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生态学的农业劳动:现代社会可持续生存的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3

文献详情
生态学的农业劳动:现代社会可持续生存的基础
外文标题:Ecology of the Agricultural Labor: the Basi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何慧丽[1]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100872;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北京100193

年:2011
期刊名称:生态经济
期:6
页码范围:52-55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所属部门: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671-4407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tjj201106011.aspx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关键词:产业化的劳动;生态学的农业劳动;共生;可持续发展
摘要:以劳动形态为轴心构成的各种经济、社会组织及其运行方式,对人类的经济社会形态、生活方式,对地球的环境系统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产业化的劳动形态及其与社会交往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成为近现代经济、社会等各种“结构性病理”表现的基础性力量.时代呼唤作为“一种共生的交往方式”的生态学的农业劳动形态,它作为一种新的替代性选择,特点是采用中间技术、大众化生产、本地消费、循环农业.文中以河北省枣强县农民安金磊的自然农法、北京市小毛驴市民农园的都市农耕法为例对其进行经验介绍.生态学的农业劳动必将使“人的身与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结成共生的交往式关系,从而成为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作者其他论文



亟待从村庄层面突破小农困境.何慧丽;温铁军.人民论坛.2014,66-67.
村级文书制度: 城中村治理的制度创新.何慧丽;李向群.新视野.2011,65-66.
城郊村的新乡土政治.何慧丽;温铁军.人民论坛.2013,57-59.
当代农学:关于"生命空间"的实践"合"学.何慧丽.中国图书评论.2011,55-60.
留守群体留守学术--兼评叶敬忠等著《阡陌独舞》,《静寞夕阳》,《别样童年》.何慧丽.开放时代.2010,151-158.

相关话题/农业 劳动 经济 生态学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