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方法及结果:
(1)温瑞智课题组利用43个强震动台站收集的132次Ms3.2-6.5级汶川余震的928组强震记录的S波傅里叶幅值谱(见图1),基于非参数化广义反演方法,同时分离了震源、传播路径及场地对地震动的影响,估计了这些地震的主要震源参数(矩震级、拐角频率和应力降),给出了这些强震台站的场地效应函数。
(2)通过估计汶川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初步判断汶川地震序列服从地震自相似性,地震应力降与震级、震源深度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汶川地震序列表现出低应力降特征,应力降主要分布于0.1-1.0 Mp之间,平均值约为0.52MPa。通过分析揭示了汶川余震序列的低应力降特征与主震断层破裂闭锁分布有关,应力降较大的余震发生在主震破裂滑动相对较小的地区(见图2)。
(3)龙门山断裂区域的几何扩散衰减较弱且具有明显的频率相关性(见图3),突破了以往的传统认识;得到龙门山地区浅层地壳的品质因子经验值Q(f)=151.2f1.06。
?
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Wang Hongwei, Ren Yefei*, Wen Ruizhi, Source parameters, path attenuation and site effects from strong-motion recordings of the Wenchuan aftershocks (2008-2013) using a non-parametric generalized inversion technique,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18, 212: 872-890.)(IF:2.414,*通讯作者)。
图1. 本研究采用的汶川余震及强震动台站空间分布
图2. 地震应力降空间分布与汶川主震滑动分布的比较
图3. 本研究得到的龙门山断裂区域的频率相关的几何扩散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