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江西师范大学 /2014-04-07

 中国哲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101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学、科研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本学科教学、研究的能力。学习期间,必须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并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水平。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本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并能准确地撰写论文外文摘要。

4、具有健全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二、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允许硕士生提前毕业,但硕士生的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5年。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硕士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三、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

(每方向字数在50字以内)

研究生导师

1

中国人生哲学

研究人生哲学的理论体系;研究中国哲学家的人生哲学思想;研究中国人生哲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在当代的走向。

郑晓江教授,徐春林副教授

2

儒家哲学

研究儒家哲学的产生与基本思想;研究儒家哲学流派、人物及思想;研究儒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走向。

徐春林副教授,蒋九愚教授

3

中国佛学

研究佛学的产生与基本教义;研究佛学中国化的过程;研究中国化佛学流派、人物及思想;研究佛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走向。

刘剑锋副教授,蒋九愚教授

4

中国近现代哲学

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流派、人物、思潮、思想;研究中国哲学近现代转型及其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易燕明副教授,赖功欧研究员

虞文华教授

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

1、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导师为主导负责硕士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发挥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注重课程学习,夯实学科基础,通过课程学习使硕士生掌握学科专业的系统知识和前沿问题。要求每位硕士生都应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使硕士生在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努力提高硕士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硕士生在入学后的三个月内(最迟在第一学期末)经师生互选,确定导师,未互选的硕士生由导师组分配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和硕士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方向与制订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室、所、中心)和研究生院备案。培养计划应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该硕士生的专业研究方向、课程学习要求及实践和参加学术活动环节等做出比较具体的规定或说明,在此基础上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在入学后的第一学期末提交给导师。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应在第一学期内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研究制定,经学院批准,报研究生院备案。本专业规定的所有学分必须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

4、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应参照本人论文研究计划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有条件时尽可能参与导师或导师组的相关课题研究工作,侧重于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训练,培养硕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与课程考核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每个硕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8学分)、学位基础课(9学分)、学位核心课(9学分)。

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6学分)。

补修课程:对于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学科专业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补修的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补修课程要求通过考核,取得合格以上成绩,但不计学分。

2、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学位课程75分以上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以上为合格。公共必修课的考核按研究生院的统一要求执行。专业课程的考核注重对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引导和促进硕士研究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倡以要求学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调查报告、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课程考核。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两部分。

(1)学术活动(1学分)硕士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内外本学科、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各种学术活动。在读期间,应听取不少于5场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学术活动计1学分,导师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学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

(2)实践活动(1学分)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至少课堂讲授2课时,讲授课程最好为本科生的基础课程,如《中国哲学史》等;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完成自主申报科研课题或参与人才培养基地和学科研究基地研究项目等1次及以上。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导师依据研究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七、科研能力的培养

1、本专业硕士生须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和水平。鼓励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鼓励本专业教师将科研成果带入课堂,以科研促教学,进一步加深或拓宽硕士生的理论和知识面。

2、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参加国内外会议,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聆听有关学术报告活动5次及以上,并撰写读书摘要或读书笔记5次及以上。

3、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未完成者,不得授予硕士学位。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特制订如下规定。

1、论文选题

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应符合专业要求。第四学期开学初,硕士生应主动与自已的导师联系,与导师商量后确定具体选题。

2、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在确定选题后,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攻方向及奋斗目标,确定自己的技术路线,认真做好选题和开题报告。

硕士生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用至少一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审查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江西师范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若干规定》。

2、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向导师作进展报告3次以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学位点于第五学期中期组织论文中期检查。

3、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进行专家评阅和答辩。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和《江西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附件一:

中国哲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任课

教师

备注

公共必修

9992001

9992002

公共英语

4

216

1和2

学校统一安排

英语学科修二外

99920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学校统一安排

全校必修

9992010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2

学校统一安排

文科指定选修

0012017

专业英语

1

18

2

郑争文

 

专业基础课

0012018

中国哲学专题研究

3

72

郑小江、徐春林等

 

0012019

中国哲学史料学与方法论

3

54

赖功欧

0012021

中国哲学原著选读

3

54

徐春林

专业核心

0012022

道教史专题A

3

54

曾勇

 

 

 

 

 

 

 

 

 

 

0012024

中国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ABCD

3

72

郑小江

0012411

先秦诸子研究B

3

54

蒋九愚等

0012025

传统儒家哲学研究B

3

54

李丕洋

0012026

中国佛教原著选读C

3

54

蒋九愚

0012027

中国佛学专题C

3

54

刘剑锋

0012028

近代中国哲学研究D

3

54

易燕明

0012029

现代中国哲学研究D

3

54

虞文华

0012412

经学研究A

3

54

邓庆平

专业

选修

0012030

江右思想家研究AB

2

36

郑小江、徐春林等

 

0012032

宋明理学研究AB

2

36

徐春林

0012033

现代新儒学研究B

2

36

易燕明

0012034

禅宗思想研究C

2

36

蒋九愚

0012035

宗教研究专题C

2

36

刘剑锋

001203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D

2

36

易燕明

0012037

中国政治哲学专题D

2

36

虞文华

001203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ABCD

2

36

吴仁平

实践

环节

学术活动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研讨不少于5次,作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

1

 

 

各指导教师

 

实践活动

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科研实践

1

 

 

各指导教师

 

补修

课程

0012413

中国哲学史

3

54

 

李丕洋

与哲学专业本科生一起上

0012414

西方哲学史

3

54

 

郑争文

注:A代表中国人生中哲学方向;B代表儒家哲学方向;C代表中国佛学方向;D代表中国近现代哲学方向。

 

附件二:

中国哲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012018

课程名称:中国哲学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The  Study on the Topic of Chinese Philosoph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分:3

学时:54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郑小江教授等。

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主要讲述儒家哲学、道家与道教哲学、佛教哲学、中国生死哲学、中国休闲哲学等课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多侧面、多维度了解中国哲学的丰富内涵,并由此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中国哲学的基本特质。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崔大华:《儒学引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郑晓江:《寻求人生的真谛——生死问题的探索》,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5、胡伟希:《儒道禅与休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课程编号:0012019

课程名称:中国哲学史料学与方法论

英文译名:Chinese Philosophy Historical Material and Method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分:3

学时:54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赖功欧研究员

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哲学史料学的范围和内容、分类及特征、主要著作及目录、历史线索与学术价值,掌握宏观整体方法论及具体文献分析利用方法。要求学生熟悉中国哲学史的基本文献,并从儒、释、道等史料的分类中,理解文献的基本性质与核心内容,特别是要从中国学术史源流的角度了解文献的内在精神,以获得对学术思想走向的大致了解;在方法上能结合史料的实际价值,就史料间相互关系分析出史料的时代特征。此外,需掌握中国哲学史史料版本情况,培养分析版本、校勘、古文字等基本能力。从方法论角度,还要努力从考古学角度,了解近现代简帛古书的发现及重要意义,特别是其对中国学术思想史改写的价值所在。因此,本门课程所讲方法论,亦主要为结合史料学并在史料学基础上的方法论,最终目标在获得有效地利用史料,并作出正确的分析与解释。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李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3、皮锡瑞:《经学通论》,中华书局2008年版。

    4、王夫之:《船山全书》,岳麓书社2011年版。

    5、韦政通:《中国哲学大辞典》,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版。

    6、马一浮:《复性书院讲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7、熊十力:《读经示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

8、钱穆:《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

 

课程编号:0012021

课程名称:中国哲学原著选读

英文译名:Chinese Philosophy Classic Selective Reading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分:3

学时:54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徐春林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讲授中国哲学的基本著作:《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易传》、《老子》、《庄子》、《金纲经》、《大乘起信论》、《坛经》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了解中国古代哲学儒、释、道哲学中主要典籍的来龙去脉、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影响等,为学生从事中国哲学研究奠定文献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

1、郭齐勇主编:《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宋】朱熹:《四书集注》,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3、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4、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

5、陈秋平、尚荣:《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书局2007年版。

6、【梁】真谛:《大乘起兴论校释》,中华书局1992年版。

7、杨曾文校写:《六祖坛经》,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

 

课程编号:0012022

课程名称:道教史专题

英文译名:The Topic of Taoist History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分:3

学时:54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曾勇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主要讲述道教发展史、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道教伦理、道教与科学、道教与佛教等专题,全面系统而比较深入地了解道教哲学及其影响。

【教材及参考书目】

1、任继愈主编:《道藏提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2、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97年版。

3、王明:《道家与道教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4、陈国符:《道藏源流考》,中华书局1963年版。

5、李养正:《道教概说》,中华书局1989年版。

6、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7、胡孚琛等:《道学通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8、陈鼓应:《老庄新论》,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9、卿希泰主编:《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0、胡孚琛:《魏晋神仙道教》,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课程编号:0012024

课程名称:中国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

英文译名:Chinese Philosophy of Life and Death and life edu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分:3

学时:72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郑小江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立足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血脉的基础之上,探讨中国人在新的世纪中如何获得更健康、更合理的生活方式,以及拥有更好的人生观、人生模式和死亡观。本课程将从现代人所遭遇的各式各样的生死问题之分析入手,追溯中国历史上先贤先哲的生死观及生死实践,尤其是他们卓越的生死智慧,以建构中国人科学且合意的人生原则、人生观念、人生理想,以及死亡观,等等。本课程尤其重在提出具有优秀民族传统内涵的各种合理且合意的生死观及人生的模式供现代的中国人选择,以适应新的世纪展现给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多样化的趋势,从而提升中国人的生存品质、生活品质,以及人生和死亡的品质。

【教材及参考书目】

1、郑晓江、程林辉:《中国人生精神》,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郑晓江、詹世友:《西方人生精神》,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何怀宏:《生命与自由》,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贺麟:《文化与人生》,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5、黄应全:《生死之间》,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

6、【德】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7、李德顺:《价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8、张君励等:《科学与人生观》,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9、【奥】弗兰克:《活出意义来》,赵可式等译,三联书店1998年版。

10、杨绍南:《人生哲学概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1、钱穆:《人生十论》,东大图书公司1993年版。

12、邱琳枝主编:《人生哲学教程》,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3、郑晓江:《善死与善终》,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4、郑晓江:《穿透死亡》,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5、 郑晓江:《寻求人生的真谛——生死问题的探索》,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

16、 郑晓江:《中国生命学——中华贤哲生死智慧》,台湾华杏出版公司2005年版。

17、 郑晓江、钮则诚主编:《解读生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8、 傅伟勋:《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正中书局1996年版。

19、 段德智:《死亡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0、 靳凤林:《死,而后生——死亡现象学视阈中的生存伦理》,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课程编号:0012411

课程名称:先秦诸子研究

英文译名: Study on the Philosophers in pre-Qin Dynasty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学分

学    时:54课时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蒋九愚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先秦哲学是中国哲学的开创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本课程主要讲述先秦诸子学术的基本情况,重点探讨儒家、道家、墨家的哲学思想及其源流影响。在教学具体内容上,结合阅读先秦儒家经典《论语》、《孟子》、《荀子》,重点讨论原始儒家的核心观念。结合阅读《老子》、《庄子》,重点讨论原始道家的核心观念。掌握先秦诸子尤其是儒家、道家的核心观念,为进一步了解、研究以后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版。

2、吕思勉:《经子解题》,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年版。

3、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陈鼓应:《老庄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5、钱逊:《先秦儒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6、公木 邵汉明:《道家哲学》,长春出版社2007年版。

7、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8、张松辉:《老子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9、薛柏成:《墨家思想新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课程编号:0012025

课程名称:传统儒家哲学研究

英文译名:Research on Traditional Confucian Philosophy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分:3

学时:54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李丕洋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对儒家思想的基本理念、观点予以现代语言的诠释和阐述,系统地介绍儒家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的思想。同时,深入剖析儒学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中的代表性思潮,如先秦诸子哲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使研究生对于这些历史学派和学术思潮的了解和掌握达到一个相当的水准,具备进行较高水平的学术研究的基础。这门课程的开设,不仅要求借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旨在切实提高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和学术研究水平。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庞朴主编:《中国儒学》(一至四卷),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2、潘富恩、徐洪兴主编:《宋明理学》(一至四卷),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

3、【宋】朱熹:《四书集注》,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4、宋志明等:《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版。

5、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6、【宋】陆九渊:《陆九渊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

7、【明】王阳明:《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8、江灏、钱宗武:《今古文尚书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9、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课程编号:0012026

课程名称:中国佛教原著选读

英文译名:Selected readings in the Chinese Buddhism in the original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学分

学    时:54课时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蒋九愚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主要选读中国佛教重要文献,如《金刚经》、《楞伽经》、《大乘起信论》、《华严经》、《肇论》、《坛经》、《宋高僧传》等重要经典和典籍。学习该课程,目的是熟悉中国佛教原典,为进一步理解和研究中国佛教义理打下良好的文献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

1、石峻等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中华书局1979-1996年版。

2、【梁】慧皎:《高僧传》,中华书局1992年版。

3、【宋】赞宁:《宋高僧传》,中华书局1987年点校本。

4、【宋】普济:《五灯会元》,中华书局1984年点校本。

5、《古尊宿语录》,中华书局1994年点校本。

6、杨曾文校写:《六祖坛经》,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

 

 

课程编号:0012027

课程名称:中国佛学专题

英文译名:The Topic of Chinese Buddhism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分:3

学时:54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刘剑锋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对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佛教思想家和思想流派的学说教义、教团组织、修行实践以及仪轨制度的课程讲授,配合原典的阅读,全面系统地探讨中国佛教哲学的宇宙论、人生论、心性论,以及佛学与儒学、佛学与道学、佛教与中国文化等专题,展现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历史线索和本土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加深学生对中国哲学史的理解,并从中发掘出中国佛教思想的现代价值和意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华书局1979年版。

3、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熊十力:《佛教名相通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

5、赖永海:《中国佛性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6、【荷兰】许理和:《佛教征服中国》,李四龙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汤用彤:《理学 佛学 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8、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9、印顺:《中国禅宗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0、【俄】舍尔巴茨基:《大乘佛学》,立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1、【俄】舍尔巴茨基著:《小乘佛学》,立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2、石峻等:《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一至四卷,中华书局,1979-1996年版。

 

课程编号:0012028

课程名称:近代中国哲学研究

英文译名:Research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分:3

学时:54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易燕明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以中西交汇为背景、以问题为中心,以思潮为线索来讲述近代中国哲学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全面梳理出近代中国哲学的基本命题和总体特点,并进而探讨研究近代中国哲学的特殊方法。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冯契:《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韦政通:《中国十九世纪思想史》上册,东大图书公司1991年版。

3、韦政通:《中国十九世纪思想史》下册,东大图书公司1992年版。

   4、侯外庐:《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李维武:《长江流域文化与近代中国哲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课程编号:0012029

课程名称:现代中国哲学研究

英文译名:Research on Modern Chinese Philosophy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分:3

学时:54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虞文华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主要讲述现代中国哲学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全面梳理出现代中国哲学的基本命题、主要思潮和总体特点,并进而探讨中国哲学未来发展的道路与方向。

【教材及参考书目】

1、高瑞泉:《中国现代精神传统》,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

2、郭建宁主编:《中国现代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冯契:《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4、朱执信:《朱执信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5、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6、胡适:《胡适文存》,黄山书社1996年版。

7、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8、梁漱溟:《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课程编号:0012412

课程名称:经学研究

英文译名:Research on Chinese Confucian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分:3

学时:54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邓庆平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经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基本形式,经学与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密切相关,经学研究是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主要围绕经学的产生、演变历史,重点介绍西汉今文经学、汉唐古文经学、宋明理学、清代汉学兴起、兴盛、衰亡的历史,经学各派别的代表人物及其学术成就、学术得失,总结经学演变的规律,为进一步了解、研究经学奠定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

1、皮锡瑞:《经学历史》,周予同注释,中华书局2008年版。

2、刘师培:《经学教科书》,陈居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3、马宗霍:《中国经学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年版。

4、周予同:《中国经学史讲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5、朱维铮:《中国经学史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6、【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7、范文澜:《中国经学史的演变》,《中国哲学》第1辑。

8、姜广辉:《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一、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9、章权才:《两汉经学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0、章才权:《宋明经学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1、吴雁南主编:《清代经学史通论》,云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课程编号:0012030

课程名称:江右思想家研究

英文译名:Research on Jiangxi Philosoph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2

学时:36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徐春林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较为全面地介绍江西古代思想家的生平、著作、主要思想,以及他们对江西地方文化发展的贡献,使学生系统了解和把握江西古代思想家的生平与思想,并由此进一步发展江西文化。

教材及参考书目

1、黄宗羲:《宋元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版。

2、黄宗羲:《明儒学案》,中华书局1985年版。

3、万斌主编:《阳明后学文献丛书》,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4、郑晓江主编:《江右思想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课程编号:0012032

课程名称:宋明理学研究

英文译名:Research on New Confucianism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2

学时:36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徐春林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系统介绍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及其思想、宋明理学发展的基本脉络。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我国从宋至明清近七百年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宋明理学的概貌和基本精神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宋】朱熹:《四书集注》,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2、潘富恩、徐洪兴主编:《宋明理学》(一至四卷),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

3、侯外庐等主编:《宋明理学史》(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陈来:《宋明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课程编号:0012033

课程名称:现代新儒学研究

英文译名: Study on Modern new Confucianism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学分

学    时:36课时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易燕明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现代新儒学是指20世纪20年代产生的,以接续儒学“道统”为己任,以服膺宋名理学为特征,力图恢复儒家传统的本体和主导地位,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西学,以谋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在现代化条件下的出路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贺麟、唐君毅、牟宗三等人,本课程计划通过对这些人物思想的讲解,既体现新儒学与传统哲学的联系,又借鉴佛教、西方哲学而创造发展传统儒学,使其继续保持学术生命力的艰难探索进程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宋志明:《现代新儒学的走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景海峰:《新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中国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3、宋志明:《现代新儒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李翔海:《现代新儒学论要》,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6、牟宗三:《心体与性体》,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课程编号:0012034

课程名称:禅宗思想研究

英文译名:Study of the Chan sect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学分

学    时:36课时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蒋九愚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主要介绍禅宗发展历史,了解禅宗核心思想及其发展演变,重点对唐宋禅宗主要人物、禅宗与儒学、唐宋江西禅宗开展专题性研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认识到禅宗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禅宗最具中国文化之特色以及禅宗对中国文化之影响的历史事实。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印顺:《中国禅宗史》,中华书局2010年版。

2、【日】忽滑谷快天:《中国禅学思想史》,朱谦之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3、杜继文 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4、杨曾文:《唐五代禅宗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5、杨曾文:《宋元禅宗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6、洪修平:《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修订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7、赖永海:《中国佛教文化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8、葛兆光:《禅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9、徐小跃:《禅与老庄》,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0、潘桂明:《禅宗思想历程》,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

 

课程编号:0012035

课程名称:宗教研究专题

英文译名:Topic Studies on Religion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2

学时:36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刘剑锋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贯穿对宗教传统的分类及其主要经典与文献的研究,探讨各大宗教在起源、发展和思想观念方面的差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领学生以理性思考宗教的本质、宗教的要素、宗教的世俗化、宗教与科学和宗教对话与宗教多元主义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宗教哲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范畴,挖掘宗教传统资源中可资借鉴的积极因素。要求学生按要求认真阅读指定参考书目及材料,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实地观摩等,使学生通过切身感受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材及参考书目】

1、【美】彼得森等:《宗教哲学导论》,孙毅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英】约翰•希克:《宗教之解释》,王志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方立天:《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5、【美】斯达克等:《信仰的法则——解释宗教之人的方面》,杨凤岗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英】罗素:《宗教与科学》,徐奕春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7、马西沙:《中国民间宗教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课程编号:0012036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

英文译名: Marxism localized in China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2

学时:36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易燕明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产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并没有取得实践上的胜利,但在东方的中国却取得了成功,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取得胜利是它本身中国化的结果。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所以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一个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课题。 本课程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选择了李大钊、毛泽东、冯契三个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考察,具体说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程。

【教材及参考书目】

1、何萍、李维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曾乐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历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丁祯彦:《哲学的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初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徐素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应用、形态及前景》,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

5、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李大钊文集》(五卷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冯契:《冯契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版。                              

 

课程编号:0012037

课程名称:中国政治哲学专题

英文译名:Topics in Chinese political philosoph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学分

学    时:36课时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虞文华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通过讲述中国儒墨道法等家特别是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政治哲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而领略和探索传统的政治哲学的现代意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周桂钿、李祥俊等:《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刘惠恕:《中国政治哲学发展史》,上海社会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3、杨海蛟:《传承与超越:中国政治学理论撷英》,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

4、【美】约翰.布莱恩.斯塔尔:《毛泽东的政治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丁小萍:《中国古代政治智慧》,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刘泽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整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课程编号:0012039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Study on Special Topic of Marxism Philosoph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吴仁平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分专题述评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和不同的观

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把握学术界研究的动态,培养学生进行学术研究的兴趣。
    教材及参考书目:

1、郝立新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杨耕等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2000年版。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