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修订)(13)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1-30

 

林梓凌 副教授

林梓凌,男,1972年11月出生,广东揭西人,医学博士。现任职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创伤的研究,对骨关节复杂损伤、软组织缺损修复、骨折康复等治疗解决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主编《软组织损伤临床推拿法》,参编《中医骨伤科学》,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等多部专著。主持省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及省级课题多项。教学成果:承担和参与了多项教学研究课题,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教育改革论文,同时科研过程中取得了国家级教学专利。参与《中医伤科学》精品课程等课题省及大学科研成果奖励。

 

晋大祥 副教授

晋大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中医骨科学专业(脊柱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显微外科学会委员,华裔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分会会员。

临床上擅于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及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腰椎椎管狭窄症、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脊柱肿瘤、脊柱侧凸等进行辨证施治,成功开展了经皮椎体成形术、复杂脊柱畸形的后路/前路减压复位及内固定融合手术。还率先开展了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取得成功。运用MAST Quadrant微创系统,成功开展了微创髓核摘除、减压及融合固定术,与传统术式相比,该技术具有切口小、肌肉损伤小、出血少、操作精确、效果肯定、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势。特别是对于运用补肾填精中药、结合微创手术,防治多节段、严重畸形的高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丰富、独到的临床经验。

主持的科研课题有: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工麝香对CGRP-ir神经元在椎间盘分布的影响》,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严重开放(Gustilo-ⅢB 型)胫骨干骨折中医优化治疗方案的研究》等。广州中医药大学教育研究课题《骨科研究生刻意练习特质调查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川芎嗪在骨科显微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获广州中医药大学2004年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第一作者发表有《骨科研究生脊柱方向专业教学模式初探》等10余篇论文。主编《中医骨伤科治法锦囊》,参编《骨伤科临床实习指南》,《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等专著。

教育理念是:注重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砥砺品行,追求光明和真知,全力关爱患者。

 

杨志东 副主任中医师

杨志东,男,广东人,出生于1964年3月,副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脊柱病方向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擅长诊治脊柱伤病,善于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柱滑脱、脊柱结核、脊柱肿瘤、脊柱侧弯后凸畸形等,特别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做到辨证施治,既有传统手法加中医辨证用药等系统保守治疗方法,又有手术加中医辨证用药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教学科研成果:参与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已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16名,协助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

在国内和国外学术地位和影响力:重视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本人的学术水平得到同行们的认可。近年来,多次获邀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研讨会议,在国内重要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多次至国内外著名脊柱外科中心参观交流,积极邀请国内外专家至专科学术交流,与国内外重要脊柱外科中心长期保持密切联系。

 

张顺聪 副主任医师

张顺聪,男,广东人,出生于1973年2月。副主任医师,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脊柱病方向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国际AOSpine脊柱研究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广东省脊柱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会员,骨质疏松学会会员。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诊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椎滑脱、骨质疏松症、脊柱侧弯畸形及后凸畸形、脊柱结核、脊柱肿瘤等疾患。尤其善于运用微创手术治疗颈椎病、腰腿痛及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教学科研成果:二次获得“最受学生欢迎的临床带教老师”称号。论文论著发表情况:在国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已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协助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在国内和国外学术地位和影响力:重视学术交流,多次被派往美国、马来西亚及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多家国内外著名脊柱外科中心交流,学术水平得到同行们的认可。

 

曾意荣 教授

曾意荣,男,44岁,江西上饶市,1966年12月出生,教授,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一科副主任,关节疾病方向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临床骨科杂志》编委,广东省医学会关节学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康复专业委员。

主要从事髋、膝关节疾病临床和科研研究。在骨科髋、膝、肩和肘关节疾病领域,特别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膝关节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中青年股骨头坏死、小儿股骨头坏死、髋、膝和肩关节骨性关节炎。善长采用人工全髋、全膝、全肩和肘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晚期髋、膝、肩和肘关节骨性关节炎。

曾先后赴德国法兰克福风湿病中心(Diakonie Krankhaus)、德国汉堡人工关节外科中心(Endo-Klinic)、法国clinic of du cedre医院和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等地进修学习髋、膝、肩和肘关节人工关节置换和翻修。

现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学科秘书、学术骨干,股骨头坏死研究方向学术骨干,广东省“千百十”校级重点培养对象。

所参与研究的课题“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获国家、省局级等奖励五项:1999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研究的课题“中药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评价与机理探讨” 2001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省部厅局级课题6项,主要参与国家、省部级和厅级课题9项。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编论著六本,副主编一本,参编论著五本。

 

王海彬 教授

王海彬,男,1971年4月生于山东,博士,博士后,教授。1994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骨伤系骨伤专业,1994年至1999年就读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骨科所及附属曙光医院骨科,获临床骨科博士学位,导师石印玉教授,1999年至2001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骨科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合作导师袁浩教授。2001年至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髋关节中心从事临床及科研工作,2002-2003年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总医院骨科学习,并在瑞士日内瓦大学医学院临床生化实验室短期学习,2009年于新加坡中央医院骨科学习关节技术。现为中华中医骨伤科学会会员,广东中医创伤骨科AO技术推广基地秘书,广东省生物组织工程学会委员,广东省机电设备招标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评审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擅长(1)中西医结合治疗髋、膝关节疾病、小儿骨科疾病,特别在股骨头坏死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治方面经验丰富,并进行了深入而前沿的基础研究(2)对骨科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骨科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有深入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基金课题4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博士后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基金1项,省博士后基金1项,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7项,其它省中管局,厅级课题15项。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或参与学术论文51篇,1篇被国外SCI期刊Life Science收录。参与编写《骨科临床实习手册》,《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骨科》等著作。

 

刘少军 副教授

刘少军,男,博士,副教授,中医骨伤科专业硕士生导师。1964年9月生于湖南。主要从事骨关节疾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其中髋关节疑难疾病的诊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与预后有独到的学术见解;致力引入生物力学理论阐述关节病发病机理并指导临床;熟悉计算机3D重建和关节外科手术拟真技术。参与了通络生骨胶囊新药开发以及防治股骨头坏死的系列临床研究,并获200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选为2002年度附院优秀临床骨干。已培养毕业硕士3名,一名获优秀研究生称号。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SCI收载3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近5年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2项,主要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3项。

 

杨俊兴 副教授

杨俊兴,男,1968年10月出生,广东揭西人。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骨伤科硕士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二科副主任,任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学术背景:长期从事骨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对骨关节运动损伤、髋膝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显微外科及关节镜等技术。主持课题3项,参与7项。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专业论文10多篇,论著4部。招收硕士研究生4人。近5年来在香港玛丽医院、威尔士亲王医院、上海等地深造,在运动损伤康复界享有盛誉,在省内首创“康复-手术一体化模式”。

 

张庆文 副主任中医师

张庆文,男,四川成都人,1969年6月出生。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一科副主任,全国中医髋关节疾病重点专科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股骨头坏死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硕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运动损伤等髋、膝关节疾病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引进多项关节镜外科技术,填补医院在该领域技术空白。

主持并参与10余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获各级科技成果奖5项,大学教学成果奖1项。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3部。

 

孙鸿涛 副教授

孙鸿涛,男,河南睢县人,1966年6月出生,医学博士,骨伤科博士后,副教授,骨伤科中西医结合专业导师,现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先后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骨科的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学术造旨较深。

先后主持与参与各级科研课题7项,获得省级一至三等奖共7项,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2篇SCI文章,参编专著1部。2010年被评为中华医学会广东省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创伤学分会委员,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多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会,在省内同行中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中医五官科学

(一)眼科学方向

本学科专业于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有研究生导师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

本学科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是:

1.中西医结合诊治出血性眼底病,其中包括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西医结合防治视网膜血管阻塞、中医药防治老年性黄斑变性;

2.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病变;

3.中西医结合防治近视眼;

4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

本学科专业具有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条件良好、教学资源充足,为培养中医药人才打造良好平台。

本学科导师组成员:

博士研究生导师:李志英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詹宇坚主任中医师、王幼生主任中医师、李景恒主任中医师、王燕主任中医师、王舜杏副主任中医师、张淳副主任医师。

本学科点50多年来一直担任五年制本科、七年制的中医眼科学教学工作,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在临床科研中围绕临床难点,开展多项科研课题和取得显著科研成果,其中高度近视眼系列研究、后巩膜加固手术联合中药治疗高度近视获得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医药防治老年性黄斑变性获得国家中医药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技术力量雄厚,中西医结合诊治眼病患者日均门诊量150人次以上,病区设有病床24张,09年出院人数1200人次;医疗设备齐全,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学相关视网膜扫描、自动视野计、角膜内皮细胞镜、眼超声检查仪,并开展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眼底激光、玻璃体手术、角膜移植、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青光眼手术、斜视矫正以及美容手术等,全面开展眼科领域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相关话题/医学 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