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晚二叠世长兴期深水相沉积缺氧事件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全球范围内大缺氧事件被认为是导致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绝灭事件的可能原因之一。南京古生物所晚古生代团队博士后向雷等通过对川北广元上寺剖面二叠纪—三叠纪界限(PTB)附近层段样品进行了铁组分、微量元素研究,发现该剖面沉积水体最缺氧、并富集H2S的层段出现在早长兴阶Clarkina wangi牙形石带上部到C. subcarinata牙形石带中下部,而在C. subcarinata上部至C. changxingensisC. yiniC. meishanensisHindeodus changxingensis等长兴阶中晚期牙形石带,其沉积水体的缺氧程度总体上逐渐减弱,并且紧邻事件层及事件层内,其氧化层段出现频率明显增加。由此可以看出,缺氧事件在上寺剖面与生物大灭绝事件出现的层段不吻合。与此同时,通过对上寺剖面TOC、古生产力相关的微量元素指标的研究,发现早长兴阶最缺氧时期同时也是初级生产力最繁盛的阶段,而在长兴阶中晚期及至整个生物灭绝事件层,初级生产者产生的有机质不足以完全消耗掉沉积水体中的溶解氧,从而有机矿化作用亦不足以维持长时间的深盆缺氧环境。上寺剖面的干酪根氮同位素研究,还发现PTB附近海洋氮循环模式的转变与牙形石氧同位素记录的海水升温事件具有较好的同步性。这一现象表明PTB附近的全球升温事件所引发的大洋循环模式和速率的变化,深刻改变了这一时期古特提斯洋的氮循环模式、海洋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食物链。

  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三古》(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相关论文信息:Lei Xiang, S.D. Schoepfer, Hua Zhang?, Dong-xun Yuan, Chang-qun Cao, Quan-feng Zheng, C.M. Henderson, Shu-zhong Shen, 2016. Oceanic redox evolution across the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 at Shangsi, South China.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http://dx.doi.org/10.1016/j.palaeo.2015.10.046

相关话题/生物 海洋 信息 结构 环境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缅甸琥珀中发现拟寄生性虻类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昆虫的拟寄生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捕食行为,分为内拟寄生和外拟寄生。内拟寄生昆虫一般会将卵产入寄主体内,卵在寄主体内孵化并在一定阶段以寄主为食,并通常会导致寄主的死亡。拟寄生行为是昆虫演化史上一个重要的创新,代表了陆地生态系统中一种新的取食模式。拟寄生昆虫在生物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被广泛应用到害虫防治工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辽西建昌地区发现新的侏罗纪木化石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木化石是植物化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保存有植物木材解剖结构,在探究地质历史时期植物群的组成特征、植物演化历史以及陆相古气候重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辽西地区侏罗纪髫髻山组地层分布广泛,被认为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侏罗纪化石库之一。辽西髫髻山组以前报道的木化石多发现自北票地区,而作为著名的赫氏近鸟龙和真兽类哺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浙江常山发现最早的含串管海绵微生物礁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串管海绵(sphinctozoan)在二叠纪-三叠纪曾是重要的造礁生物,在现代珊瑚礁的洞穴内也能找到。虽然此类化石可以追溯到寒武纪,并在奥陶系快速多样化,但是其造礁能力在早古生代一直被认为十分有限,仅在晚志留纪有与叠层石共同造礁的报道。奥陶系的串管海绵在澳大利亚、阿拉斯加、美国加尼福尼亚州、哈萨克斯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早寒武世地层发现最古老的动吻动物化石——始祖动吻虫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动吻动物门与兜甲动物门、腮曳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有爪动物门、缓步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共同构成动物界最庞大的分支,即蜕皮动物。动吻动物门是一类较小型底栖生物,终生在海洋中生活,大约有240个现生种,迄今为止,没有化石记录,它的起源和演化一直是个谜。  近日,由南京古生物所张华侨副研究员、美国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华南泥盆纪笔石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早泥盆世笔石广泛分布于南北纬30°之间的古赤道地区,仅少数分布于该区域之外。而在中国,其仅见报道于云南西部、广西东南部(古低纬度区)和西藏南部地区(古高纬度区)。  近期,南京古生物所陈旭院士及其合作者系统研究了广西钦州、玉林地区泥盆系钦州组中的笔石动物群,共鉴定和详细描述3属14种,包括Uncin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陕南早寒武世地层中发现已知最古老的幼虫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在演化发育生物学领域有一个已经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争论:最早的后生动物到底是直接发育的还是间接发育的?绝大多数现生海洋无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都有幼虫阶段,因而,生物学家认为间接发育是后生动物发育的原始特征。然而,由于已知的化石胚胎都是直接发育的,古生物学家认为直接发育才是后生动物发育的原始特征。  近期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早二叠世蜓类研究显示南北羌塘不属于同一地块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西藏北部双湖至冈玛错一带存在一条东西向500余公里的高压变质带,其来源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认为这条高压变质带是南羌塘地块和北羌塘地块在古特提斯洋闭合时高压碰撞所致,位于南北羌塘之间的龙木错—双湖缝合带是古特提斯洋的主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南北羌塘属于同一地块,这个变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华南发现奥陶纪末期深水型海绵动物群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奥陶纪大灭绝是地质历史上五次大的灭绝事件中最早的一次,发生于奥陶纪末期,时代为443—445百万年。经过40多年的研究,目前一致认为奥陶纪灭绝事件可以分为两幕,二者间隔约1百万年。在大灭绝第一幕至奥陶纪最末期这段时间内,很多化石门类先后被发现,如腕足类、三叶虫、珊瑚、笔石等;但是海绵化石鲜有记载,只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酒泉盆地首次发现直翅目昆虫化石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酒泉盆地是我国陆相白垩系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盆地内白垩系称为新民堡群,自下而上划分为赤金堡组、下沟组和中沟组,虽经长期研究,其时代意见仍未统一。近年来,南京古生物所张海春研究员团队在甘肃酒泉地区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工作,在玉门地区赤金堡组、下沟组和中沟组采集了大量昆虫化石。这些标本不仅为昆虫区系和古生态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特异保存的磷酸盐化叶肢介卵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叶肢介是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双甲目的成员,分布时代为泥盆纪至今。叶肢介卵通常很难保存为化石,因此其微观结构和保存方式少有研究报道。最近,南京古生物所泮燕红副研究员、王亚琼助理研究员、沙金庚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廖焕宇等对热河生物群中特异保存的叶肢介卵进行了埋葬学研究和报道。  本次发现的叶肢介卵产自辽西四合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