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昌大学 /2014-04-05

 《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1、在本门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人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与科学研究工作的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3、 身心健康。

基本学制:2年。硕士研究生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延长或缩短在校学习时间,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为2至4年。

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鼓励有条件的学科组织进行集体指导。导师要全面地关心硕士研究生的成长,既教书又育人。导师应多方面了解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研究兴趣、能力基础等具体情况,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帮助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计划,要对研究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的指导,充分挖掘研究生的学术潜力。

实行学分制,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的方式。既要使研究生深入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使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应修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66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 32学分(必修课不少于18 学分),必修环节 8 学分 ,学位论文 26 学分。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指导教师

1

水资源学

 本方向着重研究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周文斌(博导)

万金保(博导)

林波(教授)

刘雷(副教授)

全水清(副教授)

朱乐辉(副教授)

董瑞斌(副教授)

2

环境化学

本方向着重研究污染物的来源、组成、结构、含量和变化规律,为污染预报、预防和处理提供依据。

游海(教授)

弓晓峰(教授)

何宗健(副教授)

刘雷(副教授)

全水清(副教授)

齐美富(副教授)

樊华(副教授)

3

环境规划与管理

 本方向着重研究一定区域内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及环境规划和管理的方法。

万金保(博导)

刘琪璟(博导)

弓晓峰(教授)

何宗健(副教授)

樊华(副教授)

4

环境生物与生态

 本方向着重研究用生物技术解决环境中的污染问题,生物修复及生态系统。

林波(教授)

董瑞斌(副教授)

三、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 程 名 称

开课

学期

任课

教师

考核方式

备 注

 

 

 

 

必修

 

0020005

英 语

144

6

1、2

 

考试

 

0020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0

1

1

 

考试

 

0020003

自然辩证法

42

2

2

 

考试

 

0029010

数值分析

54

3

1

 

考试

 

5821034

高等环境微生物

54

3

1

 

考试

 

5821035

环境分析技术

54

3

1

 

考试

 

5821051

高等环境化学

54

3

1

 

考试

 

 

 

 

选修

 

 

 

5821036

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方法

36

2

2

 

考试

 

5822039

环境评价理论与方法

36

2

2

 

考试

 

5822041

生态工程学

36

2

2

 

考试

 

5822042

环境生物技术

36

2

2

 

考试

 

5822043

环境监测方法

36

2

2

 

考试

 

5822045

运筹学

36

2

2

 

考试

 

5822046

遥感应用技术

36

2

2

 

考试

 

5822048

环境学科研究前沿

36

2

2

 

考试

 

5822049

环境经济学

36

2

2

 

考试

 

5822050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36

2

2

 

考试

 

5822052

环境规划学

36

2

2

 

考试

 

5822053

环境毒理学

36

2

2

 

考试

 

 

5822054

环境管理学

36

2

2

 

考试

 

5822055

污染气象学

36

2

2

 

考试

 

公共选修课

二外、数学、计算机、体育、管理、经济、法律类

 

 

 

 

 

至少选修一门

 

跨学科的专业课程

 

 

 

 

 

至少选修一门

必修

环节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3

2

 

 

 

 

学术活动

 

2

 

 

 

 

 

社会实践

60

2

 

 

 

 

 

外语学术论文

 

1

 

 

 

 

四、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3学分):

开题报告由文献综述和研究计划两部分组成。硕士生撰写开题报告之前应阅读至少50篇国外重要文献。文献综述部分对课题有关的前人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研究计划部分就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作出论证。开题报告必须在审核小组会上宣读并答辩。审核小组由至少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提倡邀请外单位专家参加。审核小组另有所指取形开题报告后,作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议。

学术活动(2学分):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要至少参加十次学术活动(其中至少做1次报告)。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可为参加国际、全国性和省内学术会议或校内外学术讲座等。参加活动后撰写不少于400字的小结,并填写《南昌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考查合格,给予学分,并存入硕士生业务档案。

硕士生在所要求的论文发表数量之外,在公开学术刊物多发表达1篇学术论文,可折抵参加学术活动1次。但最多只能和学术论文折抵学术活动2次。

实践环节(2学分):

要求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完成一定量的教学实践或工程实践,实践环节工作量为60学时,经考核合格、给予学分。

外语学术论文(1学分):

答辩前提交一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有指导教师签字认可的外文学术论文。

五、学位论文

发表论文要求:

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以入学时间为界)必须在省级以上公开学术刊物(含正式出版的增刊)或在省级以上学术性会议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集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排名要求为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申请一项发明专利得到申请号(研究生为第一发明人或导师为第一发明人,研究生为第二发明人)视同在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如论文尚未正式刊出,必须有正式录用通知。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南昌大学。

学位论文形式:

学术性论文。学术性硕士学位论文由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论文主体(包括文献综述、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已发表文章目录、致谢等部分组成,涉及理论研究工作的学位论文可在论文主体中增加理论部分。

科研能力与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水平、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1)选题应努力体现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创新性。

(2)学位论文应是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3)论文的结论和所引用的资料应详实准确。

(4)论文应有独立见解,能提出新问题,或对已提出的问题作出新的分析和论证;凡是通俗性、广泛性或单独叙述他人成果的文章或翻译材料,不能作为硕士学位论文。

(5)论文正文的篇幅在1万至3万左右,符合学位论文的规范,其基本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达到可以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的水平。

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以及各个必修环节,取得相应学分,并完成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要求后,按照《南昌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