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小双主持会议并介绍参与座谈会嘉宾。冯惠玲对上海图书馆数字人文研究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她表示,“上海图书馆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数字人文项目实践都是在干中摸索,但理论还是欠缺一些。希望我们能交流、合作,也能带动全国这个领域的发展。所以非常感谢你们这次的到来。”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记忆研究团队进行项目介绍。冯惠玲作为数字记忆中国首倡者介绍了“北京记忆”项目的相关情况,包括背景、特点、成效和问题等内容;梁继红介绍依托高迁项目所开展的家谱研究情况;助理工程师刘力超展示了北京记忆的相关网站,并介绍了数字记忆研究团队在照片资源研究上的主要成果。
夏翠娟介绍了上海图书馆目前具有典型特色的数字人文项目,包括“上海记忆:上海年华”、上图第一个数字人文项目“家谱”以及即将举办的2018开放数据应用开发竞赛等。
介绍环节结束后,双方就家谱研究、资源库建设、数字人文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参加座谈会的双方成员就相关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并达成关于可合作内容的初步共识。刘炜对此称,数据不仅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资产,更是一种公共基础设施;双方就推动数据基础设施在城市记忆领域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
座谈会最后,冯惠玲为会议作总结,表示双方可就创新竞赛、家谱研究、数字记忆国际会议等具体项目展开深度合作,通过相互借力、双方有望为推动数字人文在中国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还向上海图书馆来访嘉宾赠送了由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教授马林青及博士韩若画合译的著作《数字人文:改变知识创新与分享的游戏规则(Digital Humanit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