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南 师 范 大 学
攻 读 博 士 学 位 研 究 生 培 养 方 案
院(系)名称 | 教育科学学院 | 研 究 方 向 | |
学科专业 | 基础教育学 | 1 | 基础教育原理和发展理论 |
2 | |||
学 制 | 3—5年 | 3 | |
4 | |||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专业知识广博扎实,科研能力强,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的教学、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级管理人才。 1.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初步养成学者人格,具有投身祖国建设、社会发展和教育研究的精神。 2. 学习并掌握基础教育课程论学科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并把握教育学科研究的相关前沿进展及其新方法。 3. 形成教育研究的学术规范,养成独立而创新性地开展课程与教学研究的能力,并在某一领域做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4. 熟练掌握和应用一门外国语,在提高“四会”水平的基础上,能用外语撰写出高水平的课程与教学研究论著。 5. 具有健康的身心。 | |||
培养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和要求): 1. 采取导师负责与发挥指导组群体优势相结合的方式,由导师承担起主要指导责任的同时,充分发挥整个指导组的力量,让学生博取各家之长;注重导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钻研相结合,以自我学习自我钻研为主。 2. 在重视课程的学习与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强化学位论 3. 鼓励博士研究生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并共同发表研究论文。鼓励博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在国内外教育学术权威刊物上发表与本专业方向相关的研究论文。 4.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涉及学科前沿动态的学术报告,本人作公开学术报告2次以上,作读书报告4次。 5. 鼓励博士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研究需要,超学分,跨专业、学科、院系选修有关课程,争取其他学有所长者的指导。 |
博士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
院(系)名称 | 教育科学学院 | 学科专业 | 基础教育学 | ||||||||||||
序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拟主讲 教师 | 各学期教学安排 | 考查 | 考试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学位课程 | 外 国 语 | 90 | 2 | √ | √ | |||||||||
2 | 政治理论 | 54 | 2 | √ | √ | ||||||||||
3 | 基础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和前沿 | 60 | 2 | 郭思乐 | √ | ||||||||||
4 | 中外教育史 | 60 | 2 | 张俊洪等 | √ | ||||||||||
5 | 基础教育哲学 | 60 | 2 | 吴全华,郭思乐 | √ | ||||||||||
6 | |||||||||||||||
7 | |||||||||||||||
8 | |||||||||||||||
1 | 选修课程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文献综述、读书/学术报告 | 1 | √ | √ | √ | |||||||||||
教学实践和科研训练 | 1 | √ | √ | √ | |||||||||||
学 位 论 文 | √ | √ | √ | ||||||||||||
*“各学期教学安排”、“考查”和“考试”栏目里用“√”来表示。
(不得另外加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