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硕士课程简介汇总(17)

华东师范大学 /2013-02-03

19、熊月之:《张园――晚清上海一个公共空间的研究》,《档案与史学》1996年第6期。

填写人:方平 审核人:

附:本课程提纲

导论 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与国家

一、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几种模式

二、“公共领域”疏义

三、近代中国公共领域研究的现状

四、本课题的研究取向

第一章 维新运动与公共领域的兴起

一、报刊、学会:变法工具与公共传媒

二、新型知识分子:“公众”与社群媒介

三、变法呼声:公众舆论的初兴

第二章 民办报刊与公共领域的舆论表达

一、报刊传媒的勃兴及其民间化

二、民报与公共领域的体制建构

三、“代言”与“灌输”:公众舆论的表达模式

四、双向交流与单向宣传:公众舆论的生成机制

五、“向导”与“政监”:公众舆论的话语伦理

第三章 民间社团与公共领域的组织建构

旧式社团的演变与转型

二、新式社团的数量统计与发展概况

三、新式社团个案分析――预备立宪公会

四、新式社团组织建构的若干特点

五、民间社团的自治性及其限度

第四章 “自律性”活动场所与公共领域的空间拓展

一、报馆:业务活动与政治集议

二、书院与学堂:文化教育与政治参与

三、戏园与舞台:个体娱乐与革命宣传

四、张园:私家园林与公共集会

五、惜阴堂:私人寓所与政治集议

第五章 公共领域的整合与上海地方社会的重构

一、公共领域的整合方式

二、“市民阶级”的兴起及其社会认同

三、地方自治与地方社会的重构

第六章 公共领域的社会动员与民族主义风潮

一、甲午前民族主义意识的缺失

二、两次四明公所事件:民族主义的初兴

三、拒俄运动:“文明抵制”的社会动员

四、大闹公堂案:“万臆一声”的抗争

第七章 公共领域的转折与畸变

结语 清季上海的公共领域:转型时期社会自主化发展的一个标本

 

 

课程编号:S0102020601058 课程名称:中国农村社会变迁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Outline of Chinese Rural Social Change

学分:2 总学时:40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中国近现代史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以20世纪江浙沪农村社会变迁为主要考察对象,通过对农村社会变迁有关专题的讨论与评析,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基本线索与主要特征,掌握区域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论,提高综合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式及要求:课程结束后提交一篇学术研究综述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中国近现代史硕士阶段的必修课程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三联书店,2001年

郑杭生:《当代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实证研究》,中国人大1996年

弗里曼:《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科学2002年

赛尔登:《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社会科学2002年

白 凯:《长江下游地区的地租、赋税与农民的反抗斗争》,上海书店2005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1994

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江苏人民1998年

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远东2001年

李学昌:《20世纪常熟农村社会变迁》,华东师大1998年

李学昌:《20世纪南汇农村社会变迁》,华东师大2001年

江浙沪有关县志、农村调查资料、口述访谈资料等

填写人:李学昌 审核人

课程编号:S0102020601060 课程名称:台港澳专题研究

课程英文名称:Monographic Study of Hong Kong ,Taiwan and Macao

学分: 2 总学时:40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中国近现代史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以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发展为线索,以近现代为重点,主要研讨这三个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及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对台港澳历史研究领域的基础性和前沿性问题进行探讨。要求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性阅读和讨论,对上述问题进行理论思辨和分析,以拓展对台港澳历史的了解并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考核方式及要求:通过课堂讨论和期末作业,综合评定考核成绩。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学位基础课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李蓓蓓:《台港澳史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杨奇:《香港概论》,

3、汪永成:《双重转型:“九七”以来香港的行政改革与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4、《台湾年鉴》、《香港年鉴》。

填写人:李蓓蓓 审核人

 

 

课程编号:S0102020601090 课程名称:中国知识分子研究

课程英文名称:study on Chinese intellectuals

学分: 2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中国近现代史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系统介绍和研读知识分子的一般理论、中西知识分子的简要历史,重点从思想史和社会史的角度研究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变迁过程。通过系统的课程训练,使学生对知识分子的理论、历史有基本的知识和初步的研究能力。

相关话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