活力,促进发展出一流水平、一流学生的能力。”



推进“凝聚力工程”纵深发展。“凝聚力工程”是国际法前辈创下的厚重品牌,生动地展现了国际法人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此后,国际法学院师生秉乘传统、继承精神、与时俱进、适时注入新元素,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践与创新,如把目光投向占全院学生近20%的贫困学生,从帮助贫寒学生、广泛实行“双结对”着手。在国际公法教研室党支部的倡议下,他们采取了各个教工党支部和党员教师个人分别与困难学生结对的形式帮困助学。国际经济法教研室资深教授朱榄叶老师、国际法学院资深辅导员陈其娟、黄新华老师每月从个人工资里面拿出钱来坚持定期资助贫困学生;国际法学院年青老师倪静对班上经济困难且家庭背景特殊的学生也是慷慨解囊,帮助学生得以顺利进行大学学业。“双结对”不仅纾困经济,而且释疑思想。结对辅导员段银霞班上的小李同学家境不好,而且由于原来学理科的关系致使其成绩不甚理想,非常自卑,她就不断抽时间反复找他谈心、帮助他分析原因,缓解他的自卑情绪,还组织了一个专门的辅导小组。不久,小李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人也变得更加阳光自信了。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在院内外产生了连锁反应,不仅一些非党员教师和兄弟院系的共产党员也主动要求加入他们的“双结对”活动,一些已经毕业的党员校友听说后不但纷纷出资帮助生活有困难的学弟学妹,还承诺毕业时为他们的实习、就业提供帮助。在党员教师们的关心帮助下,许多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思想面貌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不少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的还光荣地加入了党的队伍。刚刚被批准为预备党员的困难学生小孙说:“党员老师对我的帮助使我对共产党员有了进一步理解和认识。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用真情回报学院和社会。”




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原华东政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曹建明教授指导学生

正因为如此,历代国际法学院领导们的工作才会常做常新,常常能有很大的创意和很强的生机。如今,国际法学院正立足上海、面向时代、抢抓机遇,要在服务国家、引领时代、追求卓越和继承“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榜样留人”的“凝聚力工程”基础上,以戮力同心、精诚团结、放眼未来、追求卓越、扎实苦干的精神与态度投入华政国际法的新一轮建设发展中,并争取作出应有的贡献。

点燃学生抉择的人生力量。“我们更喜欢党员,因为他们更努力、更优秀。”这是一些跨国HR和境外名校招生主管几乎不约而同的看法。在国际法学院,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的积极性最高、入党率也最高,大家都是抢着要入党。根据课程安排,沪港合作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有一学期要在香港城市大学学习,其实这个对入党学习是有影响的,但他们还是向学院申请,准许他们提前上党校。院党委经过慎重研究并反复和校党校沟通,最后批准了他们的请求。“多亏专门针对卓越班的党校学习安排,我现在才能成为发展对象。”2014级的胡铠烔在去香港学习之前刚刚上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课程,能在入党的道路上更近一步,他感到很幸运。说起学院给自己的党校教育,顾方舟依旧对国际法党委2016年度专题教育特邀的杨兆顺书记印象深刻。这位自称是‘从粪坑里站起来’的全国劳动模范说:“为社区居民服务是我的福分。我很信这话,也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我在JESSUP比赛中坚持到底、成为主力、站到全国比赛最高领奖台的。”帮助党员真正成长选择需要什么轰轰烈烈的大项目吗?需要灌输什么生搬硬套的大道理吗?一期期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专题教育,一桩桩有利于同学的生活实例、现身说法、真切变化却真正走进了学生心中,不知不觉地坚定了学生的人生选择。

践行全面从严治党的庄严承诺。首先,学院以整体制度建设,提高党建科学水平。在长期实践积累和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图一制八手册,两个中心两特色”共24个制度文件,实现了全院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其次,以实践大平台助推党的宗旨实现,建立了自愿设岗、组织派岗等定岗明责的机制,如设立了学生党员服务示范岗等众多实践平台,每年全院约200多名学生党员活跃其中,既凸显了学生党员的引领示范,也在学生中留下了优良口碑。再次,在实践摸索的基础上,制定了预备党员的“四个四”计划教育培养考察方案,加强党员从严管理,保证预备党员入党前后保持本色同一,得到了众多领导老师和同学的充分认可。

(二)广泛开辟第二课堂丰富学生成长

国际法学院学生工作结合学院自身特点,认真研究和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工作活力和创新精神,广泛开展第二、第三课堂,助推学生科学、健康、积极的发展与成长。

不懈推进学风体系建设。学院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个性发展水平和特点,设计并实行了时政评论、读书笔记等“八位一体”学术化训练体系。同时鼓励学生自发成立“法理推广社”“大学生法律评论社”等学术性组织,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与潜力。据不完全统计,在“八位一体”学术化训练体系推行的前两年,学生分别了发表论文27篇和33篇。

广泛开展社区自治建设。根据民主自治的原则成立国际法学院社区建设委员会,先后建立了社区“综合服务室”“学习之家”“和谐公约”等十多项计划,深化拓展了生活园区“服务育人、自治育人、氛围育人”的载体功能,《新民晚报》《东方教育时报》曾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高水平开创新时期团学活动。如先后拓展女生节、上海市高校英语文化节、教育部“开放型国际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际法日、全国公益诉讼比赛等十多项创新活动,逐渐完善了院综合刊物《大学生法律评论》《党员生活》《国际风》《LEGALCANDY》等7份学院刊物。

高起点提供国际化就业服务。在加强出国服务方面,学院形成了老师系统介绍、同学现身说法、外教当面交流、标准专业推荐、跨国跟踪服务等具体办法,通过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指导手册》、每个班的《就业指导班志》、每周发布的《就业指导》、每月一期的《职业方舟》等多种途径给学生以高效专业的指导。像2009年毕业季就曾创下郑文豪、苗凯铭、黄圣焰、徐君楷、张怡明、柏晓通、孙明霞等7名毕业生拿到了全英排名第三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offer,8名同学被英国利兹大学录取,5名同学被美国康奈尔大学录取,3名被新加坡国立大学录取,2名被美国纽约大学录取,还有个别班级拿到40多个offer等,在全院学生中促进了培养国际化人才良好氛围的形成。

据不完全统计,全院累计有2900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学院夏梦、郭贞颖两位同学为白血病患者成功捐献骨髓(全上海市至今仅有100多捐献例);组织志愿活动近3000多人次;有雅思考到8.0、托福考到117分的“大咖”,也有班级平均绩点3.5的“牛牛”。学院是全国先进班集体、“贸仲杯”“JESSUP”全国竞赛冠军等国际级、国家级奖累计80多个奖项,以及上海市五四红旗团组织、市优秀班集体标兵、大学生艺术百花奖等200多个市级奖项的获得者。这些丰硕成果大大增强了第二课堂思政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和先进性,也增加了广大学生的获得感、成就感、认同感、归属感。

(三)过硬的辅导员队伍

科学提高育人工作水平。无理论则盲、无实践则空。国际法学院辅导员自觉思考、积极创新,以中国视角和华政特色把握现代趋势潮流、置身国际、定位高端,始终坚持对学生富有感情、为学生幸福着想两个基本前提,紧紧围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发展得如何等中心问题系统性地全面开展立德树人工作,具体尝试在形成培养有秉性的自然人、有责任的社会人、有能力的专业人、有品格的道德人、有理想的信仰人5个层递进内涵、26个展开方面和12根支撑体系为现实途径的发展格局,形成了一套相对科学完整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育人的学生工作思路。




行政教辅团队参加校工会活动合影

全面深化队伍工作能力。国际法学院辅导员紧紧围绕思想政治能力、引领指导能力、业务深化能力、学习提高能力、社会拓展能力、和谐共事能力等六个方面,坚持虚事实做、难事常做、大事小做、小事精做、网上网下一起做、规范化操作、职业化提高、教学化指导、专长化培养、思想化发展,推进学生事务中心建设讲书会等制度建设,这些举措在增强工作制度性与机制化的同时,也大力增加了人性化和职业化的操作,实现了队伍的和谐凝聚与科学发展。

注重日常一线自觉坚守。辅导员下寝室是学院秉持的良好传统,辅导员陈小虎几乎每周都要下寝室几次看望学生、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学生都觉得他没有架子,很乐意同他沟通。考风是对学风一大检验,国际法学院一直坚持“早、细、全、快、严”五字要决。辅导员何茹怀孕期间身体不好,考试期间还是坚持必到考场先行检查情况,并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提醒,对非常重要的考试还会前后多次到考场进行巡考。正因为学院老师、辅导员、教辅工作人员的认真严格,学院基本做到了每年学生考试零作弊。

国际法学院辅导员队伍自2009始,先后为学校输送了12名干部;团队获评上海市申银万国奖教金。国际法学院准备继续努力为辅导员队伍营造积极舒畅、和谐主动的工作氛围,使辅导员方向明确、定位明了、职业明晰、专业明显,努力在培养实践内行、操作熟练的知识研究型、业内领先型、成长自由型高素质辅导员队伍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育人的基础性、针对性、实效性和人文性。
六、结束语

国际法学院的不断向前发展折射着所有对国际法一直抱有感情、怀有希望、充满挂念、积极努力、艰苦奋斗的人的力量与声音,它一直存续国际法人的心里、凝聚国际法人的志气、激励国际法人的精神,也鞭策着我们要珍惜国际法的荣誉、举起国际法的大旗、打造国际法的品牌、弘扬国际法的精神、精育国际法的学生。




国际法年会与会代表合影

德国学者默茨说:“今天,历史已经进入这样一个阶段----任何人类共同生活的关键问题,都具有世界范围/全球性的意义。”如今,马克思预言的世界性历史时代早已开启,这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也是充满希望的未来。新的时期,国际法学院正以“更国际、更人文、更创新、更入心,更专业、更开放、更包容、更济世”的全新面貌,不断探索提高学生的国际理念、国际视野、国际精神、国际实力、国际情怀,推进学生的通古今之变、融中西之学、究天人之际、悟文明之理、泽世界苍生之向,以更好地激发国际法学院广大学生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参与全球变革治理、构建和谐创新国家、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了世界的联通融通沟通、互尊互信互鉴、同心同向同行、共商共建共享,以及和谐繁荣进步的21世纪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国际法学院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编辑|熊颖杰

相关话题/国际 国际法 课程 法学院 法律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我校教师受邀在第十四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演讲_华东政法大学
    12月12至13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召开。本届论坛围绕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与发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交流与争端解决机制知识产权交易与评估三个主题展开 ...
    华东政法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8-05-04
  • 第二十四届中国法律研修冬季班在校举行_华东政法大学
    11月26日到12月16日,我校与悉尼大学法学院合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法律研修冬季班在长宁校区举行。悉尼大学法学院30余位学生在悉尼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凌兵教授、海外学习协调官索尼娅查特(SonyaChater)带领下参加了为期三周的法律研修课程。第二十四届中国法律研修冬季班合照在此期间, ...
    华东政法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8-05-04
  • 顾功耘副校长率团参加第四届金砖国家法律论坛_华东政法大学
    近日,以金砖国家法律体系互动:走向公正的全球秩序为主题的第四届金砖国家法律论坛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本届论坛由俄罗斯律师协会主办,来自金砖五国的法律界代表300余人参加。俄罗斯宪法法院院长、俄罗斯联邦内务部长、司法部长、律师协会主席等高级官员出席 ...
    华东政法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8-05-04
  • 国际法学院代表队获得第六届WTO模拟法庭竞赛三等奖_华东政法大学
    12月7日至9日,我校国际法学院代表队参加了由商务部、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主办的第六届中国WTO模拟法庭竞赛。经过激烈角逐,我校代表队的口头辩论得分在14支参赛队伍中位列第五,获团体三等奖;本科生王新宇获反方最佳辩手称号。本次赛题被认为是历年来最难的一次赛题,要求参赛队伍具有对案件事实本身的挖 ...
    华东政法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8-05-04
  • 我校代表队获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二等奖_华东政法大学
    12月1日至3日,第十一届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我校代表队在国际法学院张磊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由张心瑜、王翰、张叶芳、赵嘉华、顾潇潇、徐垚同学组成,最终获得二等奖。其中,张心瑜同学还获得最佳辩手第二名的个人奖项。本届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共有来自全国33所高校的队伍参 ...
    华东政法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8-05-04
  •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组织留学生语伴活动_华东政法大学
    近日,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为我校部分松江汉语语言留学生组织了一次生动的古诗词欣赏语伴活动,通过构建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平台,增进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使留学生能够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共同 ...
    华东政法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8-05-04
  • 法律学院举行宪法日普法一日行活动_华东政法大学
    12月2日和3日,在我校教务处和法律学院的支持下,在朱应平、刁振娇、姚岳绒和沈静怡等多位老师的组织指导下,法律学院师生开展了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普法宣传活动。学院研究生+本科生分成四组,携带由法律学院宪法教研室编写的《2017年 ...
    华东政法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8-05-04
  • 法律学院举行校友会成立大会_华东政法大学
    11月19日上午,法律学院(原法律系)校友会成立大会在松江校区尚法厅举行。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苏惠渔,法律系原系主任陆世友,华东政法大学前党委书记杜志淳,法律系原党总支书记刘正浩,法律学院原党委书记金荣贵,法律系原党总支副书记丁克,法律学院前党委副书记黄长根,法律学院前院长李秀清,校党委副书记、副校 ...
    华东政法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8-05-04
  • 我校代表队获“贸仲杯”国际商事模拟仲裁庭辩论赛全国一等奖_华东政法大学
    11月19日至24日,第十五届贸仲杯国际商事模拟仲裁辩论赛在北京举行。由我校国际法学院于南老师指导、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同学组成的代表队表现优异,晋级八强并最终获得全国一等奖;我校常恩宁同学获得循环赛最佳辩手称号,仇明亮同学获得团队突出贡献奖。本次比赛是华政代表队继第九届、 ...
    华东政法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8-05-04
  • 我校举行法律硕士教育论坛_华东政法大学
    为全面推进我校法律硕士教育,作为我校建校65周年主要活动之一,法律硕士教育中心近日在长宁校区40号楼小礼堂召开法律硕士教育论坛。论坛汇聚上海法检实务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兄弟院校分管法律硕士教育领导、法律硕士教育资深的研究者以及我校法律硕士优秀校友等,全面回顾总结法律硕士教育 ...
    华东政法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8-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