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纳管印染废水生物处理特性及其定量评价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31

王天志1,2,,
胡洪营1,,,
巫寅虎1
1.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 100084
2.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苏州 215163
作者简介: 王天志(1992—),男,博士,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水处理与利用。E-mail:wangtianzhi@tsinghua.edu.cn.
通讯作者: 胡洪营,hyhu@tsinghua.edu.cn ;

中图分类号: X52


Bio-treatment feature and its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dyeing wastewater in pipeline

WANG Tianzhi1,2,,
HU Hongying1,,,
WU Yinhu1
1.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State Key Joint Laboratory, School of Environ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Research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Suzhou) Tsinghua, Suzhou 215163,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HU Hongying,hyhu@tsinghua.edu.cn ;

CLC number: X52

-->

摘要
HTML全文
(6)(4)
参考文献(21)
相关文章
施引文献
资源附件(0)
访问统计

摘要:生物处理技术因其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成为印染废水最常用的处理技术之一。为适应对印染废水水质的高标准处理需求,同时考虑污水中污染物组分的复杂性,需对其生物处理特性进行评价,以印染企业内部处理后排放到污水处理厂的纳管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确定不同降解难度的有机物所占比例,实现对废水中有机物降解特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当印染废水的B/C值为0.26时,在实际运行工况下,该类印染废水中仅有18.6%的有机物可被生物降解,在这些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中,生物快速降解、生物易降解、生物可降解有机物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48%、64.29%、20.83%;通过增加氮源和磷源的含量,印染废水中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可提高53.45%~60.34%,其中氮源主要提高生物快速降解的有机物含量,磷源主要提高生物易降解的有机物含量。对印染废水的生物处理特性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可作为污水处理中水征指标评价方法与理论体系的一部分,有利于重新认识现有污水处理工艺和水质标准、优化现有技术和工艺组合及其运行操作。
关键词: 生物处理特性/
印染废水/
污水处理/
高标准

Abstract:Bio-treatment has become one of common treatment 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due to its low cost, simple equipment,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high standard requirements in effluent quality in dye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consider the complexity of pollutant composition, the bio-treatment characteristics of dyeing wastewater need to be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the wastewater in pipeline to the wastewater plant discharged from the treated dyeing wastewater in the enterprises was taken as object, the quantitatively evaluation of bio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s in wastewater was achieved by analyzing the proportions of organic pollutions with different biodegradation difficultie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when the B/C value of the dyeing wastewater was 0.26, only 18.60% organic matters in it could be biodegradable under the practical operational conditions. Among these biodegradable organic matters,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rapid biodegradable, easy biodegradable and normal biodegradable organic matters were 15.48%, 64.29% and 20.83%, respectively. Through increasing the nitrogen source and phosphorus source, the content of biodegradable organic matter in the dyeing wastewater increased by 53.45%~60.34%. Of which, nitrogen source mainly increased rapid biodegradable organic matters, phosphorus source mainly increased easy biodegradable organic matters. The evaluation method and result of dyeing wastewater bio-treatment feature could be taken as one part of the theorical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for water characteristic indexe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which is conducive to knowing the current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and water quality standard again, and optimizing the current technologies, processes combination and their operation.
Key words:bio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dyeing wastewater/
wastewater treatment/
high standard.

加载中

图1生物处理特性评价实验系统
Figure1.Evaluation experiment system of bio-treatment feature


下载: 全尺寸图片幻灯片


图2不同曝气时间条件下印染废水耗氧过程
Figure2.Oxygen consumption process of dyeing wastewater under different aeration time conditions


下载: 全尺寸图片幻灯片


图3抽滤处理后印染废水耗氧过程
Figure3.Oxygen consumption process of dyeing wastewater under filtration conditions


下载: 全尺寸图片幻灯片


图4投加氮源后印染废水耗氧过程
Figure4.Oxygen consumption process of dyeing wastewater with nitrogen source addition


下载: 全尺寸图片幻灯片


图5投加磷源后印染废水耗氧过程
Figure5.Oxygen consumption process of dyeing wastewater with phosphorus source addition


下载: 全尺寸图片幻灯片


图6投加铁盐后印染废水耗氧过程
Figure6.Oxygen consumption process of dyeing wastewater with Fe3+ source addition


下载: 全尺寸图片幻灯片

表1营养源种类及投加情况
Table1.Types of nutrient sources and their doses in test
mg·L?1
营养源种类投加浓度
(以体系浓度计)
投加营养源后废水中
该类营养源的浓度
TNTPFe3+
尿素1515.67
3022.67
4529.67
K2HPO4142.67
285.17
427.66
FeCl30.150.15
0.300.20
0.600.31
  注:—表示废水中并未额外投加该类营养源。

mg·L?1
营养源种类投加浓度
(以体系浓度计)
投加营养源后废水中
该类营养源的浓度
TNTPFe3+
尿素1515.67
3022.67
4529.67
K2HPO4142.67
285.17
427.66
FeCl30.150.15
0.300.20
0.600.31
  注:—表示废水中并未额外投加该类营养源。

下载: 导出CSV
表2不同曝气时间条件下有机物降解难易程度分布
Table2.Distribution of degradation difficulty degree of organic matters in dyeing wastewater at different aeration times mg·L?1
有机物类型曝气0 min后COD曝气5 min后COD曝气10 min后COD曝气20 min后COD
生物快速处理01376
易生物处理8373734
可生物处理42111113
不可生物处理278267273275

有机物类型曝气0 min后COD曝气5 min后COD曝气10 min后COD曝气20 min后COD
生物快速处理01376
易生物处理8373734
可生物处理42111113
不可生物处理278267273275

下载: 导出CSV
表3抽滤处理前后下有机物降解难易程度分布
Table3.Distribution of degradation difficulty degree of organic matters in dyeing wastewater before and after filtration treatment mg·L?1
有机物类型抽滤前COD抽滤后COD
生物快速处理918
易生物处理09
可生物处理4232
不可生物处理277261

有机物类型抽滤前COD抽滤后COD
生物快速处理918
易生物处理09
可生物处理4232
不可生物处理277261

下载: 导出CSV
表4外加营养源条件下有机物(以COD计)降解难易程度分布
Table4.Distribution of degradation difficulty degree of organic matters (as COD) in dyeing wastewater with different nutrients addition mg·L?1
有机物类型KBA1A2A3B1B2B3C1C2C3
生物快速处理001310000000
易生物处理16395763263539212531
可生物处理42361716254254252633
不可生物处理262245233231269243227274269256
  注:KB表示废水中未投加任何营养源;A1、A2、A3分别表示废水中投加15、30、45 mg·L?1尿素;B1、B2、B3分别表示废水中投加14、28、42 mg·L?1 K2HPO4;C1、C2、C3分别表示废水中投加0.15、0.30、0.60 mg·L?1 FeCl3

有机物类型KBA1A2A3B1B2B3C1C2C3
生物快速处理001310000000
易生物处理16395763263539212531
可生物处理42361716254254252633
不可生物处理262245233231269243227274269256
  注:KB表示废水中未投加任何营养源;A1、A2、A3分别表示废水中投加15、30、45 mg·L?1尿素;B1、B2、B3分别表示废水中投加14、28、42 mg·L?1 K2HPO4;C1、C2、C3分别表示废水中投加0.15、0.30、0.60 mg·L?1 FeCl3

下载: 导出CSV

[1] 梅林春, 吴乾元, 黄满红, 等. 混凝-生物接触氧化-臭氧氧化工艺对印染废水处理特性评价[J]. 环境工程学报, 2016, 10(6): 3043-3050.
[2] 周可英. 印染废水回用技术[J]. 能源环境保护, 2012, 26(4): 35-36.
[3] 牛全睿. 印染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钙的富集特征及其对活性污泥的影响研究[D].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4] 耿云波, 刘永红, 赵鹏飞, 等. 印染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0, 41(4): 1-4. doi: 10.3969/j.issn.1009-2455.2010.04.001
[5] 朱虹.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M].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
[6] VERMA A K, DASH R R, BHUNIA P. A review on chemical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technologies for removal of colour from textile wastewater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2, 93(1): 154-168.
[7] LOTITO A M, FRATINO U, MANCINI A, et al. Effective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treatment of a real dyeing textile wastewater[J].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 2012, 69: 62-68.
[8] 胡洪营, 吴乾元, 吴光学, 等. 污水特质(水征)评价及其在污水再生处理工艺研究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研究, 2019, 32(5): 7-15.
[9] 胡洪营, 黄晶晶, 孙艳. 水质研究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5.
[10]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2002[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11] 国家卫生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1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4版.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13] 邱勇, 施汉昌, 曾思育, 等. 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的全流程策略与方法[J]. 中国给水排水, 2011, 27(2): 16-19.
[14] 谯建军. 三苯甲烷类染料废水微生物降解研究[D]. 西安: 西安理工大学, 2005.
[15] BABAN A, YEDILER A, CILIZ N K, et al. Biodegradability oriented treatability studies on high strength segregated wastewater of a woolen textile dyeing plant[J]. Chemosphere, 2004, 57(7): 731-738. doi: 10.1016/j.chemosphere.2004.05.038
[16] 蒋红梅, 陈玉成, 王定勇. 用BOD5/TOD值评价废水可生化性的可行性分析[J]. 重庆环境科学, 2000, 22(4): 47-49.
[17] ZHAO X, HUANG H, HU H Y, et al. Increase of microbial growth potential in municipal secondary effluent by coagulation[J]. Chemosphere, 2014, 109: 14-19. doi: 10.1016/j.chemosphere.2014.02.053
[18] ZHAO X, HU H Y, YU T, 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components on the increase of microbial growth potential of secondary effluent by ozonatio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4, 26(11): 2190-2197. doi: 10.1016/j.jes.2014.09.001
[19] GARCIA-OCHOA F, GOMEZ E, SANTOS V E, et al. Oxygen uptake rate in microbial processes: An overview[J].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0, 49(3): 289-307. doi: 10.1016/j.bej.2010.01.011
[20] 翁稣颖. 环境微生物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5.
[21] NING Z, PATRY G G, SPANJERS H.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nitrogen nutrient deficiency in the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using respirometry[J]. Water Research, 2000, 34(13): 3345-3354. doi: 10.1016/S0043-1354(00)00020-8



加载中


Turn off MathJax -->
WeChat 点击查看大图



图( 6)表( 4)
计量

文章访问数:1082
HTML全文浏览数:1082
PDF下载数:15
施引文献: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2019-12-05
录用日期:2020-03-07
网络出版日期:2020-11-11
-->刊出日期:2020-11-10




-->








纳管印染废水生物处理特性及其定量评价

王天志1,2,,
胡洪营1,,,
巫寅虎1
通讯作者: 胡洪营,hyhu@tsinghua.edu.cn ;
作者简介: 王天志(1992—),男,博士,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水处理与利用。E-mail:wangtianzhi@tsinghua.edu.cn 1.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 100084
2.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苏州 215163
收稿日期: 2019-12-05
录用日期: 2020-03-07
网络出版日期: 2020-11-11
关键词: 生物处理特性/
印染废水/
污水处理/
高标准
摘要:生物处理技术因其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成为印染废水最常用的处理技术之一。为适应对印染废水水质的高标准处理需求,同时考虑污水中污染物组分的复杂性,需对其生物处理特性进行评价,以印染企业内部处理后排放到污水处理厂的纳管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确定不同降解难度的有机物所占比例,实现对废水中有机物降解特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当印染废水的B/C值为0.26时,在实际运行工况下,该类印染废水中仅有18.6%的有机物可被生物降解,在这些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中,生物快速降解、生物易降解、生物可降解有机物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48%、64.29%、20.83%;通过增加氮源和磷源的含量,印染废水中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可提高53.45%~60.34%,其中氮源主要提高生物快速降解的有机物含量,磷源主要提高生物易降解的有机物含量。对印染废水的生物处理特性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可作为污水处理中水征指标评价方法与理论体系的一部分,有利于重新认识现有污水处理工艺和水质标准、优化现有技术和工艺组合及其运行操作。

English Abstract






--> --> --> 印染行业是纺织产业链中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关键行业,也是能耗和水耗较高、废水排放量较大的行业,约占纺织废水排放量的80%[1],仅江浙地区印染行业的废水排放量即可达到2×106~3×106 t·d?1[2]。印染行业废水排放量的不断增加,成为我国工业系统中重点污染源之一,而污染治理带来的高成本严重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成为制约纺织印染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3]。目前,印染废水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法。其中,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印染废水成本低廉、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小、污泥产量少、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故其成为最常用的印染废水处理技术[4]
但是印染废水中含有大量浆料、染料、助剂、表面活性剂等,使其具有水质成分复杂、可生化性较差等特点,只经生物处理难以满足严格的排放要求,废水中仍含有极细微的悬浮物、磷、氮和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矿物质、病原体等[5-7]。由于印染废水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因此,需要从复杂体系的视角,研究和掌握污水的特性[8]。现阶段,污水处理工艺通常由多个处理单元串联形成组合工艺,但是这些组合工艺的设计缺乏系统性理论指导,仅仅依据COD、BOD、TN和TP等污染物浓度的综合指标,参照类似的污水处理工程进行工艺设计,这种设计方法具有很大的盲目性[9-11]。事实上,仅仅从COD值难以得到污水处理特性的信息。污水中的污染物质量浓度仅可表明污染程度,与生物处理特性没有直接关系[12-13]。目前,对印染废水生物处理特性的研究较少,仅有一些研究使用BOD5/COD比值,粗略、简单地对印染废水的生物处理特性进行了评价[14-15]。但废水中既含有一些易被微生物降解的物质,又含有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甚至对微生物产生抑制的物质,这些污染物质的性质和比例不但决定了该废水生物处理的难易性,也决定了是否适宜使用生物处理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15]。BOD5/COD比值仅仅是一个特征值,无法动态表征污水中有机物降解的过程[16],很难准确地分析有机组分转化机制[17-18],只通过区分有机物的生物降解难度,无法正确指导生物手段在印染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直接对印染废水的生物处理过程进行测量,实时测定生物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质降解过程中的耗氧量,得到完整的生物耗氧过程,结合耗氧速率的变化特征,可直观准确地观察有机物降解的动态过程,定量测定不同降解难度的有机物所占比例以及在降解过程中的降解启动时间和耗时情况,实现对废水中有机物降解特性的定量评价;通过对曝气时间、氮磷平衡、无机盐投加等条件的优化,进一步提高了印染废水的生物处理特性。本研究作为污水处理中水征指标评价方法与理论体系的一部分,有利于重新认识现有污水处理工艺和水质标准,研究可为优化现有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组合及其运行操作提供参考。

水样为苏州吴江区某印染废水处理厂的进水,采集后的水样放入4 ℃冰箱保存。该部分水样采集后经0.45 μm滤膜过滤后,测定其水质指标。抽滤前,印染废水的TN=8.67 mg·L?1、TP=0.18 mg·L?1、COD=328 mg·L?1、BOD=85 mg·L?1、B/C=0.26;抽滤后,印染废水的TN=6.14 mg·L?1、TP=0.05 mg·L?1、COD=320 mg·L?1、BOD=82 mg·L?1、B/C=0.26。

本实验系统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系统由反应单元、二氧化碳吸附单元、微量气体测定单元、数据分析单元构成。



本实验采用的污泥直接取自该印染废水处理厂的好氧池污泥。从生物处理单元曝气池出水处采集活性污泥悬浮液,然后立即在实验室进行清洗,将活性污泥悬浮液离心(4 000 r·min?1,10 min),得到清晰的泥水界面,弃去上清液,加曝气除氯的自来水重悬。以上操作重复3次。清洗完成后,以105 ℃烘干且测其干重。将活性污泥悬浮液置于4 ℃冷藏,保存时间不宜超过3 d。在实验前,根据干重测定结果,将冷藏的活性污泥悬浮液调整为实验所需浓度的接种液,然后持续搅拌并连续曝气,待恢复20 ℃后,用于配制实验混合液。

本实验反应体系的混合液体积为300 mL,反应体系中待测废水的投加占比为50%,污泥的投加占比为50%,搅拌速率为80 r·min?1。水温控制在20~30 ℃,pH控制在 6.5~8.5。反应体系中的污泥为3 g·L?1,废水曝气时间分别为5、10、20 min(气泵流量为2 L·min?1),此外,抽滤实验组的污泥浓度控制在4 g·L?1。除未抽滤实验组外,其余实验组的待测废水均经过0.45 μm滤膜抽滤处理。营养源种类及投加情况如表1所示。





将废水、污泥、营养液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反应单元的标准反应器中,反应器可模拟废水生物处理过程。利用微生物降解作用消耗氧气,产生CO2,CO2再被二氧化碳吸附单元吸收。反应瓶中产生负压,外部的氧气通过微量气体测定单元补充到反应瓶中,在补充气体的过程中,微量气体测定单元实时记录气体补充量。微量气体测定单元(Bioprocess Control,瑞典)基于脉冲信号的数据采集系统,内置压力及温度传感器。根据不同实验室的环境温度和压力换算为标准状况下的数值,可实现耗氧量的即时测量。通过以太网传输到数据分析单元,完成数据收集和分析。

高于内源呼吸速率的阶段为生物处理有机物阶段[19],在此阶段内的累积耗氧量就是废水中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总有机物(以COD计)减去这部分有机物含量,则为生物不可降解有机物。在生物可降解有机物中,0~5 h内,生物耗氧速率高于内源呼吸速率变化趋势,呈现上升趋势,则此阶段为生物快速降解有机物阶段(Ⅰ阶段),在此阶段内,生物的累积耗氧量就是废水中生物快速降解的有机物的量;5 h之后,若生物耗氧速率仍然高于高于内源呼吸速率,在其显著下降之前的阶段为生物容易降解有机物阶段(Ⅱ阶段),在此阶段内,生物的累积耗氧量就是废水中生物易降解的有机物的量;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总量减掉生物快速降解有机物和生物快速易有机物,得到的耗氧量为生物可降解有机物含量(Ⅲ阶段)。

不同曝气时间条件下印染废水耗氧过程如图2所示。根据图2(a)中耗氧速率变化特征曲线,可将印染废水中的有机物分为生物快速处理、生物易处理、生物可处理、生物不可处理4种有机物,结合图2(b)中耗氧量的变化,得到有机物降解难易程度的分布,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当废水不曝气时,活性污泥很难快速降解印染废水中的有机物,说明此印染废水的生物处理特性较差。这是由于印染工序中会使用大量的合成浆料、染料、表面活性剂,这些物质都具有分子结构复杂,难以被生物降解的特点[3]。经过曝气处理后,废水中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有所增加,由15.24%增加到16.16%~18.60%。这主要是由于曝气处理会改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环境,有利于活性污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在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中,生物快速处理、生物易处理、生物可处理的有机物的平均含量占比分别为15.48%、64.29%、20.83%。其中经5 min曝气处理后的废水中生物快速处理的有机物含量最高,为21.31%,分别比10 min和20 min处理组高出67.45%和88.25%。







抽滤处理后印染废水耗氧过程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印染废水经过抽滤后,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过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首先,在微生物快速降解有机物的阶段,生物耗氧速率显著增加,由2.97 mg·(L·h)?1增加到9.90 mg·(L·h)?1。而未抽滤的印染废水中不存在生物易降解阶段,在5 h后,微生物直接进入内源呼吸阶段,耗氧速率维持在0.47 mg·(L·h)?1左右;而在20 h后,生物耗氧速率逐渐增加到1.00~1.52 mg·(L·h)?1,此时印染废水中的有机物仍可被缓慢降解。经过抽滤后的印染废水在5 h之后,耗氧速率维持在1.38~1.57 mg·(L·h)?1,微生物处于容易降解有机物阶段;在10 h之后,抽滤和未抽滤的印染废水中微生物的呼吸速率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在55 h之后,废水耗氧速率稳定在0.52 mg·(L·h)?1,微生物基本上进入内源呼吸阶段,不再降解有机物,因此,耗氧量仅统计60 h内的累积值。


结合图3(b)中耗氧量的变化,得到有机物降解难易程度的分布,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经过抽滤处理后,印染废水中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由15.55%增加到18.44%。在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中,生物快速处理、生物易处理、生物可处理有机物的含量占比由17.65%、0.00%、82.35%变为30.51%、15.25%、54.24%,其中,生物快速处理和生物易处理有机物组分的含量增加较为明显。这说明抽滤处理虽然使该印染废水的COD由328 mg·L?1降低到320 mg·L?1,但对其生物可处理有机物含量的分布影响较大,尤其是增加了生物快速处理和生物易处理有机物组分的含量。这很有可能是由于抽滤滤掉的8 mg·L?1 COD中含有一些抑制生物处理过程的物质,但具体是何种物质,尚需进一步通过组分分析手段确认[8]





在印染废水生物处理体系中,分别以梯度浓度为15、30、45 mg·L?1尿素补充氮源,以梯度浓度为14、28、42 mg·L?1 K2HPO4补充磷源,以梯度浓度为0.15、0.30、0.60 mg·L?1 FeCl3补充无机盐,分别得到不同营养源种类条件下生物处理过程的耗氧速率和累积耗氧量变化特征,结果如图4~图6所示,有机物降解难易程度分布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氮源和磷源的补充显著影响生物处理过程,尤其是提升了生物快速降解和生物易降解阶段的处理效果。随着氮源和磷源浓度增加,印染废水中可被生物处理的有机物含量逐渐增加,可由18.13%提高到29.06%,提高幅度可达53.45%~60.34%,但铁盐对该印染废水的生物处理过程影响不大。










单独使用氮源时,在微生物快速降解有机物阶段,30 mg·L?1处理组的平均耗氧速率最高,为2.68 mg·(L·h)?1,比45 mg·L?1处理组高33.18%,KB组和15 mg·L?1处理组无快速降解有机物阶段;在5 h后,所有氮源处理组的耗氧速率均进一步有所提高,30 mg·L?1处理组的耗氧速率在16 h达到峰值,为3.42 mg·(L·h)?1,分别比KB组、15 mg·L?1处理组、45 mg·L?1处理组的耗氧速率峰值高出92.31%、4.17%、5.63%;在57 h之后,废水耗氧速率稳定在0.33~0.86 mg·(L·h)?1,微生物基本上进入内源呼吸阶段,不再降解有机物。此外,由表4可知,与KB组相比,氮源的使用增加了快速处理有机物和易处理有机物的含量,在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中,30 mg·L?1处理组的快速处理有机物比例含量最高,为14.94%,比45 mg·L?1处理组高出30.00%。45 mg·L?1处理组的易生物处理有机物比例含量最高,为70.79%,分别比15 mg·L?1处理组、45 mg·L?1处理组高出36.13%、8.04%。
单独使用磷源时,在0~10 h时,微生物耗氧速率均维持在1.71 mg·(L·h)?1左右,该时间段内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阶段,此时微生物处于适应该磷源浓度阶段;在10 h后,所有磷源处理组的耗氧速率快速增加,耗氧速率在12 h均达到峰值,42 mg·L?1处理组的耗氧速率最大,为5.76 mg·(L·h)?1,分别比14 mg·L?1和28 mg·L?1处理组高出23.47%和18.63%;在55 h之后,废水耗氧速率稳定在0.67~1.90 mg·(L·h)?1,微生物基本上进入内源呼吸阶段,不再降解有机物。此外,由表4可知,与KB组相比,磷源的使用增加了易处理有机物有机物的含量,42 mg·L?1处理组的增加幅度最大,增幅达到143.75%,分别比14 mg·L?1和28 mg·L?1处理组高50.00%和11.43%。在单独补充铁盐时,铁盐仅对微生物的内源呼吸作用产生影响,0.60 mg·L?1的铁盐使微生物呼吸速率均值由0.92 mg·(L·h)?1提高到1.10 mg·(L·h)?1
以上结果说明,在生物处理过程中,该废水缺少足够的氮源和磷源。由于微生物所需的理想的C∶N∶P比值为100∶5∶1[20],但该印染废水的实际C∶N∶P比值为380∶8.67∶0.18,可通过补充氮源和磷源来提高微生物的活性[21],进而提高了生物处理效果。由此可见,制约该废水生物处理过程的原因是缺少足够的氮源和磷源。本研究所得到的适宜尿素(氮源)投加浓度为30 mg·L?1,适宜的K2HPO4(磷源)投加浓度为42 mg·L?1

1)通过实时测定生物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质降解过程中耗氧量,得到完整的生物耗氧过程,结合耗氧速率的变化特征,定量确定不同降解难度的有机物所占比例。
2)印染废水中含有18.60%的有机物可被生物处理,在这些可被生物处理的有机物中,生物快速处理、生物易处理、生物可处理有机物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48%、64.29%、20.83%。
3)氮源和磷源可提升生物快速处理和生物易处理阶段的处理效果,可被生物处理的有机物含量由18.13%提高到29.06%。氮源增加了快速处理有机物和易处理有机物的含量,微生物需要适应磷源环境之后进入快速降解有机物阶段。本研究所得到的适宜尿素(氮源)投加浓度为30 mg·L?1,适宜的K2HPO4(磷源)投加浓度为42 mg·L?1
4)抽滤可以降低废水中有机物含量,增加生物快速处理和生物易处理有机物组分的含量,提高废水的生物可处理性。

参考文献 (21)
相关话题/生物 过程 微生物 营养 工艺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新型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中试效能及微生物菌群分析
    周圆1,,李怀波1,郑凯凯1,吕金泽1,2,3,李激1,2,3,,1.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无锡2141222.江苏省厌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无锡2141223.江苏省高校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苏州215009作者简介:周圆(1995—),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31
  • 木屑对铁尾矿磁化焙烧磁选工艺的影响
    黄玥1,2,,陈海斌3,蒙李燕3,宁寻安1,2,,,路星雯1,2,余国煜1,王逸1,21.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0062.广东省环境催化与健康风险控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环境催化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广州5100063.广州泽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州510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31
  • 蓝藻泥热压滤深度脱水耦合制备磁性生物炭的中试工艺
    叶元1,,杨文杰1,郑志永1,刘和1,,,刘宏波1,张衍1,张福鑫2,颜威2,李峰21.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省厌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无锡2141222.浙江清风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州313009作者简介:叶元(1995—),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E-mail: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31
  • 平菇菌糠生物炭对水体中Pb2+的吸附特性与机制
    张海波1,2,,闫洋洋2,程红艳2,,,常建宁2,黄菲2,张国胜2,闫梦21.山西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太谷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太谷030801作者简介:张海波(1986—),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固废资源化利用。E-mail:haiboz666@163.com.通讯作者: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31
  • 环境水化学过程光谱量子信息识别与定量表征技术
    王东升1,2,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义乌)长三角中心,义乌322001作者简介:王东升(1969—),男,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环境水质学。E-mail:wgds@rcees.ac.cn.中图分类号:X131.2I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31
  • 不同阴极微生物脱盐电池处理榨菜废水性能及微生物群落分析
    陈文婷1,2,,李轩1,付国楷1,2,,1.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重庆4000452.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环境与生态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作者简介:陈文婷(199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微生物脱盐燃料电池。E-mail:1924332270@qq.com.通讯作者:付国楷,fugu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31
  • 苯扎氯铵对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安鸿雪,任建姣,马骏,李再兴,,刘艳芳,刘晓帅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实验室,石家庄050018作者简介:安鸿雪(1987—),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污水生物处理、污泥资源化。E-mail:anhx16@163.com.通讯作者:李再兴,li_zaixing@163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31
  • 微纳米磁性粒子对膜生物反应器运行效能的影响
    张王超1,2,,郭洪成2,郭冀峰1,李继香2,3,,1.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42.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201210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作者简介:张王超(1995—),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膜污染及控制。E-m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31
  • 平板玻璃行业烟气污染物治理工艺及减排效果
    顾镇1,,张志刚1,2,,,王彬2,王东歌2,王俊21.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2.中建材环保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盐城224051作者简介:顾镇(1995—),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气污染控制。E-mail:812713376@qq.com.通讯作者:张志刚,zzg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31
  • 印刷过程VOCs废气收集方式选择与优化
    郑华春,党小庆,,李世杰,曹利,谭晓煜,徐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5作者简介:郑华春(1995—),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气污染控制。E-mail:844180433@qq.com.通讯作者:党小庆,dangxq@163.com;中图分类号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