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方式及要求:通过课堂讨论和期末作业,综合评定考核成绩。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历史学专业本科课程。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1980
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3、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3卷本);2000(1卷本)
4、布洛赫:《封建社会》,商务印书馆2004
5、诺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1999
6、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三联书店1993
7、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8、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9、布莱克编:《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10、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0
11、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8
12、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
13、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4、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5、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总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6、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前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填写人:余伟民 审核人:
课程编号:S0102020601116 课程名称:专业方向前沿讲座(世界史)
课程英文名称:Essential Lectures of World History
学分:3 总学时:60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世界史学科所有专业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由世界史学科10位资深导师,围绕各自长期研究的课题,向学生介绍学术前沿问题及自己的研究心得。
考核方式及要求:考查,围绕其中的一个题目做一篇作业,由主讲老师批阅。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世界通史各段课程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参阅世界史学科各门课程的参考书目。
填写人: 郑寅达 审核人:
课程编号:S0102020601065 课程名称:国际政治理论
课程英文名称: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学分:3 总学时:60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世界史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以名著导读的形式,按照学术史脉络,选择国际政治理论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进行讲解和讨论。主要介绍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源起和发展概况、现实主义学派和理想主义学派、新现实主义学派和自由制度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建构主义学派、国际政治经济学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和掌握国际政治的理论工具,提高对现当代国际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考核方式及要求:通过课堂讨论和期末作业,综合评定考核成绩。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学位基础课。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多尔蒂、普法尔兹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2、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
3、卡尔《20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4、卡普兰《国际政治的系统和过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
5、基欧汉、奈《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7、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
8、斯特兰奇《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9、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0、鲍德温《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填写人:余伟民 审核人:
课程编号:S0102020601140 课程名称:中世纪文论导读
课程英文名称:An Instruction and
学分:3 总学时:60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历史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通过阅读、讨论具有代表性的中世纪史论文和著述,进一步深入研究中世纪史,并初步了解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论述方式。
考核方式及要求: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已修完本科中世纪史的课程。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相关论文和著述所引用的主要文献资料。
填写人:金志霖 审核人:
课程编号:S0102020601066 课程名称:欧亚民族研究
课程英文名称:The Ethnic Studies on Asia and
学分:3 总学时: 60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欧洲民族史、世界史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课内容以讲授欧洲及亚洲各主要民族的基本研究概况为特色,着重阐析其人种(种族)、语言、宗教背景,民族形成、演化的历史脉络,各民族之间的血缘、地缘和文化关系、经济类型及政治联系,民族的流迁、冲突与融汇、分野,民族的性格、习俗,并适当穿插民族热点问题的讨论。
本课以教师讲授与师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欧洲民族史专业学生来说,学习本课及课外辅以大量接触相关史料,是逐步进入专业学习之门的必经之途。鼓励世界史其他专业的学生选听,则或可起到开阔视野、活跃思路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