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西方科学哲学原著选读》
英文名称:Selected
学
学
开课时间: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目的:就科学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需要而言,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把握科学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大纲内容:本研究生课程根据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和时间顺序,主要涉及维也纳学派的科学哲学(逻辑经验主义)、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库恩的科学哲学(科学革命的结构)、拉卡托斯的科学哲学(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一. 导论:什么是科学哲学?
二. 维也纳学派和逻辑经验主义
三.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
(一)
第一章:对于若干基本问题的考察
1. 归纳问题
2. 心理学主义的排除
3. 科学的划界问题
4. 作为方法的经验
5. 作为划界标准的可证伪性
6. 科学客观性的主观确信
第二章:论科学方法理论问题
1. 为什么方法论决定是不可缺少的
2. 对方法论的自然主义观点
3. 作为约定的方法论规则
第三章:理论
1. 因果性、解释和预见的演绎
2. 严格的全称陈述和严格存在陈述
3. 理论系统
第四章:可证伪性
1. 约定主义的若干反对意见
2. 方法论规则
3. 可证伪性和证伪
4. 偶发事件和无矛盾性
第五章:经验基础问题
1. 心理学主义
2. 经验基础的客观性
3. 基础陈述
第六章:可检验度
1. 纲领和例证
2. 可证伪度
第七章:简单性
1. 什么是简单性
2. 简单性的方法论问题
3. 简单性和可证伪度
4. 约定主义的简单性概念
第八章:概率
1. 概率陈述的解释性问题
2. 主观解释和客观解释
3. 形而上学的概率系统
第九章:对量子力学的若干意见
1. 判决性实验
2. 非决定论的形而上学
(二)
第一章:猜想的知识:波普尔对归纳问题的解决
1. 归纳法的常识问题
2. 休谟的归纳法问题
3. 休谟的重要影响
4. 波普尔对归纳法问题的处理方法
5. 归纳法问题和分界问题以外的问题
第二章:常识的二重性
1. 不可靠的出发点
2. 常识和批判
3. 实在论
4. 论真理
5. 论逼真性
6. 对常识知识论的批判
7. 客观意义的知识
8. 对确定性的分析
第三章: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
1. 认识论的三个论点和第三世界
2. 第三世界的客观性和自主性
第四章;关于客观精神的理论
1. 多元论与三个世界的论点
2. 三个世界之间的因果关系
3. 第三世界的客观性
4. 作为人工产物的第三世界
第五章:科学的目的
第六章:进化与知识之树
1. 关于问题与知识增长的一些看法
2. 关于生物学方法——主要针对进化论方法
1. 导言:赋予历史的一种作用
2. 常规科学
① 常规科学的本质
② 常规科学就是解难题
3.规范的优先性
4.反常和科学发现的涌现
5.危机和科学发现的涌现
6.对危机的反应
7.科学革命的性质和必然性
8.革命是世界观的改变
9.革命的解决
10.科学由于革命而进步
五.拉卡托斯的科学哲学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导言:科学与伪科学
第一章:证伪与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1. 科学:理性还是宗教
2. 可错主义与证伪主义
① 独断的(自然主义的)证伪主义的经验基础
② 方法论证伪主义的经验基础
③ 精致的方法论证伪主义和朴素的方法论证伪主义
3.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① 反面启发法:纲领的“硬核”
② 正面启发法:“保护带”的建立和理论科学的相对自主
③ 两个例子:普劳特和玻尔
④ 重新看待判决性实验:几个论证
4.波普尔的研究纲领与库恩的研究纲领
第二章:科学史及其合理重建
1. 竞争的科学方法:合理重建作为历史的指导
① 归纳主义
② 约定主义
③ 方法论证伪主义
④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⑤ 内部历史与外部历史
2. 方法论的批判比较
① 以历史主义作为标准:历史是对证伪主义的“证伪”
② 编史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第三章:波普尔论分界和归纳
1. 波普尔论分界
2. 对归纳问题的否定解答和肯定解答:怀疑论和可错论
第四章:两个研究纲领论证
1. 哥白尼的研究纲领取代托勒密的研究纲领
2. 牛顿的研究纲领对科学标准的影响
除了以上一些经典原著外,本课程还涉及一些在西方科学哲学研究中有重要影响的一些代表人物及其哲学思想,如石里克、卡尔纳普、劳丹、维特根斯坦、马赫、穆勒、培根、笛卡尔、彭加勒、罗素、汉森、图尔明、费耶阿本德、蒯因等。
授课教师:李笑春
大纲撰写人:李笑春
课程名称:西方哲学史专题
英文名称:Seminars on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学 时:64
学 分:4
开课时间: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目的:为增强科技哲学专业研究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本课程重点研究重要而有特点的、特别是同科技哲学关系更密切的西方哲学,从西方不同时代、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哲学思想中,揭示其产生、演进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
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
这部分由任课教师讲授,主要内容有:
一、关于哲学和哲学史
二、关于学习和研究哲学史的资料
三、关于学习和研究哲学史的基本素质
四、关于学习方法
五、关于学习态度
第二部分、古希腊罗马哲学
古希腊罗马哲学是西方哲学的起源,学派众多,内容丰富,对后世哲学具有重要影响。这部分由任课教师讲授,主要内容有:
一、早期希腊哲学
二、中期希腊哲学
三、晚期希腊哲学
四、古罗马哲学
第三部分、基督教哲学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这部分应该掌握基督教和基督教哲学的发生和发展的大致线索、经院哲学及其基本特征、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争论实质、文艺复兴运动人本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实质。主要内容有:
一、教父哲学
二、基督教及其教义
三、唯名论和唯实论
四、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第四部分、欧洲近代哲学
这部分应该掌握近代西方哲学的兴起原因、唯理论和经验论分歧的实质、哲学认识论的主要思维方式及其重大哲学问题、近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基本逻辑线索、十八世纪法国无神论和机械唯物论的实质和特征、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线索和基本特征。主要内容有:
一、十七世纪英国哲学
二、十七世纪欧洲大陆各国哲学
三、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四、德国古典哲学
限于课时,本课程从西方哲学史中选取重要而有特色的,特别是与科技哲学密切相关的哲学著作作为主要研讨对象。例如,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弗兰西斯·培根、洛克、休谟、笛卡尔、莱布尼茨、卢梭、爱尔维修、康德等等。
授课方式:教师讲授、研读哲学原著和相关文献以及课堂讨论相结合。
哲学原著及参考文献:主要有:
1、冒从虎等:《欧洲哲学通史》(上下两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2、苗力田等:《西方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两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4、[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两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5、[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共四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1978年版。
6、[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下两卷),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7、傅乐安:《托马斯·阿奎那基督教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8、赵敦华:《基督教哲学1500年》,人民出版社,1994。
9、[苏]特拉赫坦贝尔:《西欧中世纪哲学史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版。
10、[苏]索柯洛夫:《文艺复兴时期哲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1、[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1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13、[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14、[英]弗兰西斯·培根:《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5、[英]洛克:《人类理解论》(上下两册),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16、[英]休谟:《人类理解研究》,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17、[法]笛卡尔:《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18、[法]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19、[德]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上下两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0、[德]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1、[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22、[德]康德著:《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授课教师:
大纲撰写人:
生态哲学及科技伦理
英文名称:Ecological philosophy andeth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学 时:64
学 分:4
开课时间: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生态哲学及科技伦理》以现代科技,特别是生态学的发展为科学依据,以环境运动与生态思潮为宏观背景,从世界观方法论维度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及科技伦理问题进行卓有成效的理论阐释和哲学反思。
《生态哲学》大纲
一、指导思想
当代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无疑是当今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已经引起国际科学界、学术界以及各国朝野上下的普遍关注、高度重视和深切忧虑。而所谓的生态环境危机,概括地讲,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实践活动超出生态的自我恢复能力,非规范的污染排放超出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超常规的资源利用超出资源的自我循环路径,导致生态系统结构紊乱,环境有序功能下降,资源利用难以为继,从而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重大问题,无论是宏观“战略方针”层面的理论理念探讨,还是微观“战术方案”层面的实践理念设计,抑或是中观“战斗方式”层面的现实具体操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具有世界级的研究课题。对此,人类已经并将继续做出孜孜努力和不倦探求。《生态哲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为理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的发展为科学依据,以当代全球性生态环境运动及思潮为宏观背景,从哲学视野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生态环境、资源能源、人口问题等现实进行宏观有序的逻辑梳理、深入精辟的理论分析和卓有成效的哲学概括,向当代富有历史责任感、现实紧迫感和时代使命感的研究生和大学生,充分展示生态哲学这一当今世界波澜壮阔的崭新的文化观念和充满创新精神与创造活力的哲学形态。其目的在于拓宽青年学生的绿色视野,增强青年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青年学生的绿色情怀,提升青年学生的生态素质,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历史时空维度上,关注人类、自然界及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现实与未来。
二、课程特色
三、讲授原则
为更多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勇于提出问题的能力、逻辑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结合起来,使《生态哲学研究》不只是传授科学技术与社会以及生态哲学环境知识的理论体系,同时也应传授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及其发展历史。在讲授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个原则:第一,把针对科学方法的运用渗透到科学结论的过程之中,即方法与结论相结合的原则;第二,把生态环境历史演变过程融化到理论的逻辑体系之中,即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原则;第三,把介绍生态哲学理论的实际应用结合到生态哲学理论的论证之中,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四、讲授大纲
1.1 发展观与两难悖论
1.2 发展观与悖论之解
1.3 生态哲学学科定位
2.1 前理论阶段
2.2 孕育阶段
2.3 创立阶段
2.4 发展阶段
3.1 传统生态学的形而上学
3.2 生态学的哲学提升
3.3 新生态学的形而上学
4.1 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
4.2 生态伦理学
4.3 深层生态学
4.4 人类中心论
4.5 唯物史观与生态哲学
5.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5.2 生态社会主义
5.3 生态政治与生态史观
5.4 批判与启示
五、阅读书目
1.1 [德]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著,于光远译:《自然辩证法》(写于1873—1883年,1885—1886年作了个别补充,未完成的著作,第一次全文发表于1925年《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另有中共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本;
1.2 [德]黑格尔:《自然哲学》(阅读其中第三篇有机物理学/第一章,地质自然界;第二章,植物有机体;第三章,动物有机体等内容。另外可参阅梁志学的译者序言:黑格尔《自然哲学》简译,梁志学的专著:《论黑格尔的自然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1.3 [美]康纳德·沃斯特著,侯文蕙译:《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1985,1994),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4 [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著,杨通进译:《环境伦理学》(198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5 [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刘耳、叶平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6 [美]E.P.Odum著,孙儒泳等译:《生态学基础》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1.7 [德]汉斯·萨克塞著,文韬、佩云译:《生态哲学:则——技术——社会》(1984),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
1.8 余谋昌:《生态学哲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生态哲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1 吴国盛主编:《绿色经典文库》,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2000年版;
2.2 中外其他关于相关生态哲学著作等。
六、阅读报刊
1.学术期刊
1.1《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
1.2《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年鉴》;
1.3《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4《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1.5《哲学原理》《科技哲学》《伦理学》《生态环境保护》;
1.6《科学学研究》《中国软科学》《道德与文明》《世界环境》;
1.7《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人口科学》《人口研究》;
1.8《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 其他学术期刊等。
2.相关报刊
2.1《求是》《瞭望新闻周刊》;
2.2《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环境报》《科技日报》《内蒙古日报》;
2.3 其他相关报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