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暨南大学外国文学史习题思考 第三章 文艺复兴文学

暨南大学 /2011-07-25

第三章 文艺复兴文学
 

 

第一节
文艺复兴文化 1.解释: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2.文艺复兴的美学观点
3.文艺复兴绘画特点
4.中西绘画特点比较
5.艺术对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文艺复兴文学 1.解释: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悲喜混杂剧、 流浪汉小说、七星诗社、大学才子
2.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3.卜迦丘的文学地位
4.《巨人传》的思想艺术特色
5.堂吉诃德的典型意义
6.堂吉诃德与阿Q形象比较
7.什么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在文艺复兴时期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艺术成就?
8.文艺复兴时期是否是人的自觉与文的自觉一起发生的?它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人的自觉与文的自觉有什么不同?
9.薄伽丘的《十日谈》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它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10.为什么说《巨人传》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文主义思想?
11.流浪汉小说对西欧的文学发展有何意义?
12.堂吉诃德的“骑士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破灭的?他所承受的致命的打击究竟是什么?
第三节 莎士比亚 1. 莎士比亚创作分期及其特点
2. 莎士比亚创作特色
3. 莎士比亚悲剧冲突
4. 《哈姆莱特》分析
5. 你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形象的看法
6. 斯塔夫形象的审美意义
7.哈姆莱特与堂吉诃德比较
8.怎样看待奥赛罗杀妻
9.莎士比亚的文学地位
10.“大学才子派”戏剧家对英国民族戏剧的发展有哪些重要贡献?
11.莎士比亚以及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为何会在文艺复兴时期产生?其形成的直接动机和社会背景是什么?
12.什么是“莎士比亚化”?
13.哈姆雷特的“延宕”是由什么造成的?他的形象与堂吉诃德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14.深入分析奥塞罗、麦克白和李尔王这三个悲剧人物的形象特征及其悲剧意义。
15.你认为奥塞罗的悲剧是否可以避免?为什么?
第四节
《罗密欧与朱
丽叶》与
电影改编 1.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戏剧特色、语言特色
2. 《罗》剧与电影、芭蕾舞剧、歌舞片、音乐剧改编的异同
3. 不同作品的关键元素是什么
4. 怎样理解作品的暴力与爱情
5. 怎样看待爱情与死亡的关系
6. 音乐剧录音的作用和魅力
7. 从改编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8.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现代意义
第五节
《哈姆莱特》
与电影改编 1.《哈姆莱特》原作的戏剧特色,语言特色?
2. 莎剧《哈姆莱特》与电影改编的异同?
3. 不同作品的关键元素是什么?
4. 怎样理解责任与权力的关系?
5. 怎样理解权力与复仇的关系?
6. 怎样看待生与死的关系?
7. 从改编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8.比较莎剧《哈姆莱特》、电影改编的《哈姆莱特》与《狮子王》的特点
9.文学叙事、电影叙事、卡通叙事的不同方式
10.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李尔王》一再被改编,为什么?
























































重要思考题讲解

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是14至16世纪在欧洲许多国家,资产阶级兴起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打着“回到希腊罗马去”的旗号,声称要把久已湮没的古典文化“复兴”起来,故有“文艺复兴”之称。实际上,文艺复兴不是古代文化的单纯复兴,它包含了萌芽中的资产阶级文化因素,是在封建制度内部形成的新的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物。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它是资产阶级的道德原则和生活理想,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人文主义思想提倡以人为本,以剔除中世纪神学以神为本的思想。它的基本内容是以人性反神性,用人权反神权,用人智反神智,用个性解放反禁欲主义,用理性反蒙昧主义,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人文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要求,体现了一个新时代的时代精神。资产阶级肯定的人,实质上是资产阶级自身。当资产阶级把“人性”“人权”“个性解放”发展到极端的时候,就成为利己主义、自由主义、色情主义。因此,人文主义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人文主义思想在人文主义文学中得到充分反映。

西方文学中关于理想国的描写

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一些进步作家在其作品中表现了自己的社会理想,描绘了一种理想境界或理想王国,这种社会理想被看作是理想国。文艺复兴时期描绘理想国的作家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小说的始祖莫尔,他在其代表作《乌托邦》中描写的理想国是乌托邦。法国小说家拉伯雷在其小说《巨人传》里描写的理想国是德莱美修道院。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孟德斯鸠在其代表作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中描写的理想国是穴居人社会。法国启蒙作家伏尔泰在其代表作哲理小说《老实人》中描写的理想国是黄金国。

七星诗社和大学才子派

七星诗社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诗歌的一个流派。由六个人文主义诗人和他们的老师多拉共七人组成。龙沙是七星诗社的领袖,杜?倍雷执笔发表的《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是七星诗社的宣言书,它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艺批评论著。七星诗社的主要建树是提出统一民族语言,建立民族文学。七星诗社具有贵族倾向,轻视民间文学和民间语言。
大学才子派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的思想倾向和创作个性不尽相同,但都具有非凡的才能,为英国戏剧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是莎士比亚的先驱者,为莎士比亚的成就准备了条件,铺平了道路。代表剧作家有约翰·李利、马洛等。莎士比亚就是在他们成就的基础上,把英国戏剧推向高峰。

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正面喜剧形象。他读骑士小说入了迷,外出游侠,干了一系列发疯胡闹的蠢事,但在不接触骑士道的时候,他是一个心胸高尚的人文主义学者。在他身上存在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矛盾,由此形成了他的独特的带有悲剧意味的喜剧性格。他具有坚持正义、反对邪恶、救世济人、忘我斗争的优秀品德。然而他脱离实际,主观主义,一心想模仿过时的骑士道,单枪匹马救天下,在游侠中给别人造成危害,使自己成为笑柄。他的典型意义在于,概括了各个时代强调主观动机,忽视客观效果,脱离现实的人们的特征,启迪教育人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做到动机与效果、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达到预期的目的。
堂吉诃德最重要的优秀品质是理想主义,为了理想,坚持斗争。即使在今天,它也是值得发扬广大的。

莎士比亚的创作分期和艺术特色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他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1590~1600;1601~1607;1608~1612)早期的主要成就是历史剧和喜剧、诗歌。作品的主题是友谊、爱情,风格明朗乐观。代表作是《亨利四世》、《威尼斯商人》。中期主要成就是悲剧,是莎士比亚创作最辉煌的时期,其作品主要对社会黑暗进行揭露、批判,描写人文主义理想和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风格悲愤沉郁。代表作是《哈姆雷特》。晚期以写传奇剧为主,带有浓厚的浪漫情调,宣扬宽恕和解。代表作是《暴风雨》。
莎士比亚创作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第一,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认为戏剧是反映人生的一面镜子。
第二,追求自然的表演理论,认为演剧要真实,切忌过火。
第三,情节生动丰富,一个剧里常有几条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线索,悲喜剧因素结合在一起。
第四,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如哈姆雷特、福斯塔夫。
第五,人物语言性格化,如哈姆雷特的话富有哲理和诗意,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语言矫揉造作,伊阿古的语言充满秽言秽语。据电子计算机统计,莎士比亚创作的词汇量有29066个。

哈姆雷特形象的典型意义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坚持人文主义理想,对人和人生抱着美好的看法,平等待人,忠于爱情和友谊。父王的猝死和母亲的迅速改嫁,使他陷入精神危机,反对社会罪恶。他重新思考,从热情单纯的青年学生转变为严肃深沉的思想家。他认识到他和克劳狄斯的矛盾,不仅是报个人的杀父之仇,更主要的是改革社会,拯救国家的大事。他感到力不从心,始终不知该怎样行动。报了父仇,却没有完成重整乾坤的任务。他的悲剧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客观上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哈姆雷特的美好理想不能超越现实而实现。主观原因是脱离人民,孤军奋战,这个形象对人的价值作了高度的哲学概括,表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也说明在干一件大事前,必须冷静思考。



 

相关话题/外国文学史 文艺复兴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