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昌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昌大学 /2014-04-05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胜任本专业高校教学科研、出版编辑或中外文化交流有关部门实际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求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和趋势,有开拓创新精神,能独立进行学术研究,有高校教学及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等实际工作能力。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基本学制:2.5年。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在校学习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为2至4年。

培养方式:

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应修学分:总学分不少于73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2学分(必修课不少于18学分),必修环节8 学分,学位论文33学分。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指导教师

 

 

 

 

1

 

 

 

 

欧美文学研究

欧美文学方向以研究欧美文学思潮的发生、发展及其特征,欧美重要作家的创作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为研究对象。这一研究方向把整个欧美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纳入视域之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以期加深对于欧美文学的了解,加深对于不同文化文学的认识,推动欧美文学的传播和研究工作,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欧美文学研究方向注重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文学史和作家作品的研究,尤其注重运用叙述学、文体学等理论对具体的作家作品作精细的研究。

 

 

 

 

赖骞宇

 

2

 

比较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是跨国别民族,语言文化的文学研究,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此方向以中西文学文化比较为主,其意义是在外国文学的学习研究中应具有自觉的主体意识、比较意识和国际视野。

 

李东辉

 

 

 

3

 

 

 

外国文学理论与批评

    本方向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欧美及俄罗斯文学理论与批评,其时间跨度,则从古希腊到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是一个发展的系统,只有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才能对其作出深入的了解、理解和科学的评价。学习和研究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有助于借鉴和吸收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在中西对话交流的基础上,通过互参、互证、互融、互补,也有益于促进当代中国文学和文化建设。

 

 

 

周平远

 

三、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任课教师

(职称)

考核

方式

备 注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

0020005

英语

144

6

1、2

 

 

 

0020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0

1

1

 

 

 

0020002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

42

2

2

 

 

 

5021082

西方文论专题★

36

2

1

 

考试

 

5021083

现代语言学专题★

36

2

1

 

考试

 

5021138

比较文学概论

54

3

1

李东辉

考试

 

5021139

欧美文学思潮史

36

2

1

赖骞宇

考试

 

 

 

专业方向课

5022140

欧美文学经典研究

36

2

1

赖骞宇

考查

根据不同

方向选修

相关课程,

可跨方向

选修。

5022141

欧洲文化史

36

2

2

本点导师

考查

5022142

西方现代小说艺术

36

2

2

李东辉

考查

5022143

西方小说史

36

2

2

赖骞宇

考查

5022144

英语诗歌和戏剧选讲★

36

2

2

本点导师

考查

5022145

中外文化比较专题

36

2

2

本点导师

考查

5022146

学术前沿讲座

36

2

2

本点导师

考查

5022147

欧美现代派文学研究

36

2

2

本点导师

考查

5022148

中西比较诗学

36

2

2

本点导师

考查

5022149

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

36

2

2

本点导师

考查

素质教育课

公共选修课

二外、数学、计算机、体育、管理、经济、法律类

36

2

2

 

 

至少选修一门,不少于2学分

 

跨学科的专业课程

36

2

2

 

 

至少选修一门,不少于2学分

必修

环节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3

 

 

 

 

 

学术活动

 

2

 

 

 

 

 

社会实践

60

2

 

 

 

 

 

外语学术论文

 

1

 

 

 

 

标有★者为双语教学课程。


四、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3学分):

开题报告由文献综述和研究计划两部分组成。硕士生撰写开题报告之前应阅读至少50篇国内外重要文献。文献综述部分对课题有关的前人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研究计划部分就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作出论证。开题报告必须在审核小组上宣读并答辩。审核小组由至少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提倡邀请外单位专家参加。审核小组听取开题报告后,作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议。

学术活动(2学分):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要求至少参加10次学术活动(其中至少做1次报告)。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可为参加国际、全国性和省内学术会议或校内外学术讲座等。参加活动后撰写不少于400字的小结,并填写《南昌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考查合格,给予学分,并存入硕士生业务档案(具体要求见《南昌大学关于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暂行规定》)。

实践环节(2学分):

要求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完成一定量的教学实践、管理实践,实践环节工作量为60学时,经考核合格,给予学分。具体参照《南昌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暂行规定》执行。在正规高等学校担任过一门本科以上课程教学者或委托、定向的硕士生可免去实践环节,自动获得学分。

外语学术论文(1学分):

答辩前提交一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有指导教师签字认可的外文学术论文。

五、学位论文

发表论文要求:

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以入学时间为界)必须在省级以上公开学术刊物(含正式出版的增刊)或在省级以上学术性会议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集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形式:

    学术性论文。

科研能力与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水平、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1、选题应努力体现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2、学术论文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3、论文的结论和所引用的资料应详实准确。

4、论文应有独立见解,能提出新问题,或对已提出的问题作出新的分析和论证;凡是通俗性、泛论性和单纯叙述他人成果的文章或翻译材料,不能作为硕士学位论文。

5、论文正文的篇幅在2万至3万字左右,符合学位论文的规范,其基本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达到可以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的水平。

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以及各个必修环节,取得相应学分,并完成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要求后,按照《南昌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