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昌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昌大学 /2014-04-05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材料科学与技术的专门人才与高等院校师资:

1、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材料物理与化学知识。

2、掌握有关的先进的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方法,测试手段和评价技术。

3、在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方面作出具有学术价值的成果。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5、具有从事材料物理与化学领域研究工作的能力。

6、身心健康。

基本学制:2.5年。硕士研究生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延长或缩短在校学习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为2至4年。

培养方式:

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成员协助导师完成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导师在充分了解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研究兴趣、能力基础等情况后,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帮助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计划,对研究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和指导,充分挖掘研究生的学术潜力。

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工作并重,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注意培养研究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应修学分:总学分不少于73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 32学分(必修课不少于18 学分),必修环节8学分 ,学位论文 33学分。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1

半导体发光材料与器件

研究宽禁带半导体发光材料与器件的制备技术,并结合半导体物理、现代分析技术等理论和实验手段,深入揭示其物理机制。

江风益(博导)

刘念华(博导)

2

材料的计算模拟与设计

薄膜缺陷结构、晶界与纳米结构计算模拟与设计

周浪(博导)

3

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

利用各种材料分析手段,表征半导体材料、金属材料内部微观结构,并分析它们对性能的影响。

张萌(博导)

4

功能高分子材料

主要开展功能高分子的合成、结构及其性能表征,并主要围绕具有光、电、磁、生物医药等功能高分子材料和器件的制备。主要研究课题为:液晶共轭高分子、材料表面功能化、聚烯烃材料、磁性纳米粒子

陈义旺(博导)

贺晓慧

5

新型功能材料

磁性材料、铁电薄膜材料、硅材料、电子互连与封装材料

罗广圣

赖珍荃

王水凤

周 浪

章少华

 

 

三、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开课

学期

任课教师

(职称)

考核

方式

备 注

必修课

0020005

英 语

144

6

1、2

 

考试

全部方向

0020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0

1

1

 

考试

全部方向

0020003

自然辩证法

42

6

2

 

考试

全部方向

0029010

数值分析

54

3

1

 

考试

全部方向

5721001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54

3

1

章爱生

(副教授)

考试

全部方向

5721002

材料物理导论

36

2

1

张萌

(教授)

考试

全部方向

5721003

材料化学选论★

54

3

1

陈义旺

(教授)

考试

全部方向

选修课

5722004

半导体物理

36

2

2

方文卿

(副教授)

考核

方向1

5722005

高等材料制备技术

36

2

2

王 立

(讲师)

考核

方向1

5722006

计算材料学★

36

2

2

周浪

(教授)

考核

方向2,5

5722007

凝固原理与技术

36

2

2

张萌

(教授)

考核

方向3

5722008

材料合成与制备

36

2

2

陈义旺

(教授)

考核

方向4

5722009

功能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36

2

2

陈义旺

(教授)

考核

方向4

5722010

固体物理

36

2

2

赖珍荃

(教授)

考核

方向2,5

5722011

薄膜物理与工艺

36

2

2

徐飞

(讲师)

考核

方向5

5722012

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

36

2

2

多位导师合上

考核

全部方向

5722013

相变原理

36

2

2

张萌

(教授)

考核

方向3

公共选修课

二外、数学、计算机、体育、管理、经济、法律类

 

 

 

 

 

至少选修一门

 

跨学科的专业课程

 

 

 

 

 

至少选修一门

必修

环节

(8学分)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3

 

 

 

 

 

学术活动

 

2

 

 

 

 

 

社会实践

60

2

 

 

 

 

 

外语学术论文

 

1

 

 

 

 

注:1. ★号注明的为双语教学课程。

2.必修课程均为考试课程。

 

四、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3学分):

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进行,开题报告由文献综述和研究计划两部分组成。要求研究生在阅读50篇有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研究方向和论文选题写出文献综述书面报告。研究计划部分就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作出论证。

开题报告以学术报告会的形式进行,硕士生以可视手段对拟开题作30分钟的全面汇报,就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案及研究进度做出说明,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回答评审小组委员的提问。评审小组由至少3位专家组成(包括导师),对该生的选题尤其是研究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给出“通过”或“不通过”的明确评定。

学术活动(2学分):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要求至少参加10次学术活动(其中至少做1次报告)。学术活动的形式可为参加国际、全国性和省内学术会议或校内外学术讲座等。参加活动后撰写不少于400字的小结,并填写《南昌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考查合格,给予学分,并存入硕士生业务档案。

硕士生在所要求的论文发表数量之外,在公开学术刊物多发表1篇学术论文,可折抵参加学术活动1次。但最多只能用学术论文折抵学术活动2次。

实践环节(2学分):

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完成一定量的教学实践或工程实践或管理实践或勤工助学,实践环节工作量为60学时,经考核合格,给予学分。具体参照《南昌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暂行规定》执行。在正规高等学校担任过一门本科以上课程教学者或委培、定向的硕士生可免去实践环节,自动获得学分。

外语学术论文(1学分):

答辩前提交一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有指导教师签字认可的外文学术论文。

五、学位论文(32学分)

发表论文要求:

硕士生在校期间(以入学时间为界)必须在核心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排名要求为以研究生为第1作者,或导师为第1作者,研究生为第2作者。申请一项发明专利得到申请号(研究生为第1发明人或导师为第1发明人,研究生为第2发明人)视同在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如论文尚未正式刊出,须有正式录用通知。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南昌大学。

学位论文形式:

硕士学位论文都必须是学术性论文。由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论文主体(包括文献综述、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已发表文章目录、致谢等部分组成。涉及理论研究工作的学位论文可在论文主体中增加理论部分。

科研能力与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水平、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1)选题应努力体现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创新性。(2)学位论文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3)论文的结论和所引用的资料应详实准确。(4)论文应有独立见解,能提出新问题,或对已提出的问题作出新的分析和论证;凡是通俗性、泛论性或单纯叙述他人成果的文章或翻译材料,不能作为硕士学位论文。(5)论文正文的篇幅在1万至3万字左右,符合学位论文的规范,其基本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达到可以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的水平。

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以及各个必修环节,取得相应学分,并完成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要求后,按照《南昌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