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80501)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身体健康,
从事材料物理与化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和设计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材料物理与化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及最新技术,在材料化学的主要合成与制备技术、测试分析方法、常规大型仪器的使用等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及应用开发能力;培养具备较高的科研素质和严谨的学术作风人才;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1.研究方向一: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是类具有特殊电、磁、光、声、热、力、化学以及生物功能的新型材料,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
该研究方向以建立和发展磁分子固体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新方法为目标,研究和揭示磁分子固体材料的分子/晶体结构、电子结构,特别是单离子各向异性和/或不对称相互作用与磁相关性能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纯有机磁分子材料中磁性来源,并以此为指导设计合成新型磁分子固体材料。
2.研究方向之二:纳米材料合成与表征
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掌握纳米材料、纳米科技这一21世纪科技制高点,对我们国家新世纪发展规划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在光电器件、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及巨大商业潜力吸引了国际科学界的高度重视。
本研究方向基于纳米材料合成与表征,开展以下相关研究:制备稀土、半导体材料及稀土掺杂半导体纳米粒子、低维纳米结构、薄膜纳米材料及器件;用于肿瘤成像检测的近红外纳米粒子及用于肿瘤治疗的自发光纳米粒子的研究;用于制备平板显示器及发光二极管的稀土、稀土掺杂以及半导体纳米材料制备、表征、性质及基于该类材料的小型化器件的研究。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生一般为三年,在职(不脱产)硕士生一般为四年。
总学分≥38
公共学位课须修 2 门:12 分
专业学位课须修 4 门: 16 分
专业选修课(含一门跨学科专业课) 须修 4门: 8 分
教学实习或社会实践1 分
前沿讲座(含文献综述)须参加2 次: 1 分
a)讲座或讨论班的基本范围或基本形式
聘请国内外本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本学科研究方向进行专题讲座辅导;
结合研究方向组织研究生开展专题讨论班,进行学术交流及讨论,形式采用文献资料阅读、个人发言、集体讨论等。
b)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按照研究生培养计划,要求学生在第2、第3学期参加前沿专题讲座或学术讨论各1次,通
过这些活动,促进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进展、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言、参与讨论。
根据学生参加讨论过程的表现(文献阅读、个人专题发言、讨论发言),经过导师评议来确定学生的考核成绩(优、良、通过、不通过),成绩合格者计相应学分。
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学位论文从第三学期开始,第六学期进行论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应达到公开发表的水平。
在论文选题之前要大量阅读与研究方向相关的文献,写出综述报告,并由导师评阅。
论文选题要密切结合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的需要,进行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课题应有重要理论意义或较大的应用价值,要有明确的预期目标。开题报告于第四学期开学前提交,经评议通过后进入论文工作阶段。
硕士学位论文对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应有个人的见解和创新,或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并在技术上有所创新。研究成果能够在SCI学术期刊上发表或能够申请一项专利。答辩委员会根据论文的创新性、先进性、应用价值、工作的难度和结果,结合论文撰写的严谨性、规范性、学术水平以及答辩过程的能力表现,评定论文成绩。
为了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必须在第二、三学期参加一定的(2学分)教学实践工作,包括教学辅导和实验课辅导。
根据教学实践的实际效果,评估定量打分:优、良、及格、不及格等四个档次。其它活动效果,组织同类专家评估。
实践内容:
1.教学辅导:
完成一门本科专业基础课的辅导工作,包括:批改作业、习题课等环节。
2.实验课辅导:
完成一门本科专业基础类或专业类实验课的辅导工作。
考核方式:
学生的实践工作结束后,由本人撰写一份实践总结报告,并且由研究生导师或指导教师批注考核意见。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课程设置表
类别 | 课程名称 | 周学时 总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适用研究方向 | 任课教师 (职称) |
公共学位课 | 政治理论课 | 4/144 | 4 | 1-2 | 全部 | 公共管理学院 |
第一外国语( 语) | 6/128 | 6 | 1-2 | 全部 | 外国语学院 | |
专业外语 | 2/32 | 2 | 2 | 全部 | 田福利 教授 | |
专 业 学 位 课 | 新型功能材料 | 4/64 | 4 | 1 | 全部 | 刘志亮 教授 |
材料现代分析技术 | 4/64 | 4 | 1 | 全部 | 张 军 教授 | |
纳米材料科学与技术 | 4/64 | 4 | 2 | 全部 | 雪 梅 博士 | |
无机物波谱学 | 4/64 | 4 | 1 | 全部 | 胡 明 副教授 | |
专 业 选 修 课 | 前沿讲座 | 1 | ||||
稀土元素及材料化学 | 2/32 | 2 | 2 | 全部 | 李文先 教授 | |
生物无机化学 | 2/32 | 2 | 1 | 全部 | 赵永亮 教授 | |
高等无机化学实验 | 2/32 | 2 | 1 | 全部 | 张景林高级实验师 | |
固体无机化学 | 2/32 | 2 | 2 | 全部 | 于世泳 副教授 | |
高等无机化学 | 2/32 | 2 | 2 | 全部 | 常 菲 教授 | |
对称性与光谱学 | 2/32 | 2 | 1 | 全部 | 王晓晶 教授 | |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 | 2/32 | 2 | 2 | 全部 | 张 浩 教授 | |
催化化学 | 2/32 | 2 | 1 | 全部 | 胡瑞生 教授 | |
有机波谱分析 | 2/32 | 2 | 1 | 全部 | 温国华 副教授 | |
高等有机合成 | 2/32 | 2 | 2 | 全部 | 李保国 教授 | |
光化学原理 | 2/32 | 2 | 1 | 全部 | 苏毅国 博士 | |
计算机化学 | 2/32 | 2 | 2 | 全部 | 王晓晶 教授 杨绪壮 副教授 | |
X-射线粉末衍射 | 2/32 | 2 | 2 | 全部 | 孙 忠 教授 | |
表面结构和表面分析 | 2/32 | 2 | 1 | 全部 | 孙 忠 教授 王 晖 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