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601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通过在校三年学习,能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扎实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从事本专业研究的相关材料,能够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基本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状况和前沿动态,有一定的考古或博物馆实践经验,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毕业后适应科研教学工作及文化行政工作。
二、研究方向
1.研究方向之一:考古学
内容:
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
特色:
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意义:
本方向的重点是内蒙古地区考古。内蒙古地区考古遗迹和遗物遍及全区各地,涉及史前和人类进入文明阶段以后的各个时期。对此进行系统地发掘和研究,以实物与文献相结合,将会更深刻地认识内蒙古地区的古代历史,为建设文化大区做出更大的贡献。
2.研究方向之二: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事业的科学理论和工作方法的一门科学。它研究博物馆学的一般原理,探索各种类型的博物馆的基本性质和特点:研究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史,探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规律;研究博物馆的文物征集、鉴定、保管、陈列、群众工作等各项工作的原则和方法;研究博物馆的组织机构和行政管理、博物馆的建筑和设备等等。
本方向的重点是内蒙古地区博物馆事业。内蒙古地区的博物馆事业蓬勃兴起,如何保存和研究人类文化遗产,使内蒙古地区各级博物馆在教育、科学、文化、旅游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学校的第二课堂和成人的终生学校,是本方向的主要内容。
三、本专业研究生各类课程的门数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 40 分
公共学位课须修 2门: 12 分
学位基础课须修 2门: 8 分
学位专业课须修 2 门: 8 分
前沿讲座(含讨论班)须参加 4次: 2 分
专业选修课(含一门跨学科专业课) 须修 4 门: 8 分
教学实习或社会实践2 分
四、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五、前沿讲座的基本要求
1.讲座或讨论班的基本范围或基本形式
基本范围:学生在校期间,组织4—5次有关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的专题学术讲座,讲座由导师或聘请校外专家主讲。
基本形式:讲座加讨论。主要根据讲座内容确定题目,由学生、导师及所聘专家共同就某一专题或前沿动态开展讨论。
2.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次数:4—5次。
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讲座要求学生有记录,讨论要有准备,最后写出书面报告,记入成绩和学分。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学术水平:
学生在确定论文题目之后,首先做开题报告,吸收大家的意见,经导师同意后开始写作。学位论文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掌握本专业的研究状况,重要材料不能有遗漏,努力做到论据充分,条理清楚,文字通顺,具有新意。
工作量:
用一年半时间撰写完学位论文。
评分标准:
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评定方式:
由论文答辩委员会、学位分委员会、校学位委员会逐级评定学位论文成绩。
七、本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学习实习:
本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要求每位学生每年不少于4周时间,到考古工地或博物馆从事具体的发掘或博物馆陈列等项工作,以获得实际感爱,有助于论文撰写。
考核方式:
结合实践,写出报告,以此决定合格与否。
八、本专业研究生学位课程内容简介
系统讲授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考古学,明白其目的、作用和意义;知道考古工作的基本方法,包括调查、挖掘、清理、研究等。使学生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知识并用以指导实践。
系统讲授博物馆学的一般原理,包括博物馆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史、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规律,以及文物的征集、鉴定、保管、陈列、群众工作等。使学生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知识并用以指导实践。
系统讲授自匈奴到女真(满洲)的中国北方民族历史,讲授蒙元、明、清时期的蒙古史,重点放在蒙古高原地区。使学生了解历史上这一地区各民族的发展变迁状况、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做到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研究同文献利用相结合,从而使研究更加深入。
全面讲授中国古代上古及各个朝代的历史,使学生对中国史有宏观的了解。全面的历史知识有助于学生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情况,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放到大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使研究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课程设置表:
四——1本专业课程设置 | ||||||||
类别 | 课程名称 | 周学时
总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适用的 研究方向 | 任课教师 (职称) | ||
专 业 学 位 课 |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 4/72 | 4 | 1 | 1—2 | 塔拉研究员 陈永志研究员 | ||
博物馆学概论 | 4/72 | 4 | 1 | 1—2 | 邵清隆研究员 傅宁副研究员 | |||
北方民族史及蒙古史 | 4/72 | 4 | 2 | 1—2 | 薄音湖教授 | |||
中国古代史 | 4/72 | 4 | 3 | 1—2 | 历史系教师 | |||
专 业 选 修 课 ︵ 含 跨 一 级 学 科 课 程 ︶ | 内蒙古史前考古(限选) | 2/36 | 2 | 1 | 1 | 塔拉研究员 郭治中研究员 | ||
内蒙古先秦两汉考古(限选) | 2/36 | 2 | 2 | 1 | 陈永志研究员 曹建恩研究员 | |||
内蒙古魏晋考古(限选) | 2/36 | 2 | 2 | 1 | 陈永志研究员 张文平助研 | |||
内蒙古辽金元考古(限选) | 2/36 | 2 | 3 | 1 | 陈永志研究员 孙建华研究员 | |||
科技考古(限选) | 2/36 | 2 | 3 | 1 | 塔拉研究员 张亚强助研 | |||
博物馆管理(限选) | 2/36 | 2 | 1 | 2 | 邵清隆研究员 丁勇副研 | |||
博物馆陈列展览(限选) | 2/36 | 2 | 2 | 2 | 邵清隆研究员 贾一凡副研 | |||
文物鉴定理论与方法(限选) | 2/36 | 2 | 2 | 2 | 于宝东副研 张彤副研 | |||
文物保护概论(限选) | 2/36 | 2 | 3 | 2 | 傅宁副研 张恒金副研 | |||
民族学概论(限选) | 2/36 | 2 | 3 | 2 | 薄音湖教授 | |||
航空遥感考古 | 2/36 | 2 | 3 | 1—2 | 杨林研究员 | |||
动物考古鉴定 | 2/36 | 2 | 3 | 1—2 | 袁竞研究员 | |||
植物考古鉴定 | 2/36 | 2 | 3 | 1—2 | 赵志军研究员 | |||
体质人类学 | 2/36 | 2 | 3 | 1—2 | | |||
岩画学 | 2/36 | 2 | 3 | 1—2 | 盖山林研究员 | |||
文化人类学 | 2/36 | 2 | 3 | 1—2 | 特聘教师 | |||
世界文明进程 | 2/36 | 2 | 3 | 1—2 | 甄修钰教授 | |||
前沿专题讲座 | 2/36 | 2 | 1—3 | 1—2 | 指导教师 | |||
研究生文献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书目、专业学术期刊
1.《中国考古学实践、理论、方法》,张忠培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
2.《二十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张文彬主编,文物出版社2000年
3.《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苏秉琦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
4.《北方考古研究》,李逸友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
5.《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王宏钧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6.《草原考古学文化研究》,塔拉主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7
7.《北方草原考古学文化研究》,乌恩岳斯图著,科学出版社2007年
8.《考古学是什么》,俞伟超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9.《中国博物馆学概论》,文化部文物局,文物出版社1985年
1.《考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主办
2.《文物》,文物出版社主办
3.《考古学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主办
4.《内蒙古文物考古》,内蒙古考古博物馆学会主办
5.《中国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