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江西师范大学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江西师范大学 /2014-04-07

 教育管理专业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高水平的基础教育管理人员。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能正确理解并执行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为人民服务、勇于改革和开拓、艰苦创业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联系群众,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

2.掌握比较宽厚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了解我国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掌握现代基础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3.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判断、决策、应变、指挥的能力,组织教学科研的能力和动员、团结群众的能力。

4.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5.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至四年。

培养方式分为脱产和集中面授两种方式。鼓励脱产攻读学位。

脱产方式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第一年在校学习,修读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第二年回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同时每学期集中20天继续修读课程,修满规定学分;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

集中面授方式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但最少不得少于三年。其中第一年、第二年寒暑假在校集中学习,每年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三个半月,修满课程学分,其余时间在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累计在校学习时间(含论文撰写)不得少于10个月。

三、研究方向

中、小学学校管理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授课学期

考试方式

脱产

集中面授

学  位  课  程

公共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

54

3

考试

外语(含专业外语)

216

3

一、二

一、三

考试

教育学原理

54

3

考试

教育心理学

54

3

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4

3

考试

现代教育技术

54

3

考试

专业必修课

教育管理理论

54

3

考试

教育统计与测量

54

3

考试

青少年心理学

54

3

考试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54

3

考试

非  学  位  课  程

公共选修课

计算机应用

36

2

考查

教育行政研究

36

2

考查

教育管理研究

36

2

考查

管理信息系统

36

2

考查

国外中、小学教育

36

2

考查

教育经济学

36

2

考查

教育法学

36

2

考查

基础教育督导

36

2

考查

教育未来学与发展战略

36

2

考查

教育评价

36

2

考查

中国教育管理史

36

2

考查

管理决策理论与技术

36

2

考查

教育预测与规划

36

2

考查

教育哲学

36

2

考查

注:脱产学习方式中第三、四学期即入学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集中面授学习方式的第一、二、三、四学期分别对应入学第一年的暑假与寒假、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

五、教学方式

1、以课程学习为主,采取面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注重导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2、课程学习考核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考查、平时作业、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必修课程原则上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方式考核。学位课程75分(百分制)为合格。

3、加强实践环节,学员结合本职工作和教学安排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在校集中学习之外的实践活动在学员原单位进行,并主要由原单位高级职称教师负责实践活动的指导。学员实践活动结束后,应提交两份篇实践调查报告及相关的实践评价。学员实践活动评价意见根据原单位指导教师意见及原单位意见综合评定。

4、成立导师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

六、学位论文工作与学位授予

学员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1、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选题要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实践,以研究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理论意义,切忌与培养目标不符的或空泛不实的选题。

2、导师组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负责审核学员学位论文的选题,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指导学员学位论文写作,共同把握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

3、学员在学位论文撰写期间至少有3个月以上的时间到校查阅图书资料、进行实验研究、接受导师指导、进行学位论文撰写。

4、学位论文必须严格符合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质量标准。为保证论文质量,实行学位论文校内外送审制、论文盲审制、优秀论文评审制等论文质量保障机制。学位论文送审通过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5、学位论文答辩每年安排两次,一般安排在5—6月和11—12月,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学员需在4月或10月提交学位论文定稿。

6、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严格答辩程序,尊重学术规范,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7、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经学院、学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骨干教师。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热爱教师职业和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

2、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思想政治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至四年。

培养方式分为脱产和集中面授两种方式。鼓励脱产攻读学位。

脱产方式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第一年在校学习,修读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第二年回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同时每学期集中20天继续修读课程,修满规定学分;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

集中面授方式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但最少不得少于三年。其中第一年、第二年寒暑假在校集中学习,每年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三个半月,修满课程学分,其余时间在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累计在校学习时间(含论文撰写)不得少于10个月。

三、研究方向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授课学期

考试方式

脱产

集中面授

学  位  课  程

公共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

54

3

考试

外语(含专业外语)

216

3

一、二

一、三

考试

教育学原理

54

3

考试

教育心理学

54

3

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4

3

考试

现代教育技术

54

3

考试

专业必修课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论

54

3

考试

现代伦理学专题研究

54

3

考试

现代德育与现代化专题研究

54

3

考试

教育法与教育行政管理

54

3

考试

非  学  位  课  程

选修课

课程论

36

2

考查

学习理论

36

2

考查

班级社会学

36

2

考查

教育评价与测量

36

2

考查

心理咨询

36

2

考查

中外教育史

36

2

考查

思想政治教育史

36

2

考查

青少年法制教育专题研究

36

2

考查

中学新教学理念

36

2

考查

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研究

36

2

考查

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36

2

考查

社会调查理论与实践

36

2

考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

36

2

考查

中华优秀传统道德与青年教育

36

2

考查

社会热点问题研究

36

2

考查

注:脱产学习方式中第三、四学期即入学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集中面授学习方式的第一、二、三、四学期分别对应入学第一年的暑假与寒假、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

五、教学方式

1、以课程学习为主,采取面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注重导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2、课程学习考核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考查、平时作业、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必修课程原则上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方式考核。学位课程75分(百分制)为合格。

3、加强实践环节,学员结合本职工作和教学安排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在校集中学习之外的实践活动在学员原单位进行,并主要由原单位高级职称教师负责实践活动的指导。学员实践活动结束后,应提交两份教案及相关的教学评价。学员实践活动评价意见根据原单位指导教师意见及原单位意见综合评定。

4、成立导师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

六、学位论文工作与学位授予

学员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1、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选题要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研究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点实际问题为主,要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理论意义,切忌与培养目标不符的或空泛不实的选题。

2、导师组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负责审核学员学位论文的选题,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指导学员学位论文写作,共同把握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

3、学员在学位论文撰写期间至少有3个月以上的时间到校查阅图书资料、进行实验研究、接受导师指导、进行学位论文撰写。

4、学位论文必须严格符合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质量标准。为保证论文质量,实行学位论文校内外送审制、论文盲审制、优秀论文评审制等论文质量保障机制。学位论文送审通过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5、学位论文答辩每年安排两次,一般安排在5—6月和11—12月,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学员需在4月或10月提交学位论文定稿。

6、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严格答辩程序,尊重学术规范,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7、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经学院、学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中学语文教学的骨干教师。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热爱教师职业和语文教学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

2、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与语文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语文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至四年。

培养方式分为脱产和集中面授两种方式。鼓励脱产攻读学位。

脱产方式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第一年在校学习,修读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第二年回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同时每学期集中20天继续修读课程,修满规定学分;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

集中面授方式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但最少不得少于三年。其中第一年、第二年寒暑假在校集中学习,每年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三个半月,修满课程学分,其余时间在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累计在校学习时间(含论文撰写)不得少于10个月。

三、研究方向

中学语文教学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授课学期

考试方式

脱产

集中面授

学  位  课  程

公共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

54

3

考试

外语(含专业外语)

216

3

一、二

一、三

考试

教育学原理

54

3

考试

教育心理学

54

3

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4

3

考试

现代教育技术

54

3

考试

专业必修课

语文教学原理

54

3

考试

现代语言学与语文教学

54

3

考试

语文教学改革与研究

54

3

考试

语文教育发展史

54

3

考试

非  学  位  课  程

选修课

课程论

36

2

考查

学习理论

36

2

考查

班级社会学

36

2

考查

教育评价与测量

36

2

考查

德育原理

36

2

考查

心理咨询

36

2

考查

中外教育史

36

2

考查

语文教学艺术

36

2

考查

语文教学心理学

36

2

考查

阅读技能学

36

2

考查

写作思维学

36

2

考查

语文教学专题研究(文字与文言)

36

2

考查

文艺心理学与语文教学

36

2

考查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

36

2

考查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36

2

考查

汉语语法修辞专题研究

36

2

考查

文学鉴赏学

36

2

考查

语文美育研究

36

2

考查

注:脱产学习方式中第三、四学期即入学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集中面授学习方式的第一、二、三、四学期分别对应入学第一年的暑假与寒假、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

五、教学方式

1、以课程学习为主,采取面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注重导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2、课程学习考核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考查、平时作业、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必修课程原则上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方式考核。学位课程75分(百分制)为合格。

3、加强实践环节,学员结合本职工作和教学安排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在校集中学习之外的实践活动在学员原单位进行,并主要由原单位高级职称教师负责实践活动的指导。学员实践活动结束后,应提交两份教案及相关的教学评价。学员实践活动评价意见根据原单位指导教师意见及原单位意见综合评定。

4、成立导师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

六、学位论文工作与学位授予

学员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1、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选题要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研究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理论意义,切忌与培养目标不符的或空泛不实的选题。

2、导师组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负责审核学员学位论文的选题,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指导学员学位论文写作,共同把握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

3、学员在学位论文撰写期间至少有3个月以上的时间到校查阅图书资料、进行实验研究、接受导师指导、进行学位论文撰写。

4、学位论文必须严格符合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质量标准。为保证论文质量,实行学位论文校内外送审制、论文盲审制、优秀论文评审制等论文质量保障机制。学位论文送审通过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5、学位论文答辩每年安排两次,一般安排在5—6月和11—12月,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学员需在4月或10月提交学位论文定稿。

6、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严格答辩程序,尊重学术规范,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7、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经学院、学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中学数学教学的骨干教师。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热爱教师职业和数学教学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

2、文化基础与数学专业基础好,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数学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至四年。

培养方式分为脱产和集中面授两种方式。鼓励脱产攻读学位。

脱产方式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第一年在校学习,修读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第二年回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同时每学期集中20天继续修读课程,修满规定学分;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

集中面授方式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但最少不得少于三年。其中第一年、第二年寒暑假在校集中学习,每年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三个半月,修满课程学分,其余时间在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累计在校学习时间(含论文撰写)不得少于10个月。

三、研究方向

中学数学教学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授课学期

考试方式

脱产

集中面授

学  位  课  程

公共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

54

3

考试

外语(含专业外语)

216

3

一、二

一、三

考试

教育学原理

54

3

考试

教育心理学

54

3

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4

3

考试

现代教育技术

54

3

考试

专业必修课

数学教学论

54

3

考试

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

54

3

考试

中学数学教学研究

54

3

考试

现代数学概览

54

3

考试

非  学  位  课  程

选修课

课程论

36

2

考查

学习理论

36

2

考查

班级社会学

36

2

考查

教育评价与测量

36

2

考查

德育原理

36

2

考查

心理咨询

36

2

考查

中外教育史

36

2

考查

数学史

36

2

考查

数学方法论

36

2

考查

数学问题研究

36

2

考查

竞赛数学

36

2

考查

数学哲学

36

2

考查

注:脱产学习方式中第三、四学期即入学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集中面授学习方式的第一、二、三、四学期分别对应入学第一年的暑假与寒假、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

五、教学方式

1、以课程学习为主,采取面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注重导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2、课程学习考核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考查、平时作业、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必修课程原则上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方式考核。学位课程75分(百分制)为合格。

3、加强实践环节,学员结合本职工作和教学安排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在校集中学习之外的实践活动在学员原单位进行,并主要由原单位高级职称教师负责实践活动的指导。学员实践活动结束后,应提交两份教案及相关的教学评价。学员实践活动评价意见根据原单位指导教师意见及原单位意见综合评定。

4、成立导师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

六、学位论文工作与学位授予

学员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1、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选题要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研究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理论意义,切忌与培养目标不符的或空泛不实的选题。

2、导师组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负责审核学员学位论文的选题,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指导学员学位论文写作,共同把握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

3、学员在学位论文撰写期间至少有3个月以上的时间到校查阅图书资料、进行实验研究、接受导师指导、进行学位论文撰写。

4、学位论文必须严格符合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质量标准。为保证论文质量,实行学位论文校内外送审制、论文盲审制、优秀论文评审制等论文质量保障机制。学位论文送审通过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5、学位论文答辩每年安排两次,一般安排在5—6月和11—12月,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学员需在4月或10月提交学位论文定稿。

6、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严格答辩程序,尊重学术规范,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7、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经学院、学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教学(物理)专业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中学物理教学的骨干教师。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热爱教师职业和物理教学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

2、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与物理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物理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至四年。

培养方式分为脱产和集中面授两种方式。鼓励脱产攻读学位。

脱产方式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第一年在校学习,修读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第二年回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同时每学期集中20天继续修读课程,修满规定学分;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

集中面授方式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但最少不得少于三年。其中第一年、第二年寒暑假在校集中学习,每年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三个半月,修满课程学分,其余时间在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累计在校学习时间(含论文撰写)不得少于10个月。

三、研究方向

中学物理教学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授课学期

考试

脱产

集中面授

方式

学  位  课  程

公共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

54

3

考试

外语(含专业外语)

216

3

一、二

一、三

考试

教育学原理

54

3

考试

教育心理学

54

3

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4

3

考试

现代教育技术

54

3

考试

专业必修课

物理教学论

54

3

考试

普通物理专题研究

54

3

考试

物理实验设计与研究

54

3

考试

现代物理与中学物理

54

3

考试

非  学  位  课  程

选修课

课程论

36

2

考查

学习理论

36

2

考查

班级社会学

36

2

考查

教育评价与测量

36

2

考查

德育原理

36

2

考查

心理咨询

36

2

考查

中外教育史

36

2

考查

物理学史与中学物理教学

36

2

考查

微机与物理教学

36

2

考查

中外物理教育比较

36

2

考查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研究

36

2

考查

注:脱产学习方式中第三、四学期即入学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集中面授学习方式的第一、二、三、四学期分别对应入学第一年的暑假与寒假、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

五、教学方式

1、以课程学习为主,采取面授、自学、讨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注重导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2、课程学习考核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考查、平时作业、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必修课程原则上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方式考核。学位课程75分(百分制)为合格。

3、加强实践环节,学员结合本职工作和教学安排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在校集中学习之外的实践活动在学员原单位进行,并主要由原单位高级职称教师负责实践活动的指导。学员实践活动结束后,应提交两份教案及相关的教学评价。学员实践活动评价意见根据原单位指导教师意见及原单位意见综合评定。

4、成立导师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

六、学位论文工作与学位授予

学员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1、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选题要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研究物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理论意义,切忌与培养目标不符的或空泛不实的选题。

2、导师组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负责审核学员学位论文的选题,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指导学员学位论文写作,共同把握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

3、学员在学位论文撰写期间至少有3个月以上的时间到校查阅图书资料、进行实验研究、接受导师指导、进行学位论文撰写。

4、学位论文必须严格符合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质量标准。为保证论文质量,实行学位论文校内外送审制、论文盲审制、优秀论文评审制等论文质量保障机制。学位论文送审通过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5、学位论文答辩每年安排两次,一般安排在5—6月和11—12月,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学员需在4月或10月提交学位论文定稿。

6、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严格答辩程序,尊重学术规范,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7、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经学院、学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教学(化学)专业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中学化学教学的骨干教师。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热爱教师职业和化学教学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

2、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与化学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化学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至四年。

培养方式分为脱产和集中面授两种方式。鼓励脱产攻读学位。

脱产方式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第一年在校学习,修读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第二年回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同时每学期集中20天继续修读课程,修满规定学分;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

集中面授方式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但最少不得少于三年。其中第一年、第二年寒暑假在校集中学习,每年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三个半月,修满课程学分,其余时间在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累计在校学习时间(含论文撰写)不得少于10个月。

三、研究方向

中学化学教学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授课学期

考试方式

脱产

集中面授

学  位  课  程

公共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

54

3

考试

外语(含专业外语)

216

3

一、二

一、三

考试

教育学原理

54

3

考试

教育心理学

54

3

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4

3

考试

现代教育技术

54

3

考试

专业必修课

化学教育论研究

54

3

考试

化学实验设计与研究

54

3

考试

中学化学教育改革与实践

54

3

考试

现代化学与中学化学

54

3

考试

非  学  位  课  程

选修课

课程论

36

2

考查

学习理论

36

2

考查

班级社会学

36

2

考查

教育评价与测量

36

2

考查

德育原理

36

2

考查

心理咨询

36

2

考查

中外教育史

36

2

考查

计算机基础

36

2

考查

多媒体制作

36

2

考查

竞赛化学

36

2

考查

中外化学教育比较

36

2

考查

化学教学艺术论

36

2

 

化学史与化学教育

36

2

 

科学思想史

36

2

 

科学方法论

36

2

 

注:脱产学习方式中第三、四学期即入学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集中面授学习方式的第一、二、三、四学期分别对应入学第一年的暑假与寒假、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

五、教学方式

1、以课程学习为主,采取面授、自学、讨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注重导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2、课程学习考核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考查、平时作业、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必修课程原则上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方式考核。学位课程75分(百分制)为合格。

3、加强实践环节,学员结合本职工作和教学安排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在校集中学习之外的实践活动在学员原单位进行,并主要由原单位高级职称教师负责实践活动的指导。学员实践活动结束后,应提交两份教案及相关的教学评价。学员实践活动评价意见根据原单位指导教师意见及原单位意见综合评定。

4、成立导师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

六、学位论文工作与学位授予

学员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1、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选题要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研究化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理论意义,切忌与培养目标不符的或空泛不实的选题。

2、导师组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负责审核学员学位论文的选题,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指导学员学位论文写作,共同把握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

3、学员在学位论文撰写期间至少有3个月以上的时间到校查阅图书资料、进行实验研究、接受导师指导、进行学位论文撰写。

4、学位论文必须严格符合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质量标准。为保证论文质量,实行学位论文校内外送审制、论文盲审制、优秀论文评审制等论文质量保障机制。学位论文送审通过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5、学位论文答辩每年安排两次,一般安排在5—6月和11—12月,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学员需在4月或10月提交学位论文定稿。

6、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严格答辩程序,尊重学术规范,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7、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经学院、学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教学(生物)专业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中学生物教学的骨干教师。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热爱教师职业和生物教学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

2、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与生物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生物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至四年。

培养方式分为脱产和集中面授两种方式。鼓励脱产攻读学位。

脱产方式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第一年在校学习,修读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第二年回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同时每学期集中20天继续修读课程,修满规定学分;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

集中面授方式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但最少不得少于三年。其中第一年、第二年寒暑假在校集中学习,每年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三个半月,修满课程学分,其余时间在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累计在校学习时间(含论文撰写)不得少于10个月。

三、研究方向

中学生物教学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授课学期

考试方式

脱产

集中面授

学  位  课  程

公共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

54

3

考试

外语(含专业外语)

216

3

一、二

一、三

考试

教育学原理

54

3

考试

教育心理学

54

3

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4

3

考试

现代教育技术

54

3

考试

专业必修课

生物教育论研究

54

3

考试

分子生物学

54

3

考试

细胞生物学

54

3

考试

现代生物与中学生物专题研究

54

3

考试

非  学  位  课  程

选修课

课程论

36

2

考查

学习理论

36

2

考查

班级社会学

36

2

考查

教育评价与测量

36

2

考查

心理咨询

36

2

考查

中外教育史

36

2

考查

计算机基础

36

2

考查

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

36

2

考查

细胞生物学实验

36

2

考查

中学生物实验研究

36

2

考查

生命科学概论

36

2

考查

生物史与中学生物教育

36

2

考查

生物学教学与实践

36

2

考查

多媒体制作

36

2

考查

中外生物教育比较

36

2

考查

环境生物学概论

36

2

考查

注:脱产学习方式中第三、四学期即入学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集中面授学习方式的第一、二、三、四学期分别对应入学第一年的暑假与寒假、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

五、教学方式

1、以课程学习为主,采取面授、自学、讨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注重导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2、课程学习考核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考查、平时作业、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必修课程原则上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方式考核。学位课程75分(百分制)为合格。

3、加强实践环节,学员结合本职工作和教学安排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在校集中学习之外的实践活动在学员原单位进行,并主要由原单位高级职称教师负责实践活动的指导。学员实践活动结束后,应提交两份教案及相关的教学评价。学员实践活动评价意见根据原单位指导教师意见及原单位意见综合评定。

4、成立导师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

六、学位论文工作与学位授予

学员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1、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选题要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研究生物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理论意义,切忌与培养目标不符的或空泛不实的选题。

2、导师组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负责审核学员学位论文的选题,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指导学员学位论文写作,共同把握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

3、学员在学位论文撰写期间至少有3个月以上的时间到校查阅图书资料、进行实验研究、接受导师指导、进行学位论文撰写。

4、学位论文必须严格符合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质量标准。为保证论文质量,实行学位论文校内外送审制、论文盲审制、优秀论文评审制等论文质量保障机制。学位论文送审通过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5、学位论文答辩每年安排两次,一般安排在5—6月和11—12月,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学员需在4月或10月提交学位论文定稿。

6、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严格答辩程序,尊重学术规范,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7、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经学院、学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教学(英语)专业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中等学校英语教学的骨干教师。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热爱教师职业和英语教学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

2、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与英语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英语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

3、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至四年。

培养方式分为脱产和集中面授两种方式。鼓励脱产攻读学位。

脱产方式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第一年在校学习,修读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第二年回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同时每学期集中20天继续修读课程,修满规定学分;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

集中面授方式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但最少不得少于三年。其中第一年、第二年寒暑假在校集中学习,每年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三个半月,修满课程学分,其余时间在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累计在校学习时间(含论文撰写)不得少于10个月。

三、研究方向

英语教学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授课学期

考试方式

脱产

集中面授

学  位  课  程

公共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

54

3

考试

教育学原理

54

3

考试

教育心理学

54

3

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4

3

考试

现代教育技术

54

3

考试

专业必修课

外语教学理论

54

3

考试

语言学习理论

36

2

考试

高级口语

54

3

考试

学术论文写作

54

3

考试

教材设计与分析

36

2

考试

语言测试

36

2

考试

非  学  位  课  程

选修课

课程论

36

2

考查

学习理论

36

2

考查

班级社会学

36

2

考查

教育评价与测量

36

2

考查

德育原理

36

2

考查

心理咨询

36

2

考查

中外教育史

36

2

考查

普通语言学

36

2

考查

英语阅读

36

2

考查

语言教学流派

36

2

考查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36

2

考查

情感与外语学习

36

2

考查

语文与文化

36

2

考查

中西文化

36

2

考查

英美文学作品赏析

36

2

考查

翻译理论与实践

36

2

考查

中学英语教学研究方法

36

2

考查

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

36

2

考查

英汉语法对比

36

2

考查

社会语言学

36

2

考查

注:脱产学习方式中第三、四学期即入学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集中面授学习方式的第一、二、三、四学期分别对应入学第一年的暑假与寒假、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

五、教学方式

1、以课程学习为主,采取面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注重导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2、课程学习考核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考查、平时作业、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必修课程原则上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方式考核。学位课程75分(百分制)为合格。

3、加强实践环节,学员结合本职工作和教学安排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在校集中学习之外的实践活动在学员原单位进行,并主要由原单位高级职称教师负责实践活动的指导。学员实践活动结束后,应提交两份教案及相关的教学评价。学员实践活动评价意见根据原单位指导教师意见及原单位意见综合评定。

4、成立导师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

六、学位论文工作与学位授予

学员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1、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选题要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研究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理论意义,切忌与培养目标不符的或空泛不实的选题。

2、导师组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负责审核学员学位论文的选题,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指导学员学位论文写作,共同把握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

3、学员在学位论文撰写期间至少有3个月以上的时间到校查阅图书资料、进行实验研究、接受导师指导、进行学位论文撰写。

4、学位论文必须严格符合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质量标准。为保证论文质量,实行学位论文校内外送审制、论文盲审制、优秀论文评审制等论文质量保障机制。学位论文送审通过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5、学位论文答辩每年安排两次,一般安排在5—6月和11—12月,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学员需在4月或10月提交学位论文定稿。

6、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严格答辩程序,尊重学术规范,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7、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经学院、学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教学(历史)专业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中学历史教学的骨干教师。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热爱教师职业和历史教学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

2、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与历史专业基础,通过阅读专业文献了解国内外历史学科教学理论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历史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至四年。

培养方式分为脱产和集中面授两种方式。鼓励脱产攻读学位。

脱产方式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第一年在校学习,修读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第二年回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同时每学期集中20天继续修读课程,修满规定学分;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

集中面授方式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但最少不得少于三年。其中第一年、第二年寒暑假在校集中学习,每年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三个半月,修满课程学分,其余时间在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累计在校学习时间(含论文撰写)不得少于10个月。

三、研究方向

中学历史教学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授课学期

考试

方式

脱产

集中面授

学  位  课  程

公共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

54

3

考试

外语(含专业外语)

216

3

一、二

一、三

考试

教育学原理

54

3

考试

教育心理学

54

3

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4

3

考试

现代教育技术

54

3

考试

专业必修课

中学历史教学论

54

3

考试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

54

3

考试

中国历史基本问题和前沿问题

54

3

考试

世界历史基本问题和前沿问题

54

3

考试

非  学  位  课  程

选修课

课程论

36

2

考查

学习理论

36

2

考查

班级社会学

36

2

考查

教育评价与测量

36

2

考查

心理咨询

36

2

考查

中外教育史

36

2

考查

中学历史教学现状研究

36

2

考查

社会历史调查理论与实践

36

2

考查

中学历史教案分析与研究

36

2

考查

历史教学与德育问题

36

2

考查

多媒体历史教学研究与探索

36

2

考查

中国近现代文化基本问题

36

2

考查

中国地方史与乡土教材研究

36

2

考查

当代重大国际问题研究

36

2

考查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36

2

考查

注:脱产学习方式中第三、四学期即入学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集中面授学习方式的第一、二、三、四学期分别对应入学第一年的暑假与寒假、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

五、教学方式

1、以课程学习为主,采取面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注重导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2、课程学习考核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考查、平时作业、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必修课程原则上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方式考核。学位课程75分(百分制)为合格。

3、加强实践环节,学员结合本职工作和教学安排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在校集中学习之外的实践活动在学员原单位进行,并主要由原单位高级职称教师负责实践活动的指导。学员实践活动结束后,应提交两份教案及相关的教学评价。学员实践活动评价意见根据原单位指导教师意见及原单位意见综合评定。

4、成立导师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

六、学位论文工作与学位授予

学员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1、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选题要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研究历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理论意义,切忌与培养目标不符的或空泛不实的选题。

2、导师组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负责审核学员学位论文的选题,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指导学员学位论文写作,共同把握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

3、学员在学位论文撰写期间至少有3个月以上的时间到校查阅图书资料、进行实验研究、接受导师指导、进行学位论文撰写。

4、学位论文必须严格符合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质量标准。为保证论文质量,实行学位论文校内外送审制、论文盲审制、优秀论文评审制等论文质量保障机制。学位论文送审通过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5、学位论文答辩每年安排两次,一般安排在5—6月和11—12月,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学员需在4月或10月提交学位论文定稿。

6、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严格答辩程序,尊重学术规范,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7、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经学院、学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教学(地理)专业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中学地理教学的骨干教师。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热爱教师职业和地理教学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

2、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与地理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地理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至四年。

培养方式分为脱产和集中面授两种方式。鼓励脱产攻读学位。

脱产方式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第一年在校学习,修读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第二年回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同时每学期集中20天继续修读课程,修满规定学分;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

集中面授方式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但最少不得少于三年。其中第一年、第二年寒暑假在校集中学习,每年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三个半月,修满课程学分,其余时间在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累计在校学习时间(含论文撰写)不得少于10个月。

三、研究方向

中学地理教学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授课学期

考试方式

脱产

集中面授

学  位  课  程

公共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

54

3

考试

外语(含专业外语)

216

3

一、二

一、三

考试

教育学原理

54

3

考试

教育心理学

54

3

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4

3

考试

现代教育技术

54

3

考试

专业必修课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54

3

考试

地理学进展

54

3

考试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54

3

考试

可持续发展理论

54

3

考试

非  学  位  课  程

选修课

课程论

36

2

考查

学习理论

36

2

考查

班级社会学

36

2

考查

教育评价与测量

36

2

考查

心理咨询

36

2

考查

中外教育史

36

2

考查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36

2

考查

数字地球与中学地理教学

36

2

考查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

36

2

考查

现代生态科学

36

2

考查

江西旅游研究

36

2

考查

鄱阳湖研究

36

2

考查

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

36

2

考查

遥感与中学地理教学

36

2

考查

中学地理实践教学(中学地理活动)

36

2

考查

注:脱产学习方式中第三、四学期即入学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集中面授学习方式的第一、二、三、四学期分别对应入学第一年的暑假与寒假、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

五、教学方式

1、以课程学习为主,采取面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注重导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2、课程学习考核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考查、平时作业、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必修课程原则上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方式考核。学位课程75分(百分制)为合格。

3、加强实践环节,学员结合本职工作和教学安排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在校集中学习之外的实践活动在学员原单位进行,并主要由原单位高级职称教师负责实践活动的指导。学员实践活动结束后,应提交两份教案及相关的教学评价。学员实践活动评价意见根据原单位指导教师意见及原单位意见综合评定。

4、成立导师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

六、学位论文工作与学位授予

学员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1、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选题要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研究地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理论意义,切忌与培养目标不符的或空泛不实的选题。

2、导师组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负责审核学员学位论文的选题,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指导学员学位论文写作,共同把握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

3、学员在论文撰写期间至少有3个月以上的时间到校查阅图书资料、进行实验研究、接受导师指导、进行学位论文撰写。

4、学位论文必须严格符合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质量标准。为保证论文质量,实行学位论文校内外送审制、论文盲审制、优秀论文评审制等论文质量保障机制。学位论文送审通过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5、学位论文答辩每年安排两次,一般安排在5—6月和11—12月,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学员需在4月或10月提交学位论文定稿。

6、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严格答辩程序,尊重学术规范,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7、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经学院、学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教学(音乐)专业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中学音乐教学的骨干教师。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热爱教师职业和音乐教学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

2、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与音乐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音乐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至四年。

培养方式分为脱产和集中面授两种方式。鼓励脱产攻读学位。

脱产方式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第一年在校学习,修读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第二年回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同时每学期集中20天继续修读课程,修满规定学分;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

集中面授方式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但最少不得少于三年。其中第一年、第二年寒暑假在校集中学习,每年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三个半月,修满课程学分,其余时间在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累计在校学习时间(含论文撰写)不得少于10个月。

三、研究方向

中学音乐教学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授课学期

考试方式

脱产

集中面授

学  位  课  程

公共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

54

3

考试

外语(含专业外语)

216

3

一、二

一、三

考试

教育学原理

54

3

考试

教育心理学

54

3

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4

3

考试

现代教育技术

54

3

考试

专业必修课

音乐教育学

54

3

考试

音乐美学基础

54

3

考试

当代音乐教育研究

54

3

考试

专业课(声乐、器乐、理论作曲、舞蹈任选一门)

72

3

一、二、

三、四

一、二、

三、四

考试

非  学  位  课  程

选修课

课程论

36

2

考查

学习理论

36

2

考查

班级社会学

36

2

考查

教育评价与测量

36

2

考查

心理咨询

36

2

考查

中外教育史

36

2

考查

音乐文献研究

36

2

考查

中外文学名著选读

36

2

考查

声乐教学法研究

36

2

考查

器乐教学法研究

36

2

考查

音乐表演技能教学研究

36

2

考查

音乐美育研究

36

2

考查

多媒体制作

36

2

考查

中学音乐实践编导研究

36

2

考查

音乐史专题

36

2

考查

注:脱产学习方式中第三、四学期即入学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集中面授学习方式的第一、二、三、四学期分别对应入学第一年的暑假与寒假、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

五、教学方式

1、以课程学习为主,采取面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注重导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2、课程学习考核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考查、平时作业、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必修课程原则上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方式考核。学位课程75分(百分制)为合格。

3、加强实践环节,学员结合本职工作和教学安排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在校集中学习之外的实践活动在学员原单位进行,并主要由原单位高级职称教师负责实践活动的指导。学员实践活动结束后,应提交两份教案及相关的教学评价。学员实践活动评价意见根据原单位指导教师意见及原单位意见综合评定。

4、成立导师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

六、学位论文工作与学位授予

学员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1、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选题要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研究音乐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理论意义,切忌与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不符的或空泛不实的选题。

2、导师组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负责审核学员学位论文的选题,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指导学员学位论文写作,共同把握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

3、学员在学位论文撰写期间至少有3个月以上的时间到校查阅图书资料、进行实验研究、接受导师指导、进行学位论文撰写。

4、学位论文必须严格符合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质量标准。为保证论文质量,实行学位论文校内外送审制、论文盲审制、优秀论文评审制等论文质量保障机制。学位论文送审通过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5、学位论文答辩每年安排两次,一般安排在5—6月和11—12月,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学员需在4月或10月提交学位论文定稿。

6、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严格答辩程序,尊重学术规范,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7、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经学院、学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教学(体育)专业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热爱教师职业和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

2、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和体育与健康教育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体育和健康教育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至四年。

培养方式分为脱产和集中面授两种方式。鼓励脱产攻读学位。

脱产方式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第一年在校学习,修读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第二年回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同时每学期集中20天继续修读课程,修满规定学分;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

集中面授方式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但最少不得少于三年。其中第一年、第二年寒暑假在校集中学习,每年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三个半月,修满课程学分,其余时间在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累计在校学习时间(含论文撰写)不得少于10个月。

三、研究方向

体育与健康教育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授课学期

考试方式

脱产

集中面授

学  位  课  程

公共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

54

3

考试

外语(含专业外语)

216

3

一、二

一、三

考试

教育学原理

54

3

考试

教育心理学

54

3

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4

3

考试

现代教育技术

54

3

考试

专业必修课

体育教学论

54

3

考试

多元分析与实验设计

54

3

考试

现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

54

3

考试

体育锻炼与健康专题

54

3

考试

非  学  位  课  程

选修课

课程论

36

2

考查

学习理论

36

2

考查

班级社会学

36

2

考查

教育评价与测量

36

2

考查

心理咨询

36

2

考查

中外教育史

36

2

考查

运动处方与医务监督

36

2

考查

体育心理学专题

36

2

考查

体育社会学专题

36

2

考查

特色体育教材教学与训练

36

2

考查

体育市场营销

36

2

考查

课余体育训练

36

2

考查

中外学校体育比较

36

2

考查

体育法规研究

36

2

考查

学校体育管理

36

2

考查

注:脱产学习方式中第三、四学期即入学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集中面授学习方式的第一、二、三、四学期分别对应入学第一年的暑假与寒假、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

五、教学方式

1、以课程学习为主,采取面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注重导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2、课程学习考核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考查、平时作业、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必修课程原则上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方式考核。学位课程75分(百分制)为合格。

3、加强实践环节,学员结合本职工作和教学安排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在校集中学习之外的实践活动在学员原单位进行,并主要由原单位高级职称教师负责实践活动的指导。学员实践活动结束后,应提交两份教案及相关的教学评价。学员实践活动评价意见根据原单位指导教师意见及原单位意见综合评定。

4、成立导师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

六、学位论文工作与学位授予

学员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1、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选题要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研究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理论意义,切忌与培养目标不符的或空泛不实的选题。

2、导师组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负责审核学员学位论文的选题,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指导学员学位论文写作,共同把握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

3、学员在论文撰写期间至少有3个月以上的时间到校查阅图书资料、进行实验研究、接受导师指导、进行学位论文撰写。

4、学位论文必须严格符合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质量标准。为保证论文质量,实行学位论文校内外送审制、论文盲审制、优秀论文评审制等论文质量保障机制。学位论文送审通过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5、学位论文答辩每年安排两次,一般安排在5—6月和11—12月,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学员需在4月或10月提交学位论文定稿。

6、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严格答辩程序,尊重学术规范,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7、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经学院、学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教学(美术)专业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中学美术教学的骨干教师。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热爱教师职业和美术教学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

2、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与美术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美术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至四年。

培养方式分为脱产和集中面授两种方式。鼓励脱产攻读学位。

脱产方式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第一年在校学习,修读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第二年回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同时每学期集中20天继续修读课程,修满规定学分;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

集中面授方式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但最少不得少于三年。其中第一年、第二年寒暑假在校集中学习,每年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三个半月,修满课程学分,其余时间在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累计在校学习时间(含论文撰写)不得少于10个月。

三、研究方向

中学美术教学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授课学期

考试方式

脱产

集中面授

学  位  课  程

公共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

54

3

考试

外语(含专业外语)

216

3

一、二

一、三

考试

教育学原理

54

3

考试

教育心理学

54

3

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4

3

考试

现代教育技术

54

3

考试

专业必修课

美术教学论

54

3

考试

美术课程概论

54

3

考试

素描教学研究

54

3

考试

色彩教学研究

54

3

考试

非  学  位  课  程

选修课

课程论

36

2

考查

学习理论

36

2

考查

班级社会学

36

2

考查

教育评价与测量

36

2

考查

心理咨询

36

2

考查

中外教育史

36

2

考查

应用美术教学研究

36

2

考查

电脑美术教学研究

36

2

考查

中国画教学研究

36

2

考查

版画教学研究

36

2

考查

泥塑与陶艺教学研究

36

2

考查

美术批评与现当代美术研究

36

2

考查

美术心理学

36

2

考查

中外美术比较

36

2

考查

现代影像艺术研究

36

2

考查

美术馆与博物馆教育研究

36

2

考查

注:脱产学习方式中第三、四学期即入学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集中面授学习方式的第一、二、三、四学期分别对应入学第一年的暑假与寒假、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

五、教学方式

1、以课程学习为主,采取面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注重导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2、课程学习考核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考查、平时作业、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必修课程原则上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方式考核。学位课程75分(百分制)为合格。

3、加强实践环节,学员结合本职工作和教学安排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在校集中学习之外的实践活动在学员原单位进行,并主要由原单位高级职称教师负责实践活动的指导。学员实践活动结束后,应提交两份教案及相关的教学评价。学员实践活动评价意见根据原单位指导教师意见及原单位意见综合评定。

4、成立导师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

六、学位论文工作与学位授予

学员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1、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选题要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研究历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理论意义,切忌与培养目标不符的或空泛不实的选题。

2、导师组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负责审核学员学位论文的选题,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指导学员学位论文写作,共同把握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

3、学员在学位论文撰写期间至少有3个月以上的时间到校查阅图书资料、进行实验研究、接受导师指导、进行学位论文撰写。

4、学位论文必须严格符合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质量标准。为保证论文质量,实行学位论文校内外送审制、论文盲审制、优秀论文评审制等论文质量保障机制。学位论文送审通过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5、学位论文答辩每年安排两次,一般安排在5—6月和11—12月,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学员需在4月或10月提交学位论文定稿。

6、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严格答辩程序,尊重学术规范,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7、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经学院、学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水平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及教学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的骨干教师。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热爱教师职业和信息技术教学及教学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

2、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与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学论和学习理论素养;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视野开阔,了解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任务;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及教学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至四年。

培养方式分为脱产和集中面授两种方式。鼓励脱产攻读学位。

脱产方式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第一年在校学习,修读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第二年回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同时每学期集中20天继续修读课程,修满规定学分;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

集中面授方式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但最少不得少于三年。其中第一年、第二年寒暑假在校集中学习,每年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三个半月,修满课程学分,其余时间在原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第三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在校撰写论文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累计在校学习时间(含论文撰写)不得少于10个月。

三、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学、计算机辅助教学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授课学期

考试方式

脱产

集中面授

学  位  课  程

公共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

54

3

考试

外语(含专业外语)

216

3

一、二

一、三

考试

教育学原理

54

3

考试

教育心理学

54

3

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4

3

考试

专业必修课

现代教育技术学

54

3

考试

教学设计

54

3

考试

Visual Basic 多媒体课件开发

54

3

考试

计算机网络与网络教育软件开发

54

3

考试

信息技术教育理论

54

3

考试

非  学  位  课  程

选修课

课程论

36

2

考查

学习理论

36

2

考查

班级社会学

36

2

考查

教育评价与测量

36

2

考查

心理咨询

36

2

考查

中外教育史

36

2

考查

数字电视技术与教学应用

36

2

考查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36

2

考查

SQL Server 数据库开发

36

2

考查

网络远程题库开发

36

2

考查

Java 语言与网络课件开发

36

2

考查

教育信息化研究

36

2

考查

传播学

36

2

考查

ASP 教学应用

36

2

考查

网络远程教育研究

36

2

考查

XML 教学应用

36

2

考查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

36

2

考查

注:脱产学习方式中第三、四学期即入学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集中面授学习方式的第一、二、三、四学期分别对应入学第一年的暑假与寒假、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

 


2、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方向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授课学期

考试方式

脱产

集中面授

学  位  课  程

公共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

54

3

考试

外语(含专业外语)

216

3

一、二

一、三

考试

教育学原理

54

3

考试

教育心理学

54

3

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4

3

考试

专业必修课

信息技术教师素养

54

3

考试

网络技术及其教育应用

54

3

考试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

54

3

考试

计算机辅助教学

54

3

考试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54

3

考试

非  学  位  课  程

选修课

课程论

36

2

考查

学习理论

36

2

考查

班级社会学

36

2

考查

教育评价与测量

36

2

考查

心理咨询

36

2

考查

中外教育史

36

2

考查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

36

2

考查

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

36

2

考查

软计算方法

36

2

考查

算法与程序设计方法

36

2

考查

网页和网站设计技术

36

2

考查

人工智能导论

36

2

考查

现代测量理论

36

2

考查

常用工具软件

36

2

考查

研究方向专题

36

2

考查

注:脱产学习方式中第三、四学期即入学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集中面授学习方式的第一、二、三、四学期分别对应入学第一年的暑假与寒假、第二年的暑假与寒假集中学习时期。

五、教学方式

1、以课程学习为主,采取面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注重导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2、课程学习考核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考查、平时作业、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必修课程原则上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方式考核。学位课程75分(百分制)为合格。

3、加强实践环节,学员结合本职工作和教学安排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在校集中学习之外的实践活动在学员原单位进行,并主要由原单位高级职称教师负责实践活动的指导。学员实践活动结束后,应提交两份教案及相关的教学评价。学员实践活动评价意见根据原单位指导教师意见及原单位意见综合评定。

4、成立导师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

六、学位论文工作与学位授予

学员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1、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选题要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及教学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理论意义,切忌与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不符的或空泛不实的选题。

2、导师组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负责审核学员学位论文的选题,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指导学员学位论文写作,共同把握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

3、学员在学位论文撰写期间至少有3个月以上的时间到校查阅图书资料、进行实验研究、接受导师指导、进行学位论文撰写。

4、学位论文必须严格符合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质量标准。为保证论文质量,实行学位论文校内外送审制、论文盲审制、优秀论文评审制等论文质量保障机制。学位论文送审通过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5、学位论文答辩每年安排两次,一般安排在5—6月和11—12月,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学员需在4月或10月提交学位论文定稿。

6、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育学科硕士生导师、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以及在中小学教育实际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教师组成。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严格答辩程序,尊重学术规范,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7、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经学院、学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