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缅甸琥珀中发现拟寄生性虻类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昆虫的拟寄生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捕食行为,分为内拟寄生和外拟寄生。内拟寄生昆虫一般会将卵产入寄主体内,卵在寄主体内孵化并在一定阶段以寄主为食,并通常会导致寄主的死亡。拟寄生行为是昆虫演化史上一个重要的创新,代表了陆地生态系统中一种新的取食模式。拟寄生昆虫在生物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被广泛应用到害虫防治工作。早侏罗世的蜂类是被广泛认可的最早的拟寄生性昆虫。此外,一些白垩纪捻翅目和鞘翅目幼虫也被认为是拟寄生性昆虫。尽管现今双翅目昆虫的许多类群都具有拟寄生行为,但明确的中生代拟寄生性双翅目化石非常罕见。

  最近,南京古生物所硕士研究生张青青在王博副研究员和张俊峰研究员指导下,在白垩纪缅甸琥珀中发现了拟寄生的虻类昆虫,属于双翅目独须虻科,将其命名为“夏氏针虻”。

  针虻体长约1厘米,复眼极为发达,触角退化;胸部短小且凸起,小盾片小,后足极长,跗节为特化的三趾状结构;腹部细长,产卵器细长针状。针虻复眼很大,约占据头部的整个面积,小眼瘤也较为发达,表明该类群的视力极为发达;其口器简单,最可能取食植物蜜露;前、中、后足跗节均特化成三趾状结构,用于抱握住寄主;腹部第八和第九腹节特化成细长的尾针,尾针长度约占腹部长度的1/4,表明该类群为拟寄生性昆虫。成虫依靠视力发现并锁定寄主,通过特化的三趾状的爪抱握住寄主,将尾针插入寄主体内进行产卵。

  独须虻科先前在我国中生代地层已经多次报道,但其生态行为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次发现的针虻是独须虻科最年轻的化石记录,其高度发达的针筒状产卵器和特化的三趾状的爪为其拟寄生习性提供了坚实证据。本研究表明独须虻科至少在侏罗纪就演化出了拟寄生行为和相应的形态适应。研究结果为中侏罗到晚白垩的拟寄生昆虫的大分化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研究成果于2015年12月30日发表于国际综合性刊物The Science of Nature (原名Naturwissenschaften)。

  本项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助。

  相关论文:Qingqing Zhang, Junfeng Zhang, Yitao Feng, Haichun Zhang, Bo Wang (2015) An endoparasitoid Cretaceous fly and the evolution of parasitoidism. The Science of Nature, 103:2. doi: 10.1007/s00114-015-1327-y.

相关话题/昆虫 结构 植物 论文 生态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酒泉盆地首次发现直翅目昆虫化石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酒泉盆地是我国陆相白垩系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盆地内白垩系称为新民堡群,自下而上划分为赤金堡组、下沟组和中沟组,虽经长期研究,其时代意见仍未统一。近年来,南京古生物所张海春研究员团队在甘肃酒泉地区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工作,在玉门地区赤金堡组、下沟组和中沟组采集了大量昆虫化石。这些标本不仅为昆虫区系和古生态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辽宁早白垩世义县组发现无珠孔管的类似麻黄植物化石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对于大多数植物学家而言,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是两个区分明确的植物类群。此前演化生物学家虽然一直努力弥合二者之间的鸿沟,但均未成功。近日,南京古生物所王鑫研究员和国家兰科植物保护中心刘仲健教授报道了一种早白垩世的植物化石,则为跨越上述鸿沟提供了新的视角。  该植物化石发现于我国辽宁凌源的义县组地层,被命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早期真蕨类植物叶子演化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泥盆纪是陆生植物多样性和植物类型显著增加的地质时期,陆生植物中除被子植物以外的所有类群在泥盆纪都已经出现。真叶植物(euphyllophyte),是广义蕨类、前裸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所组成的类群,在晚泥盆世已经非常丰富,并已经演化出了片状的叶子。然而,对于早期真蕨类植物,其羽片与大型叶之间的演化途径仍有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缅甸琥珀中发现昆虫育幼行为的直接证据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育幼行为是动物双亲对自己的卵及幼仔的照顾行为,可以提高子代成活率。该行为广泛存在于动物中,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以及昆虫等。由于动物的行为证据很难保存为化石,我们对古代育幼行为的了解非常有限。  昆虫是生物界最丰富的类群,育幼行为在昆虫中广泛存在,其起源也可能非常古老。但昆虫行为学的化石证据本身就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生物标志物揭示中国琥珀植物来源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琥珀晶莹剔透,适于加工各类工艺品,深受人们喜爱。保存有昆虫等有机体的琥珀更是古生物学研究的绝佳材料。众所周知,琥珀是植物树脂的化石。早在唐朝,诗人韦应物就曾为琥珀赋诗曰:“曾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提出琥珀来源于裸子植物的树脂。这代表着古人对于琥珀来源的朴素认识。事实上琥珀的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热河生物群及缅甸琥珀直翅目昆虫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短脉螽总科(Elcanoidea)是直翅目昆虫中已经绝灭的一个类群。其系统发育关系一直缺少详细研究,至今分类位置仍然存在非常大的分歧,该类群早先被认为是螽斯亚目的基干类群,后有学者认为它是蝗亚目的祖先类群。该类群最早发现于英国普尔贝克灰岩层;而该地也是短脉螽类昆虫研究最为详细的地区。琥珀中保存的短脉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缅甸琥珀内含白垩纪昆虫研究取得系列新发现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琥珀被称为“时间胶囊”,精美的保存了生物在地质历史中精彩的演化片段,是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缅甸琥珀产自于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最早有关缅甸琥珀的记载见于我国《汉纪》(公元205年-265年),但对其内含物的研究历史仅仅大约100年。缅甸琥珀的时代为白垩纪中期森诺曼期(Cenomanian),距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广东深圳地区首次发现侏罗纪植物化石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我国广东地区广泛发育的海陆交互相三叠-侏罗纪沉积是华南早中生代重要的含煤地层,尤其是早侏罗世地层因含有海相动物化石而备受关注。但是长期以来,该地区早侏罗世一直没有植物化石的公开研究记录,无疑对深入探究三叠—侏罗系之交的植物多样性演变造成了制约。  最近,由南京古生物所王永栋研究员、吴向午研究员、杨小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准噶尔盆地古植物及古地理学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西缘泥盆纪地层出露广泛,尤其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呼吉尔斯特组地层。呼吉尔斯特组地层因产有丰富的中泥盆世植物化石、而且保存良好,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近年来,从该组地层中陆续发表和报道了数十种可代表中国北方区中泥盆世植物群的植物大化石。然而,由于新疆北部古生代构造运动频繁,地层往往不连续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酒泉盆地早白垩世昆虫化石及地层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甘肃酒泉盆地是我国陆相白垩系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盆地内白垩系称为新民堡群,自下而上划分为赤金堡组、下沟组和中沟组。虽经长期研究,其时代意见仍不统一。近几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海春研究员团队在甘肃酒泉地区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工作,在玉门地区下沟和中沟组地层中采集了大量昆虫标本。这些标本不仅为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