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群体决策质量评估方法及其在大学生和社区居民中的应用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1

池丽萍1, 辛自强2(), 孙冬青2
1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 北京 100101
2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 北京 100081
收稿日期:2019-08-20出版日期:2020-01-15发布日期:2019-11-21
通讯作者:辛自强E-mail:xinziqiang@sohu.com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社会治理背景下的心理建设研究”(16AZD057);中华女子学院校级重大科研项目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group decision-making and their application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community residents

CHI Liping1, XIN Ziqiang2(), SUN Dongqing2
1 School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China Women’s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2 School of Sociology and Psychology,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 China
Received:2019-08-20Online:2020-01-15Published:2019-11-21
Contact:XIN Ziqiang E-mail:xinziqiang@sohu.com






摘要/Abstract


摘要: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要求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开展精细化社会治理, 而在多元主体共商共治的过程中出现了群体决策质量无法得到有效评估的问题。群体决策“过程-结果模型”认为应该从“双过程” (信息加工过程和人际互动过程)和“双结果” (客观结果和主观感受)两个方面综合评估群体决策质量。基于该模型建构的群体决策质量问卷自评法和录像他评法被应用于大学生和社区居民一些真实问题解决的群体决策质量评估。研究结果显示群体决策质量自评问卷效度良好, 适合作为群体决策质量的自评工具; 录像他评法与问卷自评法结果相互印证能够全面地反映群体决策质量, 可应用于更广阔的社会治理领域中。



图1群体决策质量评估的“过程-结果模型”
图1群体决策质量评估的“过程-结果模型”


表1群体决策质量自评问卷项目
问卷项目 选项
(1)这次讨论中, 你提出多少相关的意见或建议? ①完全没有 ②有一些 ③比较多 ④相当多 ⑤非常多
(2)你提出的观点是否能被他人准确理解? ①完全不理解 ②少部分理解 ③一半理解 ④大部分理解 ⑤完全理解
(3)讨论中, 大家说出了多少你之前不知道的重要消息? ①完全没有 ②有一些 ③比较多 ④相当多 ⑤非常多
(4)讨论中, 你是否主动对他人的观点做出评价? ①从没有 ②偶尔有 ③有时有 ④经常有 ⑤总是有
(5)你在多大程度上主动参与到这次话题的讨论中? ①从不 ②偶尔 ③有时 ④经常 ⑤总是
(6)讨论过程中你是否有机会平等地表达你的观点? ①从没有 ②偶尔有 ③有时有 ④经常有 ⑤总是有
(7)你发表观点时, 是否担心自己的观点受到他人指责? ①从没有 ②偶尔有 ③有时有 ④经常有 ⑤总是有
(8)决策结果是否符合你个人的需求? ①完全不符 ②比较不符 ③说不好 ④比较符合 ⑤完全符合
(9)你是否会配合这次讨论结果的执行(或实施)? ①一定不会 ②大部分不会 ③说不好 ④大部分会 ⑤一定会
(10)这次讨论中, 大家说出了多少对决策有重要作用的信息? ①完全没有 ②有一些 ③比较多 ④相当多 ⑤非常多
(11)大家谈论的内容是否和商讨的事情有关, 没有跑题? ①总是跑题 ②经常跑题 ③有时跑题 ④偶尔跑题 ⑤从未跑题
(12)大家在讨论过程中是否踊跃地建言献策? ①从没有 ②偶尔有 ③有时有 ④经常有 ⑤总是有
(13)讨论过程中大家是否存在不同观点的争论? ①从没有 ②偶尔有 ③有时有 ④经常有 ⑤总是有
(14)讨论中, 每个人的发言机会平等吗?
①非常不平等 ②比较不平等 ③说不好 ④比较平等 ⑤完全平等
(15)领导鼓励大家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吗?
①非常不鼓励 ②不太鼓励 ③说不好 ④比较鼓励 ⑤非常鼓励
(16)为了和多数人保持一致, 是否有些人有不同的想法也不说? ①完全没有 ②有一些 ③比较多 ④相当多 ⑤非常多
(17)你对这次群体讨论得出的结论满意吗?
①完全不满意 ②比较不满意 ③说不好 ④比较满意 ⑤完全满意
(18)讨论结束后, 大家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
①非常不和谐 ②比较不和谐 ③说不好 ④比较和谐 ⑤非常和谐

表1群体决策质量自评问卷项目
问卷项目 选项
(1)这次讨论中, 你提出多少相关的意见或建议? ①完全没有 ②有一些 ③比较多 ④相当多 ⑤非常多
(2)你提出的观点是否能被他人准确理解? ①完全不理解 ②少部分理解 ③一半理解 ④大部分理解 ⑤完全理解
(3)讨论中, 大家说出了多少你之前不知道的重要消息? ①完全没有 ②有一些 ③比较多 ④相当多 ⑤非常多
(4)讨论中, 你是否主动对他人的观点做出评价? ①从没有 ②偶尔有 ③有时有 ④经常有 ⑤总是有
(5)你在多大程度上主动参与到这次话题的讨论中? ①从不 ②偶尔 ③有时 ④经常 ⑤总是
(6)讨论过程中你是否有机会平等地表达你的观点? ①从没有 ②偶尔有 ③有时有 ④经常有 ⑤总是有
(7)你发表观点时, 是否担心自己的观点受到他人指责? ①从没有 ②偶尔有 ③有时有 ④经常有 ⑤总是有
(8)决策结果是否符合你个人的需求? ①完全不符 ②比较不符 ③说不好 ④比较符合 ⑤完全符合
(9)你是否会配合这次讨论结果的执行(或实施)? ①一定不会 ②大部分不会 ③说不好 ④大部分会 ⑤一定会
(10)这次讨论中, 大家说出了多少对决策有重要作用的信息? ①完全没有 ②有一些 ③比较多 ④相当多 ⑤非常多
(11)大家谈论的内容是否和商讨的事情有关, 没有跑题? ①总是跑题 ②经常跑题 ③有时跑题 ④偶尔跑题 ⑤从未跑题
(12)大家在讨论过程中是否踊跃地建言献策? ①从没有 ②偶尔有 ③有时有 ④经常有 ⑤总是有
(13)讨论过程中大家是否存在不同观点的争论? ①从没有 ②偶尔有 ③有时有 ④经常有 ⑤总是有
(14)讨论中, 每个人的发言机会平等吗?
①非常不平等 ②比较不平等 ③说不好 ④比较平等 ⑤完全平等
(15)领导鼓励大家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吗?
①非常不鼓励 ②不太鼓励 ③说不好 ④比较鼓励 ⑤非常鼓励
(16)为了和多数人保持一致, 是否有些人有不同的想法也不说? ①完全没有 ②有一些 ③比较多 ④相当多 ⑤非常多
(17)你对这次群体讨论得出的结论满意吗?
①完全不满意 ②比较不满意 ③说不好 ④比较满意 ⑤完全满意
(18)讨论结束后, 大家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
①非常不和谐 ②比较不和谐 ③说不好 ④比较和谐 ⑤非常和谐


表2不同小组决策质量评估得分的描述性统计(M ± SD)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群体分 3.93 ± 0.46 3.67 ± 0.00 3.71 ± 0.39 3.82 ± 0.28 3.89 ± 0.24 3.67 ± 0.45 4.24 ± 0.30 3.58 ± 0.18 3.89 ± 0.35 4.07 ± 0.20
排序 3 8.5 7 6 4.5 8.5 1 10 4.5 2
自我分 3.89 ± 0.53 3.72 ± 0.33 3.56 ± 0.08 3.62 ± 0.19 3.82 ± 0.33 3.60 ± 0.70 4.00 ± 0.32 3.42 ± 0.36 3.53 ± 0.41 3.71 ± 0.38
排序 2 4 8 6 3 7 1 10 9 5

表2不同小组决策质量评估得分的描述性统计(M ± SD)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群体分 3.93 ± 0.46 3.67 ± 0.00 3.71 ± 0.39 3.82 ± 0.28 3.89 ± 0.24 3.67 ± 0.45 4.24 ± 0.30 3.58 ± 0.18 3.89 ± 0.35 4.07 ± 0.20
排序 3 8.5 7 6 4.5 8.5 1 10 4.5 2
自我分 3.89 ± 0.53 3.72 ± 0.33 3.56 ± 0.08 3.62 ± 0.19 3.82 ± 0.33 3.60 ± 0.70 4.00 ± 0.32 3.42 ± 0.36 3.53 ± 0.41 3.71 ± 0.38
排序 2 4 8 6 3 7 1 10 9 5


表3评估者对各组群体决策质量排序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评估者A排序 1 5 8 6 7 9 2 10 4 3
评估者B排序 3 7 6 8 4 9 1 10 5 2
问卷群体分排序 3 8.5 7 6 4.5 8.5 1 10 4.5 2

表3评估者对各组群体决策质量排序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评估者A排序 1 5 8 6 7 9 2 10 4 3
评估者B排序 3 7 6 8 4 9 1 10 5 2
问卷群体分排序 3 8.5 7 6 4.5 8.5 1 10 4.5 2



图2群体决策过程各组产生观点的广度
图2群体决策过程各组产生观点的广度



图3群体决策过程各组产生观点的深度
图3群体决策过程各组产生观点的深度


表4各组人际互动过程的描述统计
组别 互动
次数
成员1 成员2 成员3 成员4 成员5
1 206 66 41 11 7 81
2 115 26 42 16 31
3 100 40 12 4 33 11
4 312 82 63 55 46 66
5 333 5 77 91 45 115
6 202 28 6 89 33 46
7 325 71 60 85 81 28
8 238 11 92 54 70 11
9 238 50 48 1 70 69
10 184 29 47 45 42 21

表4各组人际互动过程的描述统计
组别 互动
次数
成员1 成员2 成员3 成员4 成员5
1 206 66 41 11 7 81
2 115 26 42 16 31
3 100 40 12 4 33 11
4 312 82 63 55 46 66
5 333 5 77 91 45 115
6 202 28 6 89 33 46
7 325 71 60 85 81 28
8 238 11 92 54 70 11
9 238 50 48 1 70 69
10 184 29 47 45 42 21



图4各决策小组各成员发言次数雷达图
图4各决策小组各成员发言次数雷达图



图5群体讨论类型
图5群体讨论类型


表5各组群体决策互动特点分析
组别 讨论阶段数 互动类别 是否轮流发言 是否有明确
领导者
特点
1 10 循序渐进 3人主要发言, 空调使用经验丰富
2 8 两步一回头 无讨论交锋, 每人负责一项单独决定; 缺一人
3 6 循序渐进 讨论太表面, 没有深入展开
4 随机漫步 讨论无主线, 整体散乱, 目标不明确
5 11 两步一回头 新点子多, 时间感强
6 8 随机漫步 组长讲话具有攻击性、褒贬色彩严重
7 14 循序渐进 思路清晰、讨论充分, 后期有跑题
8 随机漫步 为避免矛盾出现群体思维、无理由妥协; 一人迟到
9 10 两步一回头 时间富裕, 存在小圈子讨论现象
10 11 循序渐进 交锋充分, 多次征询

表5各组群体决策互动特点分析
组别 讨论阶段数 互动类别 是否轮流发言 是否有明确
领导者
特点
1 10 循序渐进 3人主要发言, 空调使用经验丰富
2 8 两步一回头 无讨论交锋, 每人负责一项单独决定; 缺一人
3 6 循序渐进 讨论太表面, 没有深入展开
4 随机漫步 讨论无主线, 整体散乱, 目标不明确
5 11 两步一回头 新点子多, 时间感强
6 8 随机漫步 组长讲话具有攻击性、褒贬色彩严重
7 14 循序渐进 思路清晰、讨论充分, 后期有跑题
8 随机漫步 为避免矛盾出现群体思维、无理由妥协; 一人迟到
9 10 两步一回头 时间富裕, 存在小圈子讨论现象
10 11 循序渐进 交锋充分, 多次征询


表6不同决策组最终决策方案的广度和深度得分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广度 70 40 80 30 50 30 70 40 50 70
深度 120 50 110 50 50 60 110 60 50 80

表6不同决策组最终决策方案的广度和深度得分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广度 70 40 80 30 50 30 70 40 50 70
深度 120 50 110 50 50 60 110 60 50 80


表7各社区两次议事会议决策观点广度、深度与自评问卷得分
组别 人数 前测广度 前测深度 后测广度 后测深度 前测问卷 后测问卷
A社区 9 30 90 60 180 4.09 ± 0.38 4.31 ± 0.26
B社区 7 60 150 50 130 4.25 ± 0.42 4.03 ± 0.52
C社区 8 60 160 50 120 4.50 ± 0.29 4.33 ± 0.30

表7各社区两次议事会议决策观点广度、深度与自评问卷得分
组别 人数 前测广度 前测深度 后测广度 后测深度 前测问卷 后测问卷
A社区 9 30 90 60 180 4.09 ± 0.38 4.31 ± 0.26
B社区 7 60 150 50 130 4.25 ± 0.42 4.03 ± 0.52
C社区 8 60 160 50 120 4.50 ± 0.29 4.33 ± 0.30


表8各社区第一次议事会(前测)现状
组别 时长 发言
字数
总发言
次数
跑题
次数
多人同时发言 一言堂
时长 占比 发言次数 占比
A社区 30′44″ 3626 114 4 19′26″ 62.91% 17 14.91%
B社区 30′12″ 6824 155 5 2′01″ 6.68% 48 30.97%
C社区 28′18″ 5757 134 2 1′46″(7) 6.42% 17 12.69%

表8各社区第一次议事会(前测)现状
组别 时长 发言
字数
总发言
次数
跑题
次数
多人同时发言 一言堂
时长 占比 发言次数 占比
A社区 30′44″ 3626 114 4 19′26″ 62.91% 17 14.91%
B社区 30′12″ 6824 155 5 2′01″ 6.68% 48 30.97%
C社区 28′18″ 5757 134 2 1′46″(7) 6.42% 17 12.69%







1 毕鹏程 . ( 2010). 领导风格对群体决策过程及结果的影响. 经济管理, 32( 2), 80-84.
2 陈明榴 . ( 2015, 1月). 群体决策综述. 科教导刊(上旬刊)), ( 1), 187.
3 傅小兰 . ( 2017, 11月).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人民论坛, ( S2), 124.
4 寇延丁, 袁天鹏 . (2012). 可操作的民主: 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全纪录.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5 卢志平 . ( 2010). 群体决策过程的复杂性及其演化. 科技管理研究, 30( 14), 264-268.
6 罗伯特 . (2014). 罗伯特议事规则 (袁天鹏, 孙涤译).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7 沙勇忠, 陆莉 . ( 2016). 一种基于会话文本的群体决策冲突检测方法. 图书情报知识, ( 1), 108-115.
8 孙冬青, 辛自强 . ( 2017). 群体决策的研究范式及决策质量评估方法. 心理技术与应用, 5( 10), 628-637.
9 孙江涛 . (2018,7月). 浅析居民参与社区协商议事的过程与方法. 中国社会工作, ( 19), 31-32.
10 王燕 . ( 2015). 上访群体的社区维稳与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企业导报, ( 10), 190-190.
11 辛自强 . (2018a). 社会治理中的心理学问题. 心理科学进展, 26( 1), 1-13.
12 辛自强 . (2018b).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定位与思路. 心理技术与应用, 6( 5), 257-261.
13 于泳红, 汪航 . ( 2008). 群体决策中非共享信息加工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心理科学, 31( 4), 1007- 1009, 1013.
14 赵春飞 . ( 2016). 社区治理现状浅析. 中国经贸导刊, ( 6), 70-72.
15 郑全全, 李宏 . ( 2003). 面对面和计算机群体决策在观点产生上的比较. 心理学报, 35( 4), 492-498.
16 郑全全, 郑波, 郑锡宁, 许跃进 . ( 2005). 多决策方法多交流方式的群体决策比较. 心理学报, 37( 2), 246-252.
17 郑全全, 朱华燕 . ( 2001). 自由讨论条件下群体决策质量的影响因素. 心理学报, 33( 3), 264-269.
18 Alfandari R.( 2019). Multi-professional work in child protection decision-making: An Israeli case study.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98, 51-57.
19 Blackhurst J., Wu T. T., & Craighead C. W . ( 2008). A systematic approach for supply chain conflict detection with a hierarchical Petri Net extension. Omega, 36( 5), 680-696.
20 BurtscherM.., &Meyer, B . ( 2014). Promoting good decisions: How regulatory focus affects group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decision-making. Group Processes & Intergroup Relations, 17( 5), 663-681.
21 Chapman,J.( 2006). Anxiety and defective decision making: An elaboration of the groupthink model. Management Decision, 44( 10), 1391-1404.
22 Cordes,S. ( 2016). Virtual team learning: The role of collaboration process and technology affordance in team decision mak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E-Learning, 8( 4), 602-627.
23 DeiglmayrA., &Spada, H . ( 2010). 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 with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The role of inferences from interdependent information. Group Processes & Intergroup Relations, 13( 3), 361-378.
24 Devine D. J., Clayton L. D., Philips J. L., Dunford B. B., & Melner S. B . ( 1999). Teams in organizations: Preval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ness. Small Group Research, 30( 6), 678-711.
25 ErtacS., &Gurdal M.Y, . ( 2019). Preference communication and leadership in group decision-making.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Economics,80,130-140.
26 Hillebregt C. F., Scholten E. W. M., Post M. W. M., Visser-Meily J. M. A., & Ketelaar M . (2019). Family group decision making interventions in adult healthcare and welfare: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its key elements and effectiveness. BMJ Open, doi:10.1136/ bmjopen-2018-026768.
27 LamS.., &Schaubroeck, J . (2011).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group efficacy influences on communication and decision qual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8( 3), 509-528.
28 Larson J. R., Pennie G .,Foster -Fishman& Keys, C. B. .,(1994). Discussion of shared and unshared information in decision-making group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 3), 446-461.
29 Postmes T., Spears R., & Cihangir S . (2001). Quality of decision making and group norm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0( 6), 918-930.
30 Reimer T., Reimer A., & Czienskowski U . ( 2010). Decision-making groups attenuate the discussion bias in favor of shared information: A meta-analysis.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 77( 1), 121-142.
31 RillingJ.., &Sanfey A.G, . ( 2011). The neuroscience of social decision-making.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62( 1), 23-48.
32 Salerno J. M., Peter-Hagene L. C .,& Jay A. C. V. .,( 2019). Women and African Americans are less influential when they express anger during group decision making. Group Processes & Intergroup Relations, 22( 1), 57-79.
33 Sinaceur M., Thomas-Hunt M. C., Neale M. A., O’Neill O. A., & Haag C . ( 2010). Accuracy and perceived expert status in group decisions: When minority members make majority members more accurate privately.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6( 3), 423-437.
34 Taylor D. W., Berry P. C., & Block C. H . ( 1958). Does group participation when using brainstorming facilitate or inhibit creative thinking?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 1), 23-47.
35 TimmermansD., &Vlek, C . ( 1996). Effects on decision quality of supporting multi-attribute evaluation in group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68(2), 158-170.
36 WoolleyA., &Malone, T . ( 2011). What makes a team smarter? More wome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9( 6), 32-33.
37 Xiao Y., Zhang H., & Basadur T. M . ( 2016). Does information sharing always improve team decision making? An examination of the hidden profile condition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69( 2), 587-595.




[1]陈雪峰, 滕迪晴, 陈晶, 李岩梅. 基础社会动机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1): 13-21.
[2]王俊秀. 多重整合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政策逻辑、建构策略与基本内核[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1): 55-61.
[3]傅鑫媛, 辛自强, 楼紫茜, 高琰. 基于助推的环保行为干预策略[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11): 1939-1950.
[4]辛自强. 社会治理中的心理学问题[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1): 1-13.
[5]李跃然;李纾. 决策者-建议者系统模型的回顾与前瞻[J].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17(5): 1026-1032.
[6]曾建华,何贵兵. 群体决策中的知识构建过程[J].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11(6): 686-691.





PDF全文下载地址:

http://journal.psych.ac.cn/xlkxjz/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4918
相关话题/社区 质量 过程 心理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