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中西医结合临床骨伤科学(Clinical orthopedics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二、培养目标1. 培养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中西医结合临床骨伤科学的专门人才。2. 热爱中西医事业,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心健康,愿为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3.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处理临床骨伤科学常见病及多发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4. 熟悉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学术动态,能结合临床实际,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研究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5. 能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本学科有实用价值的科研项目,完成论文研究,并具有独立承担本学科科研、教学和临床医疗工作的能力。6.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及一定的写作能力。
三、研究方向1. 脊柱推拿手法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 软组织疼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3. 骨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和防治。4. 骨科疾病的并发症的防治基础与临床研究。
三、研究方向1. 中医藏象与证候的研究2.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的临床基础研究3. 中医经典或经验方药的治疗机理研究
四、招生对象1.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4. 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5. 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五、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2-5年,基准学制为3年。
六、课程设置(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教学实践)(一)必修课程:
| 1. | 英语(English) | 60学时 | 5学分 |
| 2. | 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 | 70学时 | 5学分 |
| 3. |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 of Social Democracy) | 36学时 | 2学分 |
(二)专业基础课
| 1. | 解剖学(Anatomy) | 100学时 | 3学分 |
| 2. | 临床解剖学(Clinical Anatomy) | 100学时 | 3学分 |
(三)专业课
| 1. | 中西医结合骨伤学(Clinical orthopedics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 200学时 | 5学分 |
(四)选修课
| 1. | 细胞培养技术(Method of Cell Culture) | 45学时 | 3学分 |
| 2. | 分子生物学实验(Experi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 40学时 | 3学分 |
| 3. | SPSS软件应用(Application of SPSS Software ) | 30学时 | 3学分 |
| 4. | 免疫学进展(Development of Immunology) | 24学时 | 2.5学分 |
| 5. | 医学信息获取与管理(Document Retrieval) | 33学时 | 3学分 |
| 6. | 实用病理学(Applied Pathology) | 15学时 | 1.5学分 |
| 7. | 临床科研方法(Method of Clinical Research) | 18学时 | 2学分 |
| 8. | 计算机应用 (Basic of Computer) | 20学时 | 2学分 |
| 9. |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 12学时 | 1学分 |
| 10. | 神经电生理学(Nerve Electrophysiology) | 20学时 | 2学分 |
| 11. | 神经生物学实验(Experiment of Neurobiology) | 20学时 | 2学分 |
| 12. |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Pharmacological Reseach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30学时 | 1学分 |
| 13. | 中药研究新技术与设计思想(New Technique & Design idea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40学时 | 1.5学分 |
| 14. | 心理学专题讲座(Lectures on Psychological Subjects) | 20学时 | 1学分 |
| 15. | 《中医经典》精选(Preclinical Medicine of TCM) | 50学时 | 1.5学分 |
| 16. | 中药方剂与治法(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e and Therapy Method) | 30学时 | 1学分 |
| 17. | 中药新药研究方法(Reseach Method of New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20学时 | 1学分 |
| 18. | 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 | 18学时 | 1学分 |
七、培养方式(一)导师及指导小组导师具体负责指导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工作。(二) 德育由研究生主管部门和研究生所在学院、教研室和导师共同负责,第一学期以研究生学院为主,第二至六学期由研究生所在学院、教研室和导师共同负责为主,把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并采用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三) 课程学习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集中完成课程学习。课程学习应采用课堂讲解与自学讨论、实际操作等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课程结束后应通过考试评定成绩。专业课程的学习应在第三学期完成。(四)教学及临床实践1. 教学实践要求研究生撰写4-8学时的《中西医结合骨科学》本科教学教案,并通过教研室组织的研究生教学试讲活动,参加本科生课外辅导或课堂讨论、批改作业等,并参加一定学时的课堂教学。教学实践结束后,由教研室主任及导师对研究生的教学能力进行评定,写出评语,并记录在研究生的学习档案中。教学实践根据教学进度,在第二学年(第四学期)安排。2. 临床实践研究生跟随导师临床不少于8个月,管理床位不少于6张。在导师指导下,按照研究生培养计划及规定的考核要求,对研究生在本科室轮转期间的工作情况和临床能力进行考核、评定成绩。在临床期间,可根据研究方向,在相应的西医科室进行临床培训。另外,研究生在读期间应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以增进对社会的了解,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八、考核方式1. 考试、考查形式按课程要求进行设计,可以是闭卷、开卷考试,也可以是做课程论文、口试、实验考核等形式,但每次考核应有文字档案记录,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考核工作。2. 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考核,学校不统一组织,由教研室自行安排考试,在中期考核时一起综合评定。3. 中期考核为了保证研究生的质量,在第四学期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学院负责统一组织,由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以及课题研究的进展与水平。重点考核研究生的业务水平。考核方式主要采取研究生本人汇报与考核小组考核相结合,口试、笔试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政治思想考评由研究生学院思政科负责实施,对于曾有考试作弊及严重违纪行为且无明显悔改表现者,政治思想考评不得通过。科研能力考评 ,研究生须完成综述一份,并已在教研室做开题论证报告,研究生需向考核小组做一次课题进展及前景分析报告。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汇报情况,认真分析和评价,提出建议,并进行客观评分。教学能力考评,已经或正在承担教学任务的研究生可根据以往授课情况或在考核期间作一次模拟性课堂教学。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授课情况进行客观评分。考核成绩由分数和评语两部分组成。根据研究生中期考核成绩,在全面衡量、综合评议基础上(也可以无记名投票),由考核小组做出优、良、一般、差的评定,并指出研究生的优缺点及下一步培训建议。凡无正当理由不参加中期考核或无中期考核材料者,按规定届时不受理其学位论文答辩。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做出评价,评定成绩。对成绩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九、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格式和要求按照《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定》和《南方医科大学学位评定与授予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执行。
十、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的要求按照《南方医科大学学位评定与授予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执行。
十一、参考书目1.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最新版教材) 2. 实用骨科学 3. 骨科手册 4. 现代医学分子生物学5. 组织工程基础与进展6. 坎贝尔骨科手术大全7. 临床应用解剖学. 8. 临床骨科生物力学基础. 主要杂志1. 中华骨科杂志2. 颈腰痛杂志3.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4. 中华创伤杂志5.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6. 中国骨伤7.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8.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以上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适当选读,也可在导师指导下根据需要选读导师指定的书籍与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