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60105)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通过三年学习,能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较扎实的内蒙古地区史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的相关史料,基本了解内蒙古地区的研究状况的学术前沿,能够运用现代研究手段开展科研工作,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毕业后可以从事科研教学或文化行政工作。
二、研究方向
1.研究方向之一:内蒙古地区政治史
内容:
内蒙古地区自古以来即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的遗迹遍布各地;春秋以降,新兴的游牧民族成为这片土地的主角,同中原王朝发生着各种形式的频繁往来;古代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在其势力强盛时,也在内蒙古地区设郡置县;近代以来汉民族又成为内蒙古地区人数最多的民族。本方向着重对内蒙古地区的政治历史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各民族、政权在长期历史阶段的具体活动情况,探讨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包括近代以来国外势力在这里的活动及影响,从政治角度深入研究内蒙古地区的发展历史。
特色:
本方向的最大特色是“通”,即研究自古至今的内蒙古政治通史,从而揭示内蒙古历史在中国历史中的政治地位,证明内蒙古地区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意义:
对内蒙古地区政治史做深入的研究,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亦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可进一步说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产生和形成是必然的历史进程。
2.研究方向之二:内蒙古地区社会史
内容:
内蒙古地区自古以来即是各民族活动的舞台,包括已经消失的古代民族在内和各个民族,都创造了自己的灿烂文化;各民族、政权之间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往来,彼此影响;在此过程中,各民族、政权的社会状况也不断发生变化;今天内蒙古地区的社会即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本方向对各个时期各个民族各个政权在内蒙古地区的社会状况及其变迁进行研究,从社会史的角度加深内蒙古地区史的研究。
特色:
从内蒙古通史着眼,研究自古至今的内蒙古社会发展史,探讨其发展规律。
意义:
内蒙古地区社会史是内蒙古地区史研的重要部分,为全面研究内蒙古地区史不可或缺,对今天加强民族团结、建设内蒙古精神文明具有明显的重要意义。
三、本专业研究生各类课程的门数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 40 分
公共学位课须修 2 门:12 分
学位基础课须修 2 门: 8 分
学位专业课须修 2 门: 8 分
前沿讲座(含讨论班) 须参加4 次: 2 分
专业选修课(含一门跨学科专业课) 须修4 门: 8 分
教学实习或社会实践2 分
四、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五、前沿讲座的基本要求
1.讲座或讨论班的基本范围或基本形式
基本范围:
拟组织3—4次与内蒙古地区史有关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导师或聘请校外专家主讲。
在讲座之外,组织1—2次专题学术讨论,事前确定题目,由学生、导师共同收集材料,一同讨论。
2.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考核方式:
讲座要求学生有记录,讨论要求有书面材料,最后写出报告,综合记入成绩。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学术水平:
论文选题要有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要求在掌握详细相材料和研究新诗况的基础上,做到研究有新意,论据充分,条理清晰,文字通顺。
工作量:
在一年半时间之内完成学位论文。
评定标准:
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评定方式:
由论文答辩委员会(有的在答辩前需通过校外专家盲审)、历史学科学位委员会、校学位委员会逐级评定论文成绩。
七、本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教学实习:
参加一定量的教学工作,教学对象为本学科的本、专科学生,工作量为36学时。内容主要是教辅工作,如协助导师辅导本、专科生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批改部分本、专科生的作业等。
社会调查:
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结合专业参加为期一周的社会调查活动。
考核方式:
主要考核工作态度、工作效果,由教学对象提出评价意见,导师最后决定考核成绩。成绩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
八、本专业研究生学位课程内容简介
讲授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方法,并简要介绍中国传统的治史方法和当代西方的一些史学流派。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历史学方法论与史学理论的运用。
讲授内蒙古地区自远古至近现代的历史。包括石器时代、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辽金西夏时期、元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全面介绍各民族、政权在长期历史阶段的具体活动情况,探讨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这一地区的社会变迁,包括近代以来国外势力在这里的活动及影响。
介绍内蒙古地区史的基本史料,兼及史料的运用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史料的概念和范围;先秦至民国时期各类史料的性质和特点;相关史料的目录和版本;如何鉴别史料、斟选史料和运用史料。
按时代顺序,选择重要史学家的关于内蒙古地区史的代表性论著,指导学生阅读。通过阅读,了解这些著作的内容,分析其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史料应用、写作特点等,掌握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的得失长短。
课程设置表:
四——1本专业课程设置 | |||||||
类别 | 课程名称 | 周学时 总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适用的 研究方向 | 任课教师 (职称) | |
专 业 学 位 课 | 史学理论与方法 | 4/72 | 4 | 1 | 1—2 | 石斌编审 | |
内蒙古通史 | 4/72 | 4 | 1 | 1—2 | 任其怿副教授 | ||
内蒙古地区史史料 | 4/72 | 4 | 2 | 1—2 | | ||
内蒙古地区史论著导读 | 4/72 | 4 | 3 | 1—2 | 薄音湖教授 | ||
专 业 选 修 课 ︵ 含 跨 一 级 学 科 课 程 ︶ | 内蒙古地区史研究 | 2/36 | 2 | 2 | 1—2 | 薄音湖教授 | |
民族关系史 | 2/36 | 2 | 2 | 1—2 | 薄音湖教授 | ||
内蒙古历史地理 | 2/36 | 2 | 2 | 1—2 | | ||
北方民族考古 | 2/36 | 2 | 3 | 1—2 | | ||
日本侵略内蒙古地区史 | 2/36 | 2 | 3 | 1—2 | 任其怿副教授 | ||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方法及史料(非) | 2/36 | 2 | 3 | 1—2 | | ||
近代绥远地区的社会(非) | 2/36 | 2 | 3 | 1—2 | | ||
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理论(非) | 2/36 | 2 | 3 | 1—2 | | ||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非) | 2/36 | 2 | 2 | 1—2 | | ||
前沿专题讲座 | 2 | 1—3 | 1—2 | 指导教师 | |||
研究生文献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书目、专业学术期刊
著作
1. 《内蒙古通史》,曹永年主编
2. 《蒙古民族通史》,编写组
期刊
3. 《历史研究》,中国社科院
4. 《中国史研究》,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5.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社科院边疆中心
6. 《历史与档案》,国家档案局
7. 《内蒙古大学学报》,内蒙古大学
8. 《内蒙古社会科学》,内蒙古社科院
9. 古代史、近现代史、地区、民族史有关部分,人大复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