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武汉 430074)
收稿日期:2017-07-05出版日期:2018-05-15发布日期:2018-03-31通讯作者:龙立荣, E-mail: lrlong@mail.hust.edu.cnE-mail:E-mail: lrlong@mail.hust.edu.cn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232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402061)。The depletion effects of sleep deprivation among employees: A new topic i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SHI Jian; LONG Lirong(School of Managemen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Received:2017-07-05Online:2018-05-15Published:2018-03-31Contact:LONG Lirong, E-mail: lrlong@mail.hust.edu.cn   E-mail:E-mail: lrlong@mail.hust.edu.cnSupported by:摘要/Abstract
摘要: 员工睡眠剥夺作为企业组织普遍忽视的话题, 引发出的社会困境却愈加突出。当前, 越来越多的员工需要在睡眠不足情况下继续工作, 这种由个体睡眠时间不足而引起自身功能减弱的状态, 不仅会损害到员工的心理状态与行为绩效, 还会影响到组织的效能与管理实践。通过回顾相关研究, 阐释了组织管理情境下睡眠剥夺的内涵、测量、基本理论框架与机制, 总结了影响员工睡眠剥夺损耗的具体因素及其在个体、领导与团队等多层面的一系列后效结果, 并归纳出组织睡眠管理的预防与缓解对策, 最终提出从概念类型、前因条件、过程机制、研究方法与研究层面中展开未来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15
| [1] | 彭嘉熙, 赵鹿鸣, 方鹏, 曹云飞, 苗丹民, 肖玮. 睡眠剥夺对风险决策的影响机制探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11): 1789-1799. | 
| [2] | 王财玉, 郑晓旭, 余秋婷, 雷雳. 绿色消费的困境:身份建构抑或环境关心?[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8): 1507-1520. | 
| [3] | 张青, 董书阳, 王争艳. 婴幼儿自我调节的发展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2): 230-241. | 
| [4] | 柴唤友, 牛更枫, 褚晓伟, 魏 祺, 宋玉红, 孙晓军. 错失恐惧:我又错过了什么?[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3): 527-537. | 
| [5] | 李晴蕾, 王怀勇. 组织中的角色超载[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11): 2046-2056. | 
| [6] | 买热巴·买买提, 李野, 王辉. 谦卑型和自恋型领导:跨文化组织管理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8): 1375-1386. | 
| [7] | 李爱梅;谭磊;孙海龙; 熊冠星;潘集阳. 睡眠剥夺影响风险决策的双系统模型探讨[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5): 804-814. | 
| [8] | 冯攀;郑涌. 睡眠剥夺影响恐惧情绪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5, 23(9): 1579-1587. | 
| [9] | 张宏伟;李晔. 两种道德自我调节机制下的道德行为[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22(7): 1178-1187. | 
| [10] | 何宁;谷渊博. 自恋与决策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心理科学进展, 2012, 20(7): 1089-1097. | 
| [11] | 王国霞;盖笑松. 青少年期的意向性自我调节[J].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9(8): 1158-1165. | 
| [12] | 程翠萍;张永红. 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健康行为研究的一种新取向[J].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9(8): 1186-1192. | 
| [13] | 谭洁;郑全全. 目标追求过程中的权力效应[J].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8(11): 1782-1788. | 
| [14] | 任俊; 黄璐; 张振新. 基于心理学视域的冥想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8(05): 857-864. | 
| [15] | 李琼; 刘力. 偏见的自我调节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8(02): 365-373. | 
PDF全文下载地址:
http://journal.psych.ac.cn/xlkxjz/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4289
