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浙江常山发现最早的含串管海绵微生物礁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串管海绵(sphinctozoan)在二叠纪-三叠纪曾是重要的造礁生物,在现代珊瑚礁的洞穴内也能找到。虽然此类化石可以追溯到寒武纪,并在奥陶系快速多样化,但是其造礁能力在早古生代一直被认为十分有限,仅在晚志留纪有与叠层石共同造礁的报道。奥陶系的串管海绵在澳大利亚、阿拉斯加、美国加尼福尼亚州、哈萨克斯坦和我国陕西及新疆等地都有记录,常常在岛弧相关环境中产出,然而至今并无确切的证据表明串管海绵在奥陶系海洋中参与造礁。

  近年来,南京古生物所李越研究员研究团队联合德国埃尔朗根大学的同行对浙江省常山县境内的大型微生物礁进行了系统采样,并在野外定量统计和收集造礁生物组成的数据。在实验室内,则采取大规模磨制抛光面并有针对性地配合显微薄片的研究方法,结合相关地区的地层学、岩石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和区域构造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对礁体的构建方式、造礁群落构成、古生态和古环境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研究表明,常山县五爱村剖面的一个微生物礁内含有大量串管海绵化石,局部含量最高可达13%。此礁体主要由富含平底晶洞的凝块岩构成(见插图A,B),钙化的蓝细菌(包括KordephytonRenalcisEpiphyton)是最主要造礁者(见插图C)。串管海绵(Corymbospongia属)和皱纹珊瑚(PalaeophyllumStreptelasma属)作为后生动物虽然也参与造礁(见插图A,B和D),但对礁体的贡献远小于蓝细菌。这也是华南奥陶系首例串管海绵化石的报道。此结果支持了之前的经验观察,表明串管海绵在奥陶系似乎局限在岛弧(或大陆弧)相关环境产出。同时也暗示最早参与造礁的串管海绵似乎起源于深潮下带,而不是珊瑚和层孔虫等繁盛的较浅的水域(浅潮下带)。

  近期,该研究的初步成果在国际期刊Facies上发表。

  论文相关信息:Li Qijian, Li Yue & Kiessling Wolfgang, 2015. The first sphinctozoan-bearing reef from an Ordovician back-arc basin. Facies, 61 (3): available online?. (DOI: 10.1007/s10347-015-0444-6)

相关话题/环境 微生物 生物 实验 数据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华南泥盆纪笔石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早泥盆世笔石广泛分布于南北纬30°之间的古赤道地区,仅少数分布于该区域之外。而在中国,其仅见报道于云南西部、广西东南部(古低纬度区)和西藏南部地区(古高纬度区)。  近期,南京古生物所陈旭院士及其合作者系统研究了广西钦州、玉林地区泥盆系钦州组中的笔石动物群,共鉴定和详细描述3属14种,包括Uncin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陕南早寒武世地层中发现已知最古老的幼虫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在演化发育生物学领域有一个已经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争论:最早的后生动物到底是直接发育的还是间接发育的?绝大多数现生海洋无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都有幼虫阶段,因而,生物学家认为间接发育是后生动物发育的原始特征。然而,由于已知的化石胚胎都是直接发育的,古生物学家认为直接发育才是后生动物发育的原始特征。  近期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早二叠世蜓类研究显示南北羌塘不属于同一地块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西藏北部双湖至冈玛错一带存在一条东西向500余公里的高压变质带,其来源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认为这条高压变质带是南羌塘地块和北羌塘地块在古特提斯洋闭合时高压碰撞所致,位于南北羌塘之间的龙木错—双湖缝合带是古特提斯洋的主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南北羌塘属于同一地块,这个变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华南发现奥陶纪末期深水型海绵动物群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奥陶纪大灭绝是地质历史上五次大的灭绝事件中最早的一次,发生于奥陶纪末期,时代为443—445百万年。经过40多年的研究,目前一致认为奥陶纪灭绝事件可以分为两幕,二者间隔约1百万年。在大灭绝第一幕至奥陶纪最末期这段时间内,很多化石门类先后被发现,如腕足类、三叶虫、珊瑚、笔石等;但是海绵化石鲜有记载,只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酒泉盆地首次发现直翅目昆虫化石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酒泉盆地是我国陆相白垩系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盆地内白垩系称为新民堡群,自下而上划分为赤金堡组、下沟组和中沟组,虽经长期研究,其时代意见仍未统一。近年来,南京古生物所张海春研究员团队在甘肃酒泉地区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工作,在玉门地区赤金堡组、下沟组和中沟组采集了大量昆虫化石。这些标本不仅为昆虫区系和古生态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特异保存的磷酸盐化叶肢介卵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叶肢介是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双甲目的成员,分布时代为泥盆纪至今。叶肢介卵通常很难保存为化石,因此其微观结构和保存方式少有研究报道。最近,南京古生物所泮燕红副研究员、王亚琼助理研究员、沙金庚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廖焕宇等对热河生物群中特异保存的叶肢介卵进行了埋葬学研究和报道。  本次发现的叶肢介卵产自辽西四合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辽宁早白垩世义县组发现无珠孔管的类似麻黄植物化石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对于大多数植物学家而言,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是两个区分明确的植物类群。此前演化生物学家虽然一直努力弥合二者之间的鸿沟,但均未成功。近日,南京古生物所王鑫研究员和国家兰科植物保护中心刘仲健教授报道了一种早白垩世的植物化石,则为跨越上述鸿沟提供了新的视角。  该植物化石发现于我国辽宁凌源的义县组地层,被命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鄂尔多斯盆地晚石炭世-吴家坪期非海相孢粉生物地层学研究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石炭—二叠纪非海相地层在华北克拉通分布广泛,主要是以本溪组-孙家沟组之间的沉积序列为代表。长期以来,对于该段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主要依靠地层中保存的少量动物化石以及大植物化石。从上世纪60年代起,随着孢粉生物地层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华北晚古生代非海相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有了较大发展。至今已积累了不少孢粉研究资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西藏拉萨地块白垩纪固着蛤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固着蛤是双壳纲马尾蛤目的统称,它们起源于晚侏罗世牛津期中期,至白垩纪末灭绝,繁盛于赤道和近赤道浅海区域,具有重要的分类、演化、地层对比和古地理意义。尽管前人对我国青藏高原和塔里木地区的固着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其分类还需依据更多的化石材料予以进一步修订。  近期,南京古生物所饶馨博士等根据西藏野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华南奥陶系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宝塔组是华南板块奥陶系一套特殊的岩石地层,在扬子区广泛发育和分布,从东到西绵延两千多公里、从南至北最长处有近千公里。该碳酸盐岩地层时代为晚奥陶世早期,厚度从数米到近百米,但其特殊的裂纹构造困扰了广大地质工作者特别是国内外的相关地层古生物学家已达一百年的时间,关于它的成因存在多种假说,至今没有定论。有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