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暨南大学外国文学史习题思考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暨南大学 /2011-07-25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 述 1.什么是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二者之间的关联是什么?
2.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哲学根源与文化原因是什么?现代主义文学主要包括哪些文学流派?它们各自的文学思想和创作特色是什么?
3.超现实主义的艺术主张是什么?
4.新小说派的艺术主张是什么?
第二节 艾略特 1.如何理解艾略特在政治、宗教和文学上的矛盾观念?这一矛盾对他的诗歌创作有什么影响?
2.艾略特的诗歌观念是什么?他是怎么看待文学传统与诗人个体之间的关系的?
3.简述《荒原》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第三节 卡夫卡 1.如何理解卡夫卡多重而矛盾的文化身份?这对他的小说创作有什么影响?
2.卡夫卡小说的创作主题是什么?
3.卡夫卡小说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4.如何理解《城堡》中“城堡”的象征意味?
5.《诉讼》中“在法的门前”体现了卡夫卡怎样的哲学主张和世界观?我们为什么称其为“寓言中的寓言”?
第四节 普鲁斯特 1.你怎么看待普鲁斯特的生平经历与其创作之间的联系?
2.什么是意识流写作?
3.简述《追忆似水年华》对传统小说观念与小说艺术的革新。
第五节 乔伊斯 1.乔伊斯的创作受到哪些哲学思潮或理论的影响?
2.《尤利西斯》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这部作品体现了意识流文学的哪些特征?
第六节 福克纳 1.什么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
2.如何理解福克纳复杂的“南方情怀”?
3.简述《喧哗与骚动》的小说结构、人物形象与叙述手法。
第七节 贝克特 1.如何从贝克特的创作主旨来理解存在主义哲学
2.《等待戈多》所传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等待意识”?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哲学主张?
3.如何从《等待戈多》来理解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色?
4.贝克特的戏剧创作对西方戏剧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第八节 纳博科夫 1.为什么说纳博科夫是“美国实验小说的最有影响的先驱”?
2.纳博科夫的流亡生涯对他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3.为什么说《洛丽塔》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通过分析《洛丽塔》来理解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特色。
第九节 海 勒 1.“黑色幽默”小说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2.简述《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
第十节 马尔克斯 1.简述魔幻现实主义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与民族文化传统。
2.简述《百年孤独》的艺术特色。

 

 

 

 

 

 

 

 

 

 

 

 

 

 

 

 

 

 

 

 

重要思考题讲解

现代派文学

现代派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否定传统文学,文学艺术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革新的各种文学思潮流派的总称。它是西方世界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产物,它的思想基础是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有卡夫卡、乔伊斯、艾略特、普鲁斯特等。其主要思潮和流派有:后期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愤怒的青年、垮掉的一代、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等。现代派文学的共同特点是,在文学观上强调写主观世界,重视心理真实,认为艺术是表现和创造,而不是模仿和反映。注重形式,认为内容即形式,形式即内容。在创作内容上,着重表现危机意识,自我追求和异化现象。常用的艺术手法是象征、怪诞、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现代派文学在20世纪西方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暴露和表现了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可克服的矛盾,开拓了文学创作的新题材,扩大了文学表现的范围,创造了一些新技巧。但反映的现实是有限的,常引出悲观的结论。

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

“迷惘的一代”是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现的一批青年作家。这批作家大都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20年代流落在欧洲大陆。他们身心都留下战争的创伤,厌恶一切,对现实感到幻灭,陷入迷惘痛苦之中,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人生和社会。为此,当时侨居在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斯坦因称他们为“迷惘的一代”。代表作是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菲茨杰拉尔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垮掉的一代”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文学流派。这派作家和他们的同代青年厌恶政治,讨厌机器文明,以颓唐、放纵的生活方式来表示对社会的抗议。名称源于克鲁阿克的小说《市镇与城市》。“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是克鲁阿克的小说《在路上》,金斯堡的诗集《嚎叫及其他》。
“黑色幽默”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文学流派,名称来源于弗里德曼的同名短篇小说集。这派作家信奉存在主义哲学,强调世界的荒谬、混乱与神秘,他们以夸张和超现实的手法揭露讽刺现实中的丑恶,用喜剧的方式处理悲剧性的内容,使读者哭笑不得,从而对生活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代表作是约瑟夫?海勒的《第22条军规》。

后期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

象征主义是西方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界线。象征主义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先驱是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其代表作《恶之花》是最早的象征主义作品。盛行于19世纪末的象征主义称为前期象征主义,代表诗人是法国德魏尔伦、韩波、玛拉美。盛行于20世纪20年代的象征主义称后期象征主义。后期象征主义的最大代表是英国诗人艾略特,其他有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爱尔兰诗人叶芝、法国诗人瓦雷里。后期象征主义着重表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反对直抒胸臆,主张用象征、暗示的手法表现主题、感情和形象,追求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和雕塑感。
未来主义是20世纪初的一个文学流派,发轫于意大利,以后扩展到俄国、法国,成为全欧性的文学艺术运动。未来主义者崇拜机器文明,否定传统文化,描写喧嚣的都市生活,表现运动着的事物。代表作家是意大利的马里内蒂和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
表现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欧美的一个文学流派。“表现主义”一词源于美术界对反叛印象主义的画家的称呼。表现主义反对摹写现实,提倡表现人的主观精神和内心激情,描写人的异化和变态,常采用怪诞、变形、象征、抽象等手法。表现主义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派文学的发展。它的小说代表作家是奥地利的卡夫卡。

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法国20年代出现的文学流派,以后传到欧美各国和日本。超现实主义是有宣言、有纲领的文学运动,得名于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宣言》。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和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它的突出特点是描写人的潜意识和梦幻,提倡无意识的自动记录写作法。主要成就是诗歌,代表作家是布勒东、阿拉贡和艾吕雅。
意识流小说是一种西方现代派小说形式和艺术方法,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以后波及欧美各国。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社会意识的产物,它的理论基础是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意识流”概念是由威廉?詹姆斯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像一条河流一样,是不间断的主观思想意识的流动。意识流小说的主要特征是描写人的意识活动,特别注重表现人的潜意识,它打破传统时序和情节的因果关系,形成时空倒置、交叉,让人物的意识活动去结构作品,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写作手法,并进行语言形式的各种试验。法国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作品,代表作是爱尔兰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美国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存在主义文学是法国40、50年代出现的文学流派,它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它的特点是鲜明的哲理性,环境的确定性,注意刻画人物,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生的荒谬性、孤独感,常用意识流、寓意或隐喻的手法。代表作品是萨特的《墙》和加缪的《局外人》。
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文学流派,以后传到欧美各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最重要的戏剧流派。这个流派最初被称为“先锋派”。1961年英国戏剧理论家艾思琳在作理论概括时,正式称它为“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的思想基础是存在主义哲学。主题是描写孤独、压迫、异化,艺术上抛弃传统的戏剧程式,采用荒诞和直喻的手法,用破碎的舞台形象和场面直接表达人对世界的感受和人的 生存状态。代表作品是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椅子》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新小说派是20世纪法国50年代出现的文学流派,又被称为反小说和写物派。这派作家反对传统小说的写法,其小说没有情节,没有主题,没有人物性格的刻画,重视对物的客观记录,追求新奇的语言。代表作品有罗伯?格利叶的《窥视者》和萨洛特的《无名者肖像》。新小说派发展到60年代又出现新新小说派,它在反传统方面比新小说派走得更远。新小说派力图创新的趋向对西方文学影响很大。



 

相关话题/外国文学史 现代主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