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202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所需要的区域经济研究高级专业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服务。
2.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原则指导下,认真研究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务,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并能与我国国情相结合。
3.理论联系实际,既能进行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又能从事区域治理的实际工作,具有独立的研究、决策和业务活动的能力。
4、立足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对资源富集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有系统的认知和见解。
4.精通英语,能熟练地用英语从事有关的区域经济活动。
二、研究方向:
1
子方向1: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研究内容:
研究特色: 第一,牧区经济发展研究;第二,民族经济发展研究;第三,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研究;第四,多学科交叉、融合性和综合性研究。
研究意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重要领域,是现代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前沿。本学科方向的建设与研究, 旨在为适应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培养具有现代可持续发展经济观、富有整体性、创造性思维的智—能型区域经济学复合型高级人才;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学学科的研究拓展,对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全面优化与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子方向2:草地资源经济学与管理
研究内容:草地资源经济学、草地资源管理与政策
研究特色:内蒙古草原退化严重,牧区经济发展落后,如何促进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急需培养发展草地资源经济学与管理方向方面的人才,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草地资源经济学与管理方向,是自治区发展急需的、具有十分突出的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学科。
研究意义:目前,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在中国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体系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许多大学都相继开设这方面的课程。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是我国经济学和资源科学中富有活力且仍在迅速发展的学科之一,在经济科学和资源科学体系中均占重要地位,是资源类、应用经济类、环境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资源环境管理、资源型企业发展等特色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本研究方向旨在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级牧区研究与管理人才。
研究方向之二:现代城市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研究内容:本研究方向是集理论学术性和政策应用性为一体的研究方向,是城市经济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它充分考虑了理论研究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路径与对策;2.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3、现代城市治理
研究特色:落后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城市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其特色为:民族地区特色与落后地区特色。关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城市理论与政策。
研究意义:中国是世界上区域经济差异最为显著的国家,不同地区城市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培养了解国际城市经济发展的最新理论,熟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发展现状的硕士研究生,对中国城市理论与政策研究有积极意义。
研究方向之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研究内容:1、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研究:主要及时把握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新动态,研究最新贸易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与对策。2、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全球化理论与政策研究:主要依据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欠发达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最佳路径和政策。3、国际贸易规则研究: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组织、国际贸易规则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影响。
研究特色:本研究方向主要依据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与政策,具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特点;研究侧重欠发达地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的相关问题,具有突出的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
研究意义:。培养掌握国际贸易理论最新理论,研究探索欠发达地区融入全球化问题的高级研究人才,对丰富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促进欠发达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本专业研究生各类课程的门数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40 分
公共学位课须修 2门: 12 分
专业学位课须修 5 门:17 分
专业选修课(含一门跨学科专业课)须修 4 门:8 分
教学实习或社会实践2 分
前沿讲座(含讨论班)须参加 8次: 2 分
四、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五、前沿专题讲座基本要求:
1、讲座或讨论班的基本范围或基本形式
为了促进研究生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进展,拓宽视野,根据本专业情况,要求研究生学习期间参加10次学术讨论会(含研讨班),采取由导师主持举办或参加经济学系、应用经济学系教师举行的各系讨论会形式进行,同时也适当参加有关专家、学者等主持的学术会议。
要求研究生在第3学期阅读本专业英文文献,采取教师导读形式进行,共4次。
要求研究生在第4学期阅读自己研究方向文献,并写出综述,共4次,采取导师导读形式进行。
2.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次数:学术讲座或专题讨论及科学研讨会10次。
阅读专业文献(英文)4次
阅读本研究方向文献4次
基本要求:(1)每次讨论会相关导师均需参与。
(2)所有学生所需参与讨论,发言且写出提纲。
(3)口头发言与提纲要反映新论点,新论据,新论证方法。
(4)英文文献阅读要写出汉语译文。
(5)研究方面文献阅读要写出综述。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方面,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硕士学位的主要依据之一。(1)研究生修完全部课程,并且通过中期筛选审查合格后,可以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学位论文阶段至少为一年;(2)学位论文工作开始之前,必须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的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的研究题目,并经导师审核同意,按有关规定和程序作论文开题报告。(3)学位论文选题要密切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既可以进行基础研究,也可以进行应用研究,或者进行开发研究,但必须有本人的见解和创新,并且是在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4)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按期完成,指导教师进行中期指导和管理,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处理;(5)学位论文的评阅和答辩程序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6)学位论文的成绩可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几个等级
七、本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为了切实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需要给研究生安排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
研究生在学期间可根据导师要求参加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相当于助教一学期工作量),也可以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课题等活动。研究生在参加上述活动后,须写出调查报告或发表科研论文,作为评定成绩的基本依据。调查报告或科研论文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并按照这一标准确定是否合格,如合格给予2个学分。
注:因教学或社会实践定为非限制性选修课,导师可根据自己研究方向要求安排学生是否选修及选修内容
八、补修课程的说明:
跨专业考入本专业的需补充学习的本科生课程,一年内修完:
1、微观经济学
2、宏观经济学
3、计量经济学
4、区域经济学
课程设置表:
四——1本专业课程设置 | ||||||
类别 | 课程名称 | 周学时
总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适用的 研究方向 | 任课教师 (职称) |
公共 学位课 | 马克思理论课 | 4/144 | 4 | 1-2 | 适用于各研究方向 | 公共管理学院 |
第一外语 | 6/216 | 8 | 1-2 | 1-3 | 外国语学院 | |
专 业 位 课 | 微观经济学研究 | 3/48 | 3 | 1 | 1-3 | 张瑞 |
宏观经济学研究 | 4/64 | 4 | 2 | 1—3 | | |
计量经济学 | 3/48 | 3 | 2 | 1—3 | 杨志坚 | |
经济学说史与经济学流派 | 3/48 | 3 | 3 | 1—3 | 茶娜副教授 | |
区域经济学研究 | 3/48 | 3 | 2 | 1—3 | 史增震副教授 | |
专 业 选 修 课 ︵ 含 跨 一 级 学 科 专 课 程 ︶ | 经济学研究方法 | 2/32 | 2 | 3 | 所有方向 | |
区域经济学经典著作导读(包括专业英语) | 2/32 | 2 | 3 | 1—3 | 本专业导师 | |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 2/32 | 2 | 2 | 本方向 | | |
城市经济学研究 | 2/32 | 2 | 3 | 本方向 | 史增震副教授 | |
国际贸易与政策研究 | 2/32 | 2 | 3 | 本方向 | 巴丽副教授 | |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 | 2/32 | 2 | 2 | 本方向 | | |
制度经济学 | 2/32 | 2 | 3 | 跨专业选修 | | |
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 | 2/32 | 2 | 2-3 | 讲课与调研 | 有关教师 | |
前沿专题讲座(含文献综述) | 2/32 | 2 | 2-3 | 有关教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