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中药化学(Chemistry of Chinese Medicines)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本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实事求是,富有团结协作和创新精神。2. 熟悉本学科学术发展的前沿与趋向,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研究方法。重视中医药基本理论与现代科学研究的有机融合。具有从事本专业教学、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至两门外国语,能熟练查阅相关专业外文资料,并能用外语撰写论文摘要。3. 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1. 中药、海洋药物及天然产物的化学与生物活性研究2. 中药及中药复方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3. 现代分析技术与中药质量标准的综合评价研究4. 新型特异性吸附材料的研制及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四、招生对象1.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4. 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5. 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五、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2-5年,基准学制为3年。
六、课程设置(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教学实践)(一)必修课
1. | 英语(English) | 60学时 | 5学分 |
2. | 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 | 70 学时 | 5学分 |
3. |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 of Social Democracy) | 36学时 | 2学分 |
(二) 专业基础课
1. | 中药学(Chinese Materia Medica) | 100学时 | 3学分 |
2. | 天然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Spectroscopic Analysis) | 100学时 | 3学分 |
3. | 高等有机化学(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 100学时 | 3学分 |
4. | 色谱分析(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 100学时 | 3学分 |
5. | 现代分离分析技术(Modern Separation and Analysis Techniques) | 100学时 | 3学分 |
(三)专业课
1. | 中药化学(Chemistry of Chinese Medicines) | 200学时 | 5学分 |
2. | 天然药物化学(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 | 200学时 | 5学分 |
3. | 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 | 200学时 | 5学分 |
4. | 植物化学(Phytochemistry) | 200学时 | 5学分 |
5. | 高分子化学(Polymer Chemistry) | 200学时 | 5学分 |
(四)选修课
1. | 医学信息获取与管理(Document Retrieval) | 33学时 | 3学分 |
2. | SPSS软件应用(Application of SPSS Software) | 30学时 | 3学分 |
3. |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 21学时 | 2学分 |
4. | 免疫学进展(Development of Immunology) | 24学时 | 2.5学分 |
5. |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 | 24学时 | 2学分 |
6. |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 12学时 | 1学分 |
7. | 药物研究与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Drug) | 12学时 | 1学分 |
8. | 新药评价(Evaluation of New Drug) | 12学时 | 1学分 |
9. | 分子生物药剂学(Molecular Biopharmaceutics) | 20学时 | 1.5学分 |
10. | 药物合成与结构解析(Drug Synthesis and Structure Analysis) | 40学时 | 2学分 |
11. | 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Natural Drugs Research & Development) | 30学时 | 2学分 |
12. |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 | 24学时 | 1.5学分 |
13. | 中药研究新技术与设计(New Techniques & Design ideas on Chinese Medicines Research) | 20学时 | 1学分 |
14. | 中药新药研究与申报(Research & Declaration of New Chinese Medicines) | 20学时 | 1学分 |
15. |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n Chinese Medicines) | 27学时 | 1学分 |
16. | 中医药研究思路与方法(Thoughts & Methods on Chinese Medicines Research) | 20学时 | 1学分 |
17. | 药物(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New Dosages & Techniques of Drugs) | 20学时 | 1学分 |
18.. | 实验室安全(Lab Safety) | 30学时 | 3学分 |
19. | 细胞培养技术(Method of Cell Culture) | 45学时 | 3学分 |
20. | 分子生物学实验(Experi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 40学时 | 3学分 |
21. | 免疫学实验(Experiment of Immunology) | 64学时 | 4学分 |
22. | 医学实验动物学(Experimental Zoology) | 50学时 | 3学分 |
23. | 现代仪器分析与应用(Instrument & Technique) | 30学时 | 3学分 |
24. | 病·证的对峙与反思(Confrontation and reflection of Diseases and Syndromes) | 6学时 | 0.5学分 |
25. | 治则与方剂(Therapy Rules and Formulae) | 18学时 | 1学分 |
26. | 中西医病证比较及其背景(Comparison and Background between Chinese Syndromes and Western Diseases) | 18学时 | 1学分 |
27. | 心理学专题讲座(Lectures on Psychological Subjects) | 20学时 | 2学分 |
28. | 中药学专论(Introduction to Chinese Medicines) | 36学时 | 2学分 |
29. | 专业英语(Professional English) | 36学时 | 2学分 |
30. |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nd Writing) | 18学时 | 1学分 |
31. | 中药、天然药物与新药发现(Chinese Medicines, Natural Medicinal Plants & New Drug Discovery ) | 18学时 | 1学分 |
32. | 中药研究常用实验技术(Experimental Techniques for Chinese Medicines Research) | 54学时 | 3学分 |
33. | 生物合成概论(Introduction to Biosynthesis) | 18学时 | 1学分 |
34. | 体内药物分析(Drugs Analysis in vivo) | 18学时 | 1学分 |
35. | 中药成分代谢化学(Metabolism Chemistry) | 18学时 | 1学分 |
36. | 药理学进展(Progress in Pharmacology) | 18学时 | 1学分 |
37. | 中药活性成分分离与活性筛选新技术 (New Technologies for Isolation and Screening on Bioactive Natural Products) | 36学时 | 2学分 |
38. | 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与检测(Biomacromolecules Isolation and Detection) | 36学时 | 2学分 |
39. | 药物经济学(Pharmaceutical economics) | 18学时 | 1学分 |
40. | 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 | 18学时 | 1学分 |
(五)教学实践硕士生应当在完成科研工作的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一定时间的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工作,以增强才干。参加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试讲、课程研讨、指导本科生的实验、辅助指导本科毕业生论文(毕业设计)等。实践时间为8学时以上,由教研室主任及导师对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能力进行评定,并将评语记录在研究生学习档案中。
七、培养方式 1. 政治理论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修养、思想道德水平及科学素质。在培养过程中,导师应做好言传身教,对研究生的德育教育贯穿在培养工作的全过程中。2. 课程教育原则上在半学年完成。硕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与导师小组相结合的方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自学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硕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
八、考核方式1. 考试、考查形式按课程要求进行设计,可以是闭卷、开卷考试,也可以是做课程论文、口试、实验考核等形式,但每次考核应有文字档案记录,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考核工作。2. 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考核,学校不统一组织,由教研室自行安排考试,在中期考核时一起综合评定。3. 中期考核为了保证研究生的质量,在第四学期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学院负责统一组织,由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以及课题研究的进展与水平。重点考核研究生的业务水平。考核方式主要采取研究生本人汇报与考核小组考核相结合,口试、笔试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政治思想考评由研究生学院思政科负责实施,对于曾有考试作弊及严重违纪行为且无明显悔改表现者,政治思想考评不得通过。科研能力考评 ,研究生须完成综述一份,并已在教研室做开题论证报告,研究生需向考核小组做一次课题进展及前景分析报告。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汇报情况,认真分析和评价,提出建议,并进行客观评分。教学能力考评,已经或正在承担教学任务的研究生可根据以往授课情况或在考核期间作一次模拟性课堂教学。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授课情况进行客观评分。考核成绩由分数和评语两部分组成。根据研究生中期考核成绩,在全面衡量、综合评议基础上(也可以无记名投票),由考核小组做出优、良、一般、差的评定,并指出研究生的优缺点及下一步培训建议。凡无正当理由不参加中期考核或无中期考核材料者,按规定届时不受理其学位论文答辩。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做出评价,评定成绩。对成绩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九、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格式和要求按照《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定》和《南方医科大学学位评定与授予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执行。
十、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的要求按照《南方医科大学学位评定与授予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执行。
十一、参考书目1. 《天然产物化学(第二版)》. 徐任生主编; 叶阳, 赵维民副主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年11月.2. 药用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第二版). Dewick PM 主编; 娄红祥主译.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年1月.3. 制备色谱技术在天然产物分离中的应用. Hostettmann K, Marston A, Hostettmann M 主编; 赵维民, 张天佑译; 徐任生审校.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年4月.4. 中草药现代研究(一至三卷、仪器分析卷),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编.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年1月.5. 功能海洋生物分子-发现与应用. 谭仁祥主编; 石建功, 郭跃伟, 徐琛副主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年1月.6.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第二版). 宁永成主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年.7. Organic Structure Analysis. Crews P, Rodriguez J, Jaspars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8. Organic Structure Analysis: Solutions Manual. Crews P, Rodriguez J, Jaspars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9.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解析(第七版). Silverstein RM, Webster FX, Kiemle D主编; 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分析部译.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 10. Structure Elucidation by NMR in Organic Chemistry: A Practical Guide, 3rd Revised Edition. Eberhard Breitmaier. John Wiley & Sons. December 2002.11. 波谱数据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Pretsch E, Buhlmann P, Affolter C 编; 荣国斌译; 朱士正校.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年10月12. 新编有机合成化学. 黄宪, 王彦广, 陈振初编著.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年13. 有机合成中命名反应的战略性应用. Kurti L, Czako B.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年8月14. 创新药物化学. 卡米尔乔治维尔穆特主编, 迟玉明主译. 广州: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5年4月主要期刊1.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3. 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4. Chemistry-An Asian Journal 5. Europe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6. ChemMedChem;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7.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Organic Letters 8.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Phytochemistry 9. Natural Product Reports; Natural Product Updates10.Tetrahedron 11.Tetrahedron Letters 12.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13.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14.Helvetica Chimica Acta 15.Chemistry & Biodiversity 16.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17.Biolog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18.Planta Medica19.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20.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 Biomedical Analysis21.Cancer Research 22.Cancer Letters23.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4.Nature; Science 25.药学学报26.中国药学杂志27.药物分析杂志28.中草药29.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30.中国药物化学杂志31.药学进展32.中国药理学报33.中国药理学通报34.中国中药杂志35.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36.中国天然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