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南 师 范 大 学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院(系)名称 | 生命科学学院 | 研 究 方 向 | |
学科专业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1 | 生物发育的分子机理与调控 |
2 | 功能基因组学 | ||
学 制 | 3 ~ 6年 | 3 | 分子遗传与基因工程 |
4 | 生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 | ||
蛋白质化学与酶学 | |||
培养目标: 培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勇于追求真理,愿意献身于科学和教育事业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恪守科学道德,培养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2. 具有系统、深入和扎实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专门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并把握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具有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植物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初步具备独立组织、申报、承担和实施科研项目的能力。 3.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写的能力,能与国外同行进行专业学术交流。 4.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 | |||
培养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和要求): 1.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可根据实际情况最多延长至6年。 2. 完成不少于12学分的课程学习,并在第一学年内完成。选修课程可在本专业一级学科范围选课,或跨一级学科选课。 3.采用导师负责制与指导小组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鼓励、支持跨学科、跨专业的培养方式。博士生在入学三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4.博士学位论文要突出创新性。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完成,并经导师和专业指导小组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根据博士生应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原则,博士生应安排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从事科学实验或科学调查。在导师的指导下,博士生独立完成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答辩及学位申请等要求,按华南师范大学或学院的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
博士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
院(系)名称 | 生命科学学院 | 学科专业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
序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拟主讲 教师 | 各学期教学安排 | 考查 | 考试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学位课程 | 外 国 语 English | |||||||||||||
2 | 政治理论 Education of Political Theory | ||||||||||||||
3 | 生命科学研究进展Advances in Life Sciences | 32 | 2 | 学院导师组 | √ | √ | √ | ||||||||
5 |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进展Advances in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 32 | 2 | 导师组 | √ | ||||||||||
1 | 选修课程 | 基因组学 Genomics | 32 | 2 | 冯启理 | √ | √ | ||||||||
2 | 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Interaction between Plants and Microbes | 32 | 2 | 宾金华 | √ | √ | |||||||||
3 | 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 | 32 | 2 | 鲁 欣 | √ | √ | |||||||||
4 | 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Methods of Molecular Biology | 32 | 2 | 郑思春 | √ | √ | |||||||||
5 | 分子遗传标记 Molecular Genetic Markers | 32 | 2 | 高 峰 | √ | ||||||||||
6 | 细胞信号传导 Cell Signal Transduction | 32 | 2 | 王小菁 | √ | √ | |||||||||
7 | 蛋白质工程 Protein Engineering | 32 | 2 | 阳成伟 | √ | √ | |||||||||
学术前沿动态学术报告 Academic Report of Advances in Ecology | 导师组 | √ | √ | √ | √ | √ | √ | ||||||||
科学实践与实验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actice | 导师 | √ | √ | √ | √ | √ | √ | ||||||||
学 位 论 文 Dissertation | 导师 | √ | √ | √ | √ | ||||||||||
*“各学期教学安排”、“考查”和“考试”栏目里用“√”来表示。
备注:学习要求与考核方式
1. 课程学习
要求本专业博士研究生通过课堂教学、自学以及专题学术报告完成规定的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分,考核方式按所选各课程要求进行含开卷、闭卷、读书报告和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考核成绩。
2. 学术报告
要求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参加省级以上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或学术活动不少于2次;参加学术讨论或聆听学术报告至少40次;读书报告不少于2次/学年。
3. 科学研究与实践
教学实践:参与教学实践累计工作量不得少于9课时。
科研训练:在入学后第一学期应进行拟开展科研课题的文献资料收集、试材准备、仪器设备操作技术等前期准备和训练。在第二学期内需完成并通过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