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修订)(14)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1-30

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包括内、外、妇、儿、耳鼻喉、影像、医技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眼科专业理论学习60学时,三年的重点是临床技能训练,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迄今已招收培养博士生10名、硕士研究生40多名。

博士研究生导师

李志英 教授

李志英,男,1951年出生,广东省鹤山市人,医学硕士。1973年12月至今一直在本校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五官科学专业眼科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编委。 主导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6名,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博士研究生2名。主要研究方向: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眼底病。

他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医疗专业、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眼科专业硕士研究生。1989年~1990年留学于日本千叶大学医学部眼科。先后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山大学眼科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等院校研修。具有较全面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医、教、研实践经验。先后主持或主研《急性视神经病变中医症型与临床视觉电生理研究》等20多项部省等各级课题研究工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技术娴熟,1981年就建立了国内中医系统第一个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室。主编出版了国内第一部中西医结合眼科急诊方面的专著《中西医结合眼科急诊学》。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眼科围手术期的中医治疗》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70余篇。副主编或参编《中医五官科外治法》等专著19部。作为主研者曾获部省等各级科技进步奖7项。近年还致力于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主持、完成卫生部CAI课件课题1项,省(校)级教育技术课题6项;获部(校)级现代教育技术奖5项;副主编或参编国家“十五”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教学参考书11本,研究生教材2本。

他在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眼底病常见病征等方面有独特见解;率先以翔实照片为主的方式诠释中医眼科疾病;较完整地提出中医药干预眼科围手术期处理的理论基础、临床治则与方法。在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急性视神经病变与青光眼及其视功能保护、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医药干预眼科围手术期处理、眼科急症及眼底病病征治疗等疑难病症疗效显著,在相应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居国内同类研究前列。

硕士研究生导师

詹宇坚 教授

詹宇坚,男,广东饶平人,1955年7月生。中医眼科学硕士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眼科教研室主任、教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眼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3年,1983年—1985年赴日本京都大学眼科进修,1994年赴日本长崎大学眼科进行科题研究。中医理论造诣较深,擅长中西医结合诊疗眼底病,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获得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国家中医药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完成省中医药局以上科研课题3项,在研省级以上课题3项,已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50篇,出版专著4本,获得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10年来招收研究生共12名。

 

王幼生 主任医师

王幼生,男,广东中山人,1957年3月出生,眼科主任医师。现任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广东省教育厅中小学防近工作专家指导组组长,广东省视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广东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事。

王幼生曾在美国麦迪克斯医疗机构和澳大利亚维多利亚视光学院高级研修班进修,是广东省视光学学会的发起人和创始人之一,主编了我国第一部视光学专著《现代眼视光学》,在国内首先探讨了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机理和对青少年治疗的远期效果,在高度近视的研究中曾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在临床上,擅长近视眼的各种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方法,对控制青少年近视眼发展有深入的研究,是广东省知名的视光学专家。

 

李景恒 教授

李景恒,男,主任医师,教授,广东人,中医眼科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广东省医学会激光分会委员。在医疗第一线从事临床工作20多年,擅长于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角膜瘢痕等眼科疾病的中、西医治疗,对各种眼底病的治疗亦有较高的造诣。已培养研究生十几名。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老年性黄斑变性病因病机及辩证分型治疗的研究》及卫生部重点项目《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与试验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对眼部特别是眼底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眼部新生血管等有较深入的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各一项。

 

王舜杏 副教授

王舜杏,女,广东澄海人,1957年5月出生。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医眼科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眼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30多年,专长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眼科内眼、外眼疾病,尤其对眼表疾病、高度近视、眼底病等疾病较有研究;特长于眼睑的整容美容的手术,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眼科专著7部;已招收硕士研究生7人。

 

王 燕 主任中医师

王燕,女,海南省琼海市,1963年11月出生,现任医院继续教育科科长,曾任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八届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009年被聘为“广东省中小学防近工作专家指导组”成员。主任中医师,眼科硕士研究生导师,已招硕士研究生6名。

现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基金第六批课题各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研究。主攻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性眼底疾病,发表论文十多篇,曾获多项奖励。

 

张 淳 副主任医师

 

(二)耳鼻咽喉科学方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五官科学耳鼻喉专业为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医学院成立50多年以来历年中医耳鼻喉科全国规划教材(本科规划教材及研究生规划教材)的主编单位,并为全国各地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耳鼻喉科学科带头人及师资骨干,1978年成为国内首批中医耳鼻喉科硕士点之一,2001年取得博士授予权,2005年成为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内本专业学历教育最为齐全的学科专业之一,在国内中医耳鼻喉科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五官科学耳鼻喉专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广东省重点专科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是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及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学科整体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师资力量雄厚,共有医疗、教学、科研技术人员34人,其中医生(教师)15人,护士17人,听力技师2人。医生(教师)中,教授(主任医师)5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人,讲师(主治医师)2人,助教(住院医师)4人。具有博士学历3人,硕士学历7人,本科学历5人。

本学科教学条件优越,所属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平均日门诊量约300人次,设有病床40张,病床使用率达93%以上,拥有价值达700多万元的现代先进检查及手术设备,包括耳鼻咽喉诊疗台、纯音听力计、声导抗测试仪、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仪、耳声发射仪、鼻内窥镜检查手术系统、电子鼻咽喉镜、耳鼻咽喉手术动力切削系统、Zeiss手术显微镜、Alice-4多导睡眠监测仪、射频消融治疗仪、支撑喉镜等设备,这一规模在国内同行中居领先水平,为研究生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病例资源和临床训练机会。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①鼻鼽(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②耳鸣、耳聋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研究;③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④鼻渊(鼻窦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本学科开设的研究生专业课程主要有《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研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等。至2010年6月共招收硕士研究生62人,其中已毕业49人;招收博士研究生11人,已毕业8人,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出站1人。

导师组成员有:

博士研究生导师:阮岩教授、刘蓬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邱宝珊教授、刘森平教授、徐慧贤副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阮 岩 教授

阮岩,男,1963年6月出生,广东省阳江市人。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中医五官科学(耳鼻喉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耳鼻咽喉教研室主任,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是国家重点学科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五官科学带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工程”校级培养对象。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师承全国著名中医耳鼻咽喉科专家王德鉴教授和王士贞教授,1997年考取卫生部笹川医学奖学金, 1998-2000年赴日本山梨医科大学留学期间在日本著名耳鼻咽喉科专家冈本美孝教授的指导下从事耳鼻咽喉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参加日方多个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由日本山梨医科大学,秋田大学医学部,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等大学联合研究的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杂志《Immunology》上发表(排名第一),被SCI、Ebsco等国际索引收录。

临床主要从事变应性鼻炎、鼻窦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诊治工作。基础研究主要从事变应性鼻炎和细胞因子及病毒相关关系的研究。

 

刘 蓬 教授

刘蓬,男,1964年12月出生,湖北省麻城市人。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中医五官科学(耳鼻喉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耳鼻喉科教研室副主任、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耳鸣协作组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听力学组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事、广东省及广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副主编、卫生部规划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十一五”研究生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研究》副主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分卷》副主编、《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等。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

从事耳鼻咽喉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具备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临床经验,学术特长为耳鸣、耳聋的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为国内知名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家,并系国内为数不多的知名耳鸣研究专家之一,在专业学术领域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及参编学术专著、教材、教参11部(其中本人执笔编写100多万字),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已指导硕士研究生12名,协助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20多名。先后被评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师德标兵和最受学生欢迎的任课老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邱宝珊 教授

邱宝珊,女,1962年1月出生,广东揭阳市人。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耳鼻咽喉科教授,主任医师,中医五官科学耳鼻喉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

从事耳鼻咽喉科学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具有较全面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理论知识及丰富的教学、临床、科研经验,学术专长为鼻咽癌、咽喉嗓音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以来,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20人。主编和参编著作10余部,主持和参加研究的各级科研课题10多项,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在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曾获国际传统医学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省科委优秀论文三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等奖励。

相关话题/医学 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