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青少年外向/宜人性人格,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6-29

文献详情
青少年外向/宜人性人格,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外文标题: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olescents' Extraversion/Agreeableness, Internet Service Preference, and Internet Addiction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杨洋[1]雷雳[2]
机构:[1]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系,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2]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系,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年:2007
期刊名称:心理发展与教育
卷:23
期:2
页码范围:42-48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11B0052007020008)
所属部门:心理学系
语言:中文
ISSN:1001-4918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lfzyjy200702008.aspx
DOI:10.3969/j.issn.1001-4918.2007.02.008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项目; 北京市教委资助项目;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海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资助项目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成瘾 外向性人格 宜人性人格 互联网服务偏好
摘要:该研究采用问卷法,以481名中学生为被试,通过无约束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了外向性、宜人性人格特征与互联网服务偏好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上,青少年宜人性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但与互联网娱乐、信息和交易服务偏好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外向性人格特征与互联服务偏好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1)从平均影响来看,外向性、宜人性、互联网社交、娱乐和交易使用偏好能够正向预测网络成瘾,互联网信息使用偏好对网络成瘾没有显著的预测效果;(2)在宜人性高分组中,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与PIU的正向关系要强于宜人性低分组.斜率检验表明对于低宜人性人格的青少年来说,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不易导致其成瘾,而对高宜人性人格的青少年而言,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反而容易导致其成瘾.
作者其他论文



北京高校大学生保健食品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刘宁宁;杨洋;张璟,等.中国公共卫生.2014,30(3),272-274.
美国高校心理咨询服务专业化和精致化的研究及启示.周莉;徐紫薇;雷雳.心理研究.2014,7(2),76-80.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发展方向.杨洋.时代金融(下旬).2014,15,17.
谁在利用政府补贴进行创新?--所有制和要素市场扭曲的联合调节效应.杨洋;魏江;罗来军.管理世界.2015,75-86,98.
大学生抑郁自杀意念及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和红;杨洋.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80-83.

相关话题/互联网 网络 心理 青少年 首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