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的社会建设与社会认同--以北京市为中心的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的社会建设与社会认同--以北京市为中心的探讨
外文标题:The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Identity at the Beginning of New China (1949-1956)——A Discussion with Beijing Municipality as the Center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宋学勤[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年:2015
期刊名称:教学与研究
期:3
页码范围:88-94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11G0512015030012)
所属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语言:中文
ISSN:0257-2826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xyyj201503011.aspx
DOI:10.3969/j.issn.0257-2826.2015.03.011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的社会建设与社会认同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新中国60年社会建设的历程与历史经验研究”
关键词:社会建设;失业无业救治;社会认同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建设并没有被党和国家明确提上日程,官方文件中也没出现“社会建设”的提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社会建设实践,其中失业无业救治的开展足以表征这一时期社会建设的特征.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在救治失业无业的过程中,通盘考量,尤其注重底层关怀,多措并举,取得良好的社会成效,其策略布局与实践探索贯穿着除旧立新的社会建设理念.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正是通过各种社会制度的设计与运行,通过建构稳定的社会秩序,依靠提升基层社会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从而开辟出有效社会认同的重要路径.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认同的成功建构,可为当前的社会建设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作者其他论文



陈云对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建设的认知与推进.宋学勤.湖南社会科学.2011,16-20.
陈云社会建设思想与实践的现实意义--以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为视角.宋学勤.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0-26.
唯物史观的现实生命力--以中共党史研究为中心的探讨.宋学勤.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29(4),90-95.
制度变迁与社会生活新范式的生成--以1949-1956年婚姻与家庭变化为视点的考察.宋学勤.江海学刊.2009,166-171.
科学客观地认识新中国第一个30年.宋学勤.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0-45.

相关话题/社会 中文 教育 基金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