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旦大学心理学系, 上海 200433) (2上海科技馆, 上海 200127)
收稿日期:
2017-05-03出版日期:
2018-01-25发布日期:
2017-11-28通讯作者:
钱啸云, E-mail:qianxy@sstm.org.cn; 王燕, E-mail: yanwang@fudan.edu.cn基金资助:
复旦大学社政学院文科科研基金资助。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parents and their children on their children’s mate preference
WANG Yan1; QIAN Xiaoyun2; TIAN Qian1; GAO Jun1; LI Xiaoxu1(1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2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Shanghai 200127, China)
Received:
2017-05-03Online:
2018-01-25Published:
2017-11-28Contact:
QIAN Xiaoyun, E-mail:qianxy@sstm.org.cn; WANG Yan, E-mail: yanwang@fudan.edu.cn Supported by:
摘要/Abstract
摘要: 采用问卷法, 以家庭为单位探讨父母及亲子间的择偶偏好及分歧原因。结果发现, 相比于男生家庭, 女生父母对未来女婿在“好品质”、“好资源”方面的标准更高, 也更为重视对方的国籍和政治背景同自己的一致性; 在家庭内部, 男生父亲比母亲更为重视未来儿媳的外貌, 女生母亲比父亲对未来女婿更挑剔, 尤其在“好品质”、“好性格”和“好资源”上的要求更高。在家庭内部的亲子择偶分歧上, 子女比父母更在意未来伴侣是否有好基因优势和让人快乐的好性格, 父母更为重视对方是否有“好品质”、“好资源”以及国籍、政治背景的一致性。此外, 亲子关系越好, 亲子间在某些特质上偏好的一致性程度反而更低。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父母对自己同孩子关系的评价越亲密, 父亲对孩子未来配偶在“好品质”和“好父母”、母亲在“好品质”上的要求越苛刻。母亲同儿子的关系越亲密, 儿子对未来配偶在厨艺和操持家务方面的要求相较于母亲越挑剔。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5
[1] | 王燕,侯博文,刘文锦. 童年亲子关系与“好资源”对未婚男性性开放态度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20, 52(2): 207-215. |
[2] | 李燕芳; 刘丽君;吕莹; 骆方; 王耘. 人际关系状况与学龄前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J]. 心理学报, 2015, 47(7): 914-927. |
[3] | 潘颖秋. 初中青少年自尊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的追踪分析[J]. 心理学报, 2015, 47(6): 787-796. |
[4] | 梁宗保;张光珍;邓慧华;宋媛;郑文明;孙铃. 从婚姻关系到亲子关系:父母情绪表达的中介作用[J]. 心理学报, 2013, 45(12): 1355-1367 . |
[5] | 陈欣银,李伯黍,李正云. 中国儿童的亲子关系、社会行为及同伴接受性的研究[J]. 心理学报, 1995, 27(03): 329-336. |
PDF全文下载地址:
http://journal.psych.ac.cn/xlxb/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4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